世事難料。
“懟”字突然就火了,密集出現!
很多文章的標題里,都用上了它。那它到底什麼意思呢?它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懟,乃是形聲字,從心,對音。意思卻並非是“對”,而是“不對”。比如,男女朋友看到對方與其他男女有些親密的動作,還騙你說他們就是那么沒大沒小,沒別的意思。但你轉念一想,“不對”,肯定有鬼。越想越是這么回事,於是就心生怒氣,心生怨恨了。
(很懟)
懟的本義,就是怨恨。
介之推,又名介子推,很多朋友都知道他。寒食節就是為了紀念他而設的。
晉文公還是公子哥兒的時候,晉國發生驪姬之亂,太子被殺,姬重耳被迫逃亡國外十九年。那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啊!住也住不好,吃也吃不好,到了人家國家,有時還被人看不起,像防賊一樣防著。如果本來只是個普通人就算了,人家是公子啊,國王的崽呀,這落差大得超過珠穆朗瑪峰呢!
甚至有一次,野外宿營,找不到吃的,介之推便在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給重耳補充營養。看著隨從一拐一拐,重耳還以為他被誰打了呢,追問之下,方知真相。顧不得肚裡翻江倒海,說出來的全是感謝的話,許諾若將來回國登位,必不相忘。
(影視劇里的介之推)
結果呢?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重耳不知哪根神經短路,竟把這個曾割肉給他的介之推忘掉了。
有人要說了,有功該賞,你也不能被動等著賞啊,要主動站到他面前,讓他看到你呀!
不過,介之推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說法。
他覺得,重耳能回國登位,全是上天的旨意,他們這些隨從,功勞小得不能再小了。“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偷人東西,尚且被稱為盜賊,但貪圖老天爺的功勞作為自己的功勞,反而覺得這很正常,君上也不以為意,還獎賞他們,這是上下互相欺騙啊,我跟你們估計是難以相處了。
他這想法,確實腦洞大開,超出常理。所以,他母親其實聽出來了,兒子心中不爽呢。
於是跟他講,“盍亦求之,以死誰懟?”
兒子啊,乾脆你也去宮裡搞個官來做吧,在這裡發怨氣,死了都沒人知道。
介之推是矛盾的,既想做官,又堅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兩難之下,決心堅持到底。
他對母親講,我已知道去要官是錯誤的,卻還去做,不是錯上加錯嗎?而且我都說了氣話,更不能去拿他的俸祿了。否則會被別人笑死。
(影視劇里的晉文公)
母親還在給兒子做工作,說,我知道你臉皮薄,可讓君上知道一下,也是可以的吧?
最後結果,是母親沒有說服介之推,兩人一起隱居去了。
重耳靜下心來,突然想到還有介之推沒賞賜呢,“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
介之推最終堅持了自己的觀點,獲得後人的崇敬,兩千多年後還是如此。
晉文公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過而能改,沒有老子是國王,有錯也不能認!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懟”字的故事,讓人深省!
更多精彩盡在微信公眾號 史為鏡(時評、歷史)
春秋戰國 晉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