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烏紗帽” 千年官場史

《人民的名義》正在如火如荼的播出,這部電視劇向我們展現了官場百態,塑造了擁有著不同信仰的官員,有些官員堅守底線,有些官員卻為了自己的“烏紗帽”,不惜鋌而走險,損害人民的利益。這頂“烏紗帽”到底是有多重要,才讓他們如此的瘋狂呢?

雖然如今官員已經不帶戴帽子了,不過我們仍然在用“烏紗帽”來代指官職,足以見在古代“烏紗帽”對官員的重要性了。官員頭戴烏紗帽要追溯到東晉,成帝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都帶上一種黑紗製成的帽子,叫做“烏紗帽”,不過在當時,烏紗帽並非官員的專屬,那個時候無論官員還是百姓、無論貧富,都會戴這種樣式的帽子。

最初的烏紗帽樣式非常簡單,只是用布料做成的最簡單的帽子,到了宋朝,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以後,為了防止上朝時大臣們交頭接耳,私下議論國政,就下令改變了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兩邊各加一個“翅”,這樣大臣們只要一扭頭,“翅”就會上下亂動,皇帝就能知道是誰在交頭接耳了。宋代的烏紗帽也可以說奠定了後世官帽的基礎。

烏紗帽烏紗帽

烏紗帽真正成為官員專用帽子並且作為官位的代稱,是在明代。明太祖登基之後,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這就從制度上規定了官員必須要帶烏紗帽,而且明代還規範了烏紗帽的樣式:以藤絲或麻編成帽胎,塗上漆後,外裹黑紗,呈前高后低式,兩側各插一翅。烏紗帽成為官帽之後,平民百姓就不能再戴,因此烏紗帽就成為官員的專屬標誌。

頂戴花翎頂戴花翎

清朝的官帽有了更大的改變,因為清朝的統治者是滿人,其文化自然與漢文化有所差別,所以清朝官員的“烏紗帽”變成了紅纓帽,我們在很多關於清朝的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這種帽子。清朝的紅纓帽相較於以前的烏紗帽來說多了一個功能,那就是可以用來辨別官員的級別。按照清朝禮儀: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無珠者,即無品級。而且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清朝皇帝在罷免官員的時候,首先會讓侍衛摘去他的頂戴花翎。這也就意味著失去這頂“烏紗帽”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官職,由此可見“烏紗帽”對官員的重要性。

如今,官員的“烏紗帽”已經不復存在,這也就是告訴我們,官員不應該過於看重自己官位,更應該為人民服務。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