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記住這三個模板,搞定90%的職場溝通

骨哥說:

國慶回來,好久不見。節後第一天,骨哥想跟大家聊聊關於“職場溝通”的問題,條理更清晰、目的更明確的職場溝通,可以有效地推動團隊協作。

這些場景,你一定不會陌生。

準備了好久的提案,講了半天,老闆不置可否,只讓你回去再想想;

跟同事交接工作,明明講了好多遍,做的時候又出了差錯;

跟客戶溝通過的事情,過了幾天,客戶又打電話來追,這才發現雙方理解有誤……

一個團隊能否發揮出高效的戰鬥力,很大一部分因素,在於「協作成本」。

協作成本裡面,最關鍵的是什麼呢?就是溝通。

可以說,一個項目的執行過程,就是不斷進行溝通的過程。團隊內,團隊外,對上級,對老闆,對夥伴,對客戶……如果這中間有哪個環節失靈,後果可能會十分嚴重。

往小里說,一項工作對接有誤,可能就要重新做,幾天的努力付諸流水。

往大里說,跟客戶溝通出錯,就可能導致整個合作取消,使公司蒙受巨大損失。

那么,如何提高職場溝通能力,讓溝通更加有效呢?

分享三個非常基本、但是常常被人忽略的小技巧。

1. 要點法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隨意組織語言,可以旁敲側擊,可以用大量的話語去表述一個意思,但是在職場中,這些情況都要避免。

職場溝通,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需要建立「信息點」的意識。

在你跟別人溝通之前,可以想一想:我需要向他傳達哪些信息點?如何才能最簡練、最有效地把這些信息點傳達出來,儘可能降低對方的接收成本?

在這個基礎上,再儘量減少冗餘信息,提高信息濃度,用最精準的語言,把信息點表述出來。

簡而言之,最需要考慮的,是「精簡」—— 亦即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全面的信息量。

不要考慮過多的修飾、鋪墊,這些只會增加對方的理解成本。你要做的是,讓對方能夠立刻意識到:你要傳達一個什麼信息,這個信息的內容是什麼。

這裡面,最常用的一個技巧,就是要點法。

不會說話?記住這三個模板,搞定90%的職場溝通

這個技巧非常簡單,但在職場中,十分有效。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對於複雜信息的理解,最根本的模式是「分類」。也就是說,當你面對一段複雜的內容時,你下意識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對其進行分類:

這段話講了什麼?可以分成哪幾塊?每一塊分別講了什麼內容?

緊接著,你就可以把這段複雜的內容,進行歸約,轉化為有效的「信息點」,從而有序地儲存進大腦里。

所以,開宗明義「我要傳達什麼信息」和「這個信息有幾個要點」,可以讓對方對接下來的內容有一個心理預期。讓對方知道:你要講的是什麼事情,範圍是什麼,我需要調動起大腦中哪些相關的信息,來更好地理解你要說的內容。

然後,直接表述「信息點」,則可以幫助對方節省「轉化」的過程,儘量避免信息的失真。

舉個簡單的例子:

經理,昨天跟某主播溝通過了,他提出了一些要求,我總結成下面三點:

第一,簽約費50萬,先付50%,一年期滿再付尾款。

第二,打賞所得,平台跟他按55分成。

第三,每周至少直播5次,至少2次首頁推廣。

(數據是杜撰的)

這個信息的傳達,就非常簡潔、直接、有效。經理不用去思考主播的訴求是什麼,只需要考慮:我能不能滿足這三個要求?就可以了。

最後提三個需要注意的點。

1)闡述要點的時候,不要超過4點。因為人的短時記憶只能記住4個單位的內容,超過4點的話,會令對方感到「超負荷」。

2)各個要點之間,在邏輯上必須彼此獨立,互不交叉,否則會給人十分混亂的感覺。

3)每個點只講述一個事情。如果過於複雜,就把多件事情合併成一件,分層次講。

2. 倒推法

職場溝通中,最容易發生的一個問題,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說話,而沒有考慮,對方想聽到的內容是什麼。

這是許多職場新人最容易犯的錯誤。

例如:當老闆問你「某個事情搞定了沒有」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反應,也許是脫口而出:

「我做了很多努力。我跑了十幾個地方,花了多少多少時間,見了多少多少人……」

大家都會有一種心態:我做了這么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然任務沒有完成,但老闆應該也不會責罰我吧?

這就是一種非常低級的錯誤:為自己辯解。

老闆最想知道的,並不是你做了哪些努力,也不是你有多么辛苦,而是:

任務有沒有完成?為什麼沒有?什麼時候能完成?

你為之所做的努力,應該放在後面再說。一個合格的老闆,是絕不會不了解詳情,就隨意責罵下屬的。

再舉個例子。

當老闆問你「昨天客戶都說了什麼」的時候,很多人會怎么做呢?會按照時間順序,把客戶說的話簡要概括下來。

「一開始怎么樣怎么樣,後來怎么樣怎么樣,再後來……」

這同樣是十分低效的。如果老闆想聽原文,直接錄下來就行了。

老闆想知道的,是昨天的會談得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結果,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當我們進行匯報時,可以遵循這個簡單的方法:倒推法。

不會說話?記住這三個模板,搞定90%的職場溝通

這其實也是一個「What - Why - How」的模型(社群里的朋友和Live的聽眾應該知道)。

這樣組織信息,可以有效傳遞最重要的內容,並通過逐步的引導,給老闆一個完整的方案。

這才是真正站在接收者立場,從別人角度出發的溝通方法。

這種模式,會極大地提升你的專業性和可靠性。

3. 兩面法

你應該聽過「電梯30秒」理論:假如你和老闆(或者客戶),在電梯裡相遇了。你應該如何利用這短短的30秒,把你的方案(或者產品)推銷給他?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場景。當然,未必是電梯,辦公室也有可能。重點是,絕大多數時候,老闆和客戶都非常忙。如果你不能用最短的時間抓住他的注意力,將你想表達的內容傳達給他,也許你就會失去機會。

那么,如何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將你的方案講清楚呢?

可以嘗試這個「兩面法」。

不會說話?記住這三個模板,搞定90%的職場溝通

你應該已經發現了,這也是一個「What - Why - How」模型。這是最符合認知的結構。

這個方法,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麼呢?主要有兩點。

第一,是 Why 1 和 Why 2 的區別。

前者主要闡述,這個方案的優點是什麼?能夠產生什麼效果?後者則闡述,這個方案能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我們要採取這個方案?

兩者結合起來,可以為你的方案,提供強有力的論證。

另一方面,人都是有「損失厭惡」的。用「能夠解決什麼問題」來作為佐證,會比單純用「它有什麼好處」,更容易吸引注意力。

第二,是可行性。

可行性是什麼呢?就是,執行這個方案的難度是什麼,需要付出什麼條件和資源。

在闡明必要性(Why)之後,用可行性來作結,會有一種「呼籲行動」的效果 —— 在聽完必要性之後,對方往往會習慣性地考慮「那這個事情要怎么做?」這時,如果你直接給他一個答案,告訴他:這個事情可以做,而且很簡單。就會成為一個強大的推動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

經理,我認為我們應該做一次事件行銷。一方面可以帶來更高的曝光和傳播效果,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的效果推廣已經有點疲軟了,成本太高,也可以開拓一個新的推廣渠道。我認識一個團隊,就是上次那個xxxx事件的策劃,效果很贊,可以去問問看。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事先的周密準備和規劃。好的內容,永遠才是一切的核心。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