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鬨寶寶睡覺,“起床氣”才更讓媽媽崩潰!

很多人的心情在起床後都會經歷小段低潮期。英國睡眠協會有一項針對千名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人在醒後都會發牢騷,特別是女性。而也有很多孩子在起床時情緒總不太好,常常會哭鬧、發脾氣,這就是俗稱的“起床氣”。關於孩子睡覺,真的不只有哄睡難,還有一種崩潰叫“起床氣”。起床後就開始大哭,怎么哄都沒用,然後就是各種“找茬”:一定要抱著不肯下來。不肯穿衣、不肯下床,好不容易哄著去餐桌,因為裝牛奶的水瓶和昨天不一樣,又是一輪大哭......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爸爸媽媽們需要有技巧地叫醒孩子。

1

到底什麼是“起床氣”?

起床氣的本質是孩子還沒完全醒。有的比較好辨別,那就是我們需要叫醒還在熟睡中的孩子,像寶寶剛上幼稚園那段時間每天早上都需要6:40被我叫起。有的就比較具有迷惑性,明明是孩子自己醒的,但就是起床氣巨大,這一類情況發生在午睡階段尤為常見。這大部分原因其實不是孩子真醒了,而是孩子正好處於深淺睡眠交替階段,沒有接上覺醒過來了,但實際上她是沒睡夠的。還有一個我們經常會忽視的就是孩子醒來後餓了導致的低血糖,又餓又沒睡醒無疑就是雪上加霜。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針對“起床氣”, 特別是早上需要被叫醒的情況,最好的做法就是晚上早點入睡。關於調整入睡時間,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下子直接提前1小時,孩子肯定不乾。

實踐經驗是,每次提前15分鐘,慢慢調整,等過了兩周到一個月,寶寶習慣了早入睡15分鐘後,如果需要可以再往前調整15分鐘。這樣不至於讓孩子非常排斥,我們也可以及時觀察孩子起床時間和狀態,從而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入睡和起床的節奏。但調整入睡時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那有沒有什麼短期應對孩子起床氣的技巧呢?通過我對寶寶的實踐中,還是摸出一點門道的,分享給大家。

1

先用肢體語言緩慢喚醒

如果你家孩子和寶寶一樣都有嚴重起床氣的,我建議你把叫醒孩子的時間預留出15—30分鐘,不要幻想我們喊一聲,孩子就“嗖”地跳起來,開心地下床,這類情況不存在的。

孩子小時候的撫觸大家還記得嗎?喚醒寶寶就借鑑了這樣的方式,先不要發出聲音,而是用手輕輕放在她的肚子或者背上,停留一下後輕輕緩慢地撫摸。這時,寶寶通常就會動一下,有時會扭幾下,或者翻個身繼續睡。然後,我就會繼續摸摸,從肚子或者背轉移到四肢,這時寶寶就開始慢慢在扭動了,這就意味著她的身體在慢慢醒來。

看到她在扭動了,我的撫摸就逐漸變成捏捏,然後慢慢開始和寶寶說說話。注意是說說話,而不是叫起床,比如,“媽媽的手在摸寶寶圓圓的肚子呢,圓滾滾好大啊”,逐漸喚醒孩子的意識。

這是叫醒熟睡中的孩子的方式,對於自己醒來卻大發脾氣的孩子,肢體語言喚醒的方式也是很好用的。把孩子抱起來,用手進行緩慢按摩,然後輕輕地說,“寶寶沒睡醒呢,媽媽抱一會”,然後繼續慢慢按摩,直到孩子平靜下來。

1

讓起床變成期待-但不要和“發脾氣”建立聯繫

我很長一段時間用肢體語言喚醒寶寶的時候都會隨身帶一瓶奶,防止她因為餓了導致血糖過低而情緒波動。這一點對於還不會說話表達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孩子無法告訴我們“餓了”,表現的方式就是各種不爽大哭,而這個是最容易解決的。

但有“起床氣”的孩子不僅僅只是因為低血糖的,有時就是單純的“沒睡醒不想起床”。這時,可以藉助孩子喜愛的玩具或者活動,讓起床變成期待。比如,寶寶一段時間剛剛接觸《小豬佩奇》,除了做上面的肢體語言喚醒外,等到差不多時,就輕輕放《小豬佩奇》的主題曲,她就一下子精神了。寶寶還在床上時,讀一本她最喜歡的繪本,慢慢讀把她讀醒了。

但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提供這些時不要進行任何解釋,比如,“你不哭了,就有故事聽了,就有牛奶喝了”,就把這些當成自然而然的起床儀式的一部分。因為我們越強調,反而促使孩子建立了不正確的“因果關係”:發脾氣才有這些“獎勵”,那就得不償失了。

1

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計畫

破解“起床氣”這件事,其實最關鍵的就是我們放慢速度,放平心態。校車要晚了,上班要晚了,馬上要出門了,當我們因為這些而匆匆忙忙時,這時還有個哭鬧磨蹭到處找茬的孩子,我們就會更加煩躁,於是自然越哄越無效。

其實有效的就是,接受家裡有個有起床氣的孩子,提前自己先起床,先把自己收拾好,然後再慢條斯理地去叫醒寶寶,這時使用的方法還是我今天分享的這些,效果卻好得多。

1

歸根到底,孩子有“起床氣”,看似是一件事實,但如何解讀卻源於我們自己內心的想法。我們可以這么想,“這個孩子怎么每天都起床磨蹭,每天早上要讓我發一頓火,煩死了!”,我們也可以這么想,“她只是還沒睡醒,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情況,何況孩子呢。沒事啊,媽媽抱抱,幫你清醒”。一念之間,態度和行為卻截然不同的,而這個選擇權就在我們手上。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