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來,“烽火戲諸侯”的段子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還被載入煌煌史冊中,成了不容置疑的信史。然而當我們從三個謎團出發來分析,卻發現這則“信史”漏洞百出,越看越像捏造出來的野史。
首先,“烽火戲諸侯”不具可操作性。按照先秦制度,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由天子直轄,不設諸侯。所以,暫且不論西周年間是否有“烽火”示警系統的存在,就算是有,瞭望到烽火的諸侯,要從千里之外的封國赴援鎬京,在當時極不發達的交通狀況下,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年半載,遠遠達不到“朝發夕至”的程度。
而且,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諸侯出兵前要準備糧秣、兵器,再加上這些前期準備時間,其抵達鎬京的時間恐怕又會大為延遲。
加之,各路諸侯由於遠近不一,必然是陸續抵達鎬京,時間上無法做到同步。而且按照慣例,如果在王畿沒有發現敵情,勤王的隊伍必須“信宿而返”,也即連續駐守兩晚就要回國。如此一來,諸侯的軍隊陸續地抵達,也會分批次的回國,根本無法做到“諸侯悉至”。
而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本意,是為了讓笑點極高的褒姒看到天下諸侯在知道被耍後慌亂尷尬、無所適從的窘態,但是從現實情況來分析,根本不具可操作性。
正是因為不具可操作性,所以史學大家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對“烽火戲諸侯”一事大加批駁,稱“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其次,褒姒身世成疑。關於褒姒的出身,《史記》和《國語》等正史當中都記載過一則傳聞,說褒姒的生母原是周厲王時期的宮女,時年七八歲,因不小心觸碰到由龍的唾液變幻成的黑蜥蜴,在成年後便懷孕生下褒姒。由於是未婚生子,所以褒姒一出生便被遺棄,但幸運的是被一對逃難的夫妻撿到,便送往褒國。後來,褒國為贖罪,便將褒姒送給周幽王。
記載足夠傳奇,但從時間來分析,則完全是一派胡言。周厲王在位時間為前879-前843年,被國人推翻後流亡晉國,直到前829年才駕崩。就按宮女誤觸黑蜥蜴事件發生在厲王去世當年,那么等到她成年生女時(古代女子十五歲算成年),時間已是周宣王初年,大概是前820年左右的樣子。
周幽王於前781年即位,就算他即位當年得到褒姒,那么後者的年紀至少已經超過四十。褒國為贖罪,竟然將一個年已不惑的老處女獻給天子,不可笑嗎?
況且,褒姒來路不明、身份可疑,褒國如果敢將這樣的女子獻給天子,那可是犯了欺君之罪。想當年,齊哀侯不過是被紀侯誣陷有欺君的嫌疑,周懿王便將他用大鍋烹殺,而褒國國君這明目張胆的欺君行為,又該將如何處置?
其實,褒姒的身份很可能是公主,但她因何得寵,是否迷惑幽王,後世不得而知。但既然一切成疑,那么她極可能是做了西周亡國的“背鍋俠”,而“烽火戲諸侯”的段子,也更像是後世專門為其量身定製的假證據。
第三,周平王的位子來路不正。據史料記載,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天下諸侯在長達九年的時間內,竟然不來朝見天子(“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見戰國楚簡《系年》)。與此同時,以虢公姬翰為首的十多家諸侯則擁立幽王之弟姬望為天子,是為周攜王。
周攜王在位期間,北遷至鉅鹿,以此為根據地,南通荊楚,北結燕國,東聯齊國,西善晉國,得到大多數諸侯的支持。最後,晉文侯在得到周平王允許其入朝乾政的保證後,才襲殺周攜王,並結束兩王並立的局面。
天下諸侯為何不朝見自詡為“正統”的周平王姬宜臼?想來,也只有他的王位來之不正,有弒父殺弟的嫌疑,導致諸侯不服才講得通。姬宜臼被廢黜太子之位後,跟著母親申王后逃往外祖父申侯家中避難。
幽王獲悉後,很可能下詔讓申侯遣返申王后母子,在遭拒後率兵攻打申國,申國自知難以抵禦,便聯合犬戎部落迎擊周軍,並擊殺幽王。事後,申侯扶立外孫姬宜臼為王,但卻得不到諸侯的承認。
按照正史記載,幽王戰死之地並非鎬京,而是靠近申國的驪山。而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竹簡也記載,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國,申侯聯絡戎族擊殺周王,西周因而滅亡,與“烽火戲諸侯”記載相左。由以上眾多疑點來分析,“烽火戲諸侯”完全是編造出來的段子,絲毫沒有可信度。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 褒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