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

騙局

《騙局》是丹·布朗的第二部小說,位列《達·文西密碼》之前。小說講述了政治家雷切爾和科學名人麥可的一次北極探險,在此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驚天的科學騙局(美國登月事件),而這又直接牽涉到國家的重大政策甚至總統競選,於是一場追殺開始了。真假之爭至今尚未平息,其結局如何、阿波羅登月壯舉究竟是為己正名還是身敗名裂都還沒有水落石出,但對於阿波羅計畫和一切類似的與科技工程有關的政府行為進行重新評價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爭論本身即表明,美蘇冷戰時代留給新世紀的種種人類文明的輝煌記憶在某種程度上歸功於政府過分炫示的功效,美國航空航天局迫於壓力已經承認,登月計畫的部分照片中確實有矯飾和偽造的成分。

基本信息

漢語詞語

基本介紹

詞目: 騙局

拼音:piànjú

英語:

1. [cheat;fraud]∶設計騙人的圈套

他的經濟契約原來是個大騙局

2. [racket]∶騙人的詭計、花招或活動

在他看來,樣樣都是騙局

詳細釋義

騙人的圈套。

明高明《琵琶記·寺中遺像》:“扯你怎的,你倒妝成騙局,把我每的衣裳都剝去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還有許多騙局、拐局、賭局,一切希奇古怪、夢想不到的事,都在 上海 出現。”

馬南邨《燕山夜話·黃金和寶劍的騙局》:“古來的騙子真不少,他們設下了許多騙局,叫別人上當。”

寒知了同名圖書

作者:寒知了著

出 版 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8-1

版次:1頁數:255字數:258000印刷時間:2011-8-1開本:16開紙張:膠版紙印次:1I S B N:9787221094568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2008年,西蘭市龍門酒店,南風與昔日欺騙自己的前女友喬羽鴻不期而遇,深切的痛苦和刻骨的仇恨紛涌至心頭。於是,一場可笑荒謬的“騙局”開始了——

騙局騙局

“我騙你,你願意嗎?”

“我願意”。

朋友的背叛,情人的欺騙。“自以為不是好人”的南風在明目張胆設計前女友的同時,卻在陰差陽錯聞步步走進別人的陷阱,成為他們名利場中、情感路上的棋子和擋箭牌。

在這些或主動或無奈的騙局中,誰是螳螂?誰是黃雀?誰又是蟬?處於痛苦和迷惘之中,他們將如何打開那扇逃離虛假世界的門?

《騙局》為您解答!

目錄

你好,騙子。

一個叫齊朗的混蛋,

做人就要狠一點,

這是一個遊戲,

陳曦的逆襲,

齊朗的小女友,

有一條紅線叫“七世牽”,

情敵是黑道大哥,

如果我死了,你會哭嗎?

我騙你,你願意嗎?

糖葫蘆中蘊含的哲學,

做我的情人,

棋子,

齊朗的生財之道,

黃月的故事,

未得逞的“車震”,

情人的義務,

白明的威脅,

趙京的實話,

總有些事情是你所不知道的,

林曉茹回來了,

上流社會的生日Party,

白明,你就是欠揍,

數星星,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林曉茹的“王牌”,

愛,就是為了互相傷害,

當林曉茹遇到喬羽鴻,,

誰還能相信?

齊朗之死,

花語,

殘忍的真相,

後記:關於小說的緣起、夢想以及其他。

後記:關於小說的緣起、夢想及其他

很多年前在某本雜誌上看到一個很短的故事,說的是一對青年男女之間的感情糾葛。故事的主題似乎是關於愛和寬恕的,經過這么長的時間,已經記不清故事的名字,也很難說得清其中的細節,但卻深深地為這個故事而感動著。記得當時還在讀國中,感動之餘就覺得那么短的篇幅看得很有些意猶未盡,從而萌生了重新講述這個故事的念頭。當然,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時間和能力,因此,這個念頭也就隨生即滅了。然後一直到了上大學的時候,不知什麼原因再次想起,而且一直在腦海中盤鏇不去。於是就有了這個故事。當然,還不是大家看到的這個樣子。

當時這個故事是以第三人稱進行講述的,寒假時每天都在寫,寫了大約七八萬字,滿滿登登的三大筆記本,但是卻老是覺得和我想表達的有很大的差距,遂停止。之後的時間,又賊心不死地寫過很多個開頭,但都不大滿意。直到2008年12月的時候,因為一個人住,電腦又不能聯網。每天除了上班,就一個人在家乾呆著,無聊之餘就又把這個故事撿起來。也許是機緣巧合,讓我想到了現在的這個名字,那一瞬間覺得太合適了。於是就有了《騙局》。具體來說,寫這篇小說是從12月末開始,然後一直到2009年的10月11日。整整10個月的時間寫完了這個十多萬字的故事。期間有很多意外,但總算是完成了我的第一本小說。有人問會不會出版,我說看機緣吧!事實上,我在開始寫它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會寫得這么長,當時只是作為一個中篇來寫的。至於能否出版,我本不太在意,不過還是存有一點希望的吧。如今,看到曾經不敢奢望的事情變成現實,那種欣慰和自豪簡直難以名狀。

以上,算是寫這個故事的緣起吧!

曾經在大學的時候,記不清是什麼課上,老師讓每一個人到前面去談一下自己的夢想。這確實是一個能夠讓人憧憬的美妙辭彙。每一個人都激動萬分或者眉飛色舞地描繪著自己的理想或者是夢想。時至今日,不知道他們還是否記得當初他們所說的理想,又或者還有幾人向著他們的理想而努力,而鍥而不捨?記得,當時我說的是想成為一個像米蘭昆德拉那樣偉大的小說家。雖然我覺得我很難或者說幾乎不可能達到他那么高的位置。所以,我把我的夢想降級,只求做一名小說家。我說的是小說家,而不是作家。因為我只喜歡寫小說、編故事,不喜歡散文等其他文體,我也不想成為板起臉來教訓人的所謂雜文家或者評論家,我只想寫我的故事。並真切地希望能讓每一個讀到它的人感到快樂,或者能夠在娛樂時體味到一些別的東西,就像張限水所說的:

吾之作《金粉世家》也,初嘗作此想,以為吾作小說,何如使人願看吾書?繼而更進一步思之,何如使人讀吾之小說而有益?至今思之,此又何必?讀者諸公,於其工作完畢,茶餘酒後,或甚感無聊,或偶然興至,略取一讀,借消磨其片刻之時光。而吾書所言,或又不至於陷讀者不義,是亦足矣。

僅此而已,別無他求。

騙局騙局

在寫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感悟,有收穫也有遺憾。有人和我說結尾得太倉促了,讓人覺得稀里糊塗的。我承認,再次說聲抱歉。但是既然已經完成了,就不想再去修改了。事實上,原本設定的結局要比這悲慘好多,因為某些原因改動了一下。人都是要有點希望的,不是嗎?也許這個結局不是你想看到的,但我已經盡力了。故事裡面有些沒有交代清楚的地方也許本來就是我故意模糊的,畢竟是以第一人稱為敘述模式,南風不可能知道所有,他不是神。對於喬羽鴻,本書中的第一主角,有人說她太完美太強大了。我承認現實中不可能有這樣的女人,但是這是小說,藝術總是要高於現實的,不是嗎?而且我的目的就是要塑造一個理想中的人物。至於白明,作為本書的最大反派,最後卻依然活得好好的。我得說本書不是為了YY而YY,現實中有他那么深厚背景的傢伙通常很難受到制裁。至於齊朗,說實話,他是最令我糾結的一個人物,也是本書中除了南、喬二人之外最大的配角。這樣的結局似乎太慘了些,但是沒辦法,為了情節只能這樣。他和南風之間的友情耗費了我大量的筆墨,竊以為,我對他的塑造是最成功的。至於黃月,這個從頭到尾一直都無比神秘的女人,還是一如既往地神秘下去。有讀者問我她是不是某秘密部門的人或者有更深厚的背景。看來是這樣的,她把每一個人都玩弄在股掌之上,齊克、齊朗、南風、陳謙、肖三、白明……她是最後的贏家。至於陳謙,我好後悔沒有把他弄得更慘,依靠欺騙女人而向上爬的小白臉千刀萬剮也理所當然。至於李源益,是僅次於黃月的神秘人,有背景有才華有鈔票,但卻沒有快樂。有句話怎么說,上帝不會把所有好東西都給一個人,即便是他的兒子,也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呢!何況吾等凡夫俗子。至於一直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展胖子、林老頭、林母、趙京、陳曦、安安、陳舒洋等出現過多面或者一兩面的龍套角色,知了在此謝謝你們。我筆下的故事結束了,但你們的故事還在繼續。寒知了於長春2009年10月12日夜23時

小說作品

概述

繼《數字城堡》和《天使與魔鬼》之後,美國懸疑驚悚小說大師丹·布朗的另一部作品《騙局》,與中國讀者見面。

如果說《達·芬奇密碼》除懸疑驚悚之外,更以繪畫、宗教、音樂等“知識性因素”的融合而取勝,那之前誕生的《騙局》已經顯出了這方面的某些影子,“兵器、探險、政治、航天等知識,都在《騙局》中得以真實展現。”策劃之一彭倫告訴記者,《騙局》清晰顯示了丹·布朗創作成長的脈絡。

梗概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參議員塞奇威克·塞克斯頓猛烈抨擊現任總統的航空航天政策,得到了大多數美國選民的支持,形勢對現任總統的連任極為不利。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國家航空航天局向總統報告了一項驚人的科學成果:他們在北冰洋之下有重大發現……這個發現對美國的航空航天政策和迫在眉睫的總統大選都意義重大。

為了證實這項非同小可的發現,總統派遣國家勘測局的情報分析員,同時也是總統競選對手的千金雷切爾·塞克斯頓前往冰川復蓋、氣候惡劣的北極圈,與極富個人魅力的偶像型科學名人麥可·托蘭以及幾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一道對之進行核查。雷切爾和麥可意外地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科學騙局。

還沒來得及跟總統取得聯繫,雷切爾和麥可就遭到了三角洲特種部隊的幾個神秘殺手的襲擊。這些殺手被一隻企圖不顧一切掩蓋真相的幕後黑手操縱。雷切爾和麥可開始了驚險刺激的逃亡之旅,支撐他們活下來的最後一絲希望就是要查明真相……

騙局騙局

作者

丹·布朗堪稱今日美國最著名暢銷書作家。他的小說《達·芬奇密碼》自問世以來,一直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圖書信息

《騙局》中文版小說封面《騙局》中文版小說封面

書 名:《騙局》

作者:丹·布朗

譯者:朱振武王巧俐 信艷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8月

ISBN: 978-7-02-007342-9

開本: 890×1240 毫米

字數:414千字

沈童同名小說

基本介紹

《騙局》作者:沈童(商業懸疑小說)

一個由職業騙子導演的雙面騙局,遇上所有人都在比拼的布局暗戰!開始一場高明而又驚心動魄的貓鼠遊戲!上演最為複雜的商界無間道!像百科全書一樣全面展現商業競爭技巧和內幕!

內容簡介

A或者B,是他們之間的一個暗語。

上A餐,韋康所扮演的角色是感情掮客;上B餐,則魯健所扮演的角色是商業掮客。不間斷地上A餐、B餐,是他們的工作。

他們的職業叫做“騙子”。

九洲公司老總秦春華為了簽下一份神秘的合作協定,以五百萬的價碼僱傭了這對騙子搭檔。為了這次騙局,兩人挑戰自己的職業技術,A、B餐同時運用:一幕幕美人計、借刀殺人、以逸待勞、偷梁換柱、打草驚蛇的好戲接連上演……

豈料,一個更大的局中局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龐大的資產運作,盤根錯雜的人物關係,環環相扣的騙局,宛如一部商界無間道。再加上真真假假的邂逅和浪漫製造,連愛情也越發地撲朔迷離。

究竟哪個局才是最後的一個局?

不到最後一刻,誰都無法判斷誰輸誰贏。

出版信息

作者:沈童

出版:浙江大學出版社

平裝: 331頁

開本: 16

定價:36.00元

出版時間:2011年9月1日(第1版)

ISBN:978-7-308-08933-3

上架建議:暢銷書·小說

圖書目錄

引 子

第一章 這個世道,誰不是在騙?

第二章 A餐還是B餐?

第三章 製造完美邂逅

第四章 有內鬼?

第五章 商海里的情債

第六章 真正的偶遇

第七章 誰都不簡單

第八章 用美人偷梁換柱

第九章 藏而不露

第十章 一切都在算計之中

第十一章 B餐上桌

第十二章 內鬼現身

第十三章 商業是一場秀

第十四章 愛情本身就是騙局?

第十五章 都只是棋子

第十六章 A餐失敗

第十七章 打造出一匹黑馬

第十八章 靜不露機

第十九章 公關引資突擊隊

第二十章 攻克第一個競爭對手

第二十一章 第一回合交鋒

第二十二章 三足鼎立

第二十三章 第二個對手?or夥伴?

第二十四章 小三的背後

第二十五章 聯盟合作告捷

第二十六章 半路殺出來的藝術家

第二十七章 騙子拍檔設的局?

第二十八章 獵物,已經入籠

第二十九章 詭秘的一夜情

第三十章 騙局中的第一次心痛

第三十一章 神秘的幕後黑手

第三十二章 潛流暗涌

第三十三章 迷霧重重

第三十四章 兄弟也設局

第三十五章 黃雀在後

第三十六章 這才是大騙局!

第三十七章 解局密碼到底是什麼?

第三十八章 這盤棋,終於動起來了

第三十九章 回車逼馬殺炮

第四十章 難道是A餐?

第四十一章 出來混是要還的

第四十二章 都栽了

第四十三章 真相揭曉

第四十四章 最後一場戲

第四十五章 以真亂真?

第四十六章 落幕

作者簡介

沈童,曾歷任多家知名企業媒體策劃、市場行銷、企業管理、培訓顧問等職務,具有豐富的銷售和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現為自主企業經營者、自由撰稿人。

曾出版作品職場情感小說《白領麗人2.0》、職場商戰小說《贏單》、職場指導小說《躲在成功背後的50個職場細節》、商業懸疑小說《騙局》等。

閱讀推薦

兩個職業騙子,一個詐商,一個詐情,完美搭檔500萬赴局,潛心上演商道63計,一幕幕美人計、借刀殺人、以逸待勞、偷梁換柱、打草驚蛇的好戲接連上演……

豈料,一個更大的局中局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真正的騙局永遠是下一個……

商場競爭,爾虞我詐,設下局來,你騙我,我騙你,誰先信了,就輸了下風,敗了陣;愛情更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你說你愛我,我說我愛你,到頭來發現,不過只是彼此愛著自己。

世界著名騙局一覽

加的夫巨人騙局

這是發生的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個媒體騙局,“加的夫巨人騙局”開始於1869年,工人們在紐約州加的夫海港的一座農場挖井,挖出一座神秘的化石,其形狀是一個高達10英尺的巨人。當報紙對此進行了大篇幅報導之後,爭論戰就此打響,甚至還有一些“專家”推測這個“人類化石”應該來源於《聖經》中記載過的那段日子:巨人在地球上漫步。與此同時,農場主威廉·C·紐厄爾將自己的農場對外開放,允許別人買票來觀看這座巨石像,很快,他就以3萬美金的價錢將化石賣給了位於錫拉庫扎港口的一個大財團。兩個月之後,這座化石開始了巡展,騙局才被紐厄爾的一個遠房親戚喬治·赫爾揭穿,這位雪茄銷售商表示,他們聯手製造了這個騸局,只為了證明美國人是多么地容易上當受騙。如今,這座“加的夫巨石”保存在紐約州古珀鎮的一家農業博物館中。

皮爾丹人騙局

1912年,英格蘭的皮爾丹有一位業餘收藏家查爾斯·道森對外宣稱了一個重大的發現,那是一個頭蓋骨的化石,據說可以解開人猿向人類的進化謎團……整個世界都為此沸騰了,一些人類學家甚至將這個發現當成了自己畢業研究的事業。1953年,科學家才意識到這塊聞名於世界的頭蓋骨其實是偽造的,是用一塊地球上隨處可見的動物骨頭做成的。直到今天,這個騙局仍然被當作科學史上最著名的欺騙行為之一。

維梅爾騙局

二戰之後,有人從納粹軍官赫爾曼·戈林的收藏中發現了一幅荷蘭大師約翰尼斯·維梅爾的作品……官方迅速追查到,這幅畫是由一位荷蘭畫家漢斯·范·梅赫倫賣給戈林的。梅赫倫以叛國罪被捕後,卻在法庭上語出驚人,原來他賣出去的畫是自己偽造的,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還在監獄親手複製了維梅爾的另一幅畫。事實證明,梅赫倫是這個世界是最偉大的複製畫家之一,經過了仔細的鑑定,還發現了另外14幅假冒成維梅爾手筆的畫,梅赫倫從中獲利數百萬美元。他模仿的手段如此之高明,甚至在他公開表示了自己的作假行為之後,仍然有一些專家拿不準那些畫到底是不是真的。

石器時代的部落騙局

上世紀70年代,費迪南德·馬科斯總統在任期間的文化部長曼紐爾·伊利贊爾德向全世界宣告,他與一個在菲律賓新發現的部落進行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即塔桑代人,據說他們代表著人類遠古的過去--塔桑代人就像生活在石器時代一樣,住在山洞裡,全身赤裸,過著鑽木取火、使用石器或竹木工具、主要靠採集為生的生活。《國家地理》雜誌以及媒體的新聞網都有派記者過去,但是卻幾乎沒有人能夠找到他們。然而當馬科斯倒台之後,那些對塔桑代人進行研究的人卻發現,他們竟然穿著T恤衫和牛仔褲,而且會使用大量的現代工具。這個部落的成員隨後承認他們收取了伊利贊爾德的酬金,丟掉了他們的衣服,使用假的石器,在這裡過“原始”的生活。

波士頓馬拉松騙局

1980年,第一個在波士頓馬拉松大賽中穿過終點線的女人震驚了在場的每一位評審,不僅僅是因為她打破了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同時,她在這個領域中可以說是完全沒什麼名氣。她的名字叫羅絲·魯茲,後來,調查機構和目擊證人都表示魯茲在穿越終點線之前,至少比別人少跑了0.5英里……儘管魯茲一再聲明這種指責毫無根據,然而評審會仍然取消了她第一名的成績,而第二個穿過終點的傑姬·加羅成了新的冠軍。

毒癮騙局

這是發生在1980年最能打擊新聞業的醜聞之一。那一年,《華盛頓郵報》的黑人女記者珍妮特·庫克被授予普利茲獎,因為她報導得那篇感人、心碎的關於一個名叫吉米的8歲男孩染上毒癮的故事。當政府要求庫克公開男孩的真實身份,好給予他適當的救助時,她卻拒絕了,並聲稱這種做法會危及自己的生命。但是在連續的壓力之下,庫克最終只好承認“吉米”是一個完全虛構的人物。

希特勒日記騙局

騙局騙局

發生在1983年最大的新聞故事之一,德國的《明星》周刊表示收藏了一本阿道夫·希特勒1932-1945年的日記本。日記本是在一架墜毀的飛機中找到的,並被一名東德的將軍保存了幾十年。在經歷了一場爭奪著作權的風波之後,《明星》表示這些日記百分之百是真的。然而,當專家最終有機會看到這些日記時,他們發現日記不但是偽造的,而且手法還非常拙劣。後來,《明星》只好承認自己被一名西德的收藏家給騙了,這些日記都是那個人自己寫的。

米力瓦利合唱團騙局

德國的米力瓦利合唱團是上世紀80年代末樂壇上的一記重型炮彈,同時還贏得了1989年的葛萊美獎。然而,後來卻曝出讓所有的歌迷都崩潰的醜聞,原來這個二重唱組合併沒有什麼音樂天分,只是通過對口型造假……米力瓦利合唱團被剝奪了葛萊美獎,即使他們曾嘗試著發行自己的專輯來恢復人氣,可惜他們的醜聞對於歌迷的傷害實在是太深了。

丁一鶴同名圖書

圖書信息

叢書名: 解密案卷系列

作者: 丁一鶴著

出 版 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字數: 265000

版次: 1

頁數: 230

開本: 16開

I S B N : 9787500683698

分類:法律知識讀物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全部來自丁一鶴對案件當事人的親自採訪和他所接觸的相關案卷,而且是對案件鮮為人知的內幕進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為作者的採訪和掌握的資料是一手的、真實的、獨家的,所以本書對於案件的報導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而且大多內容是讀者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丁一鶴用紀實文學的方式記錄中國法制進程的一些片段,本書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國產生過一定影響,有的案情也通過各種傳播渠道為廣大讀者所知。但與其他媒體報導不同的是,本書的內容全部來自丁一鶴對案件當事人的親自採訪和他所接觸的相關案卷,而且是對案件鮮為人知的內幕進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作者簡介

丁一鶴,曾用名丁濰河、丁培軍1970年生於山東諸城市,1987年入伍歷任保密員.新聞幹事、編輯記者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大學法學院現為北京市高級法院《法庭內外》雜誌社編輯.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發表作品800餘萬字獲首屆老舍散文獎等60餘項文學.書法、新聞獎著有《北京大案》《北京重案》《北京要案》《死囚檔案》《中國大禁毒》“解密北京大案》《解密中國大案》系列3部,《丁一鶴解密案卷》系列10部,共25部。

圖書目錄

總序一真實的震撼

總序二人性的審判

第一卷財色劫

第一章:南柯夢醒,千萬撈夫一場空。

第二章:詐欺國手,百萬博得情人笑。

第三章:假鳳虛凰,村姑貴族騙財色。

第四章:忽悠絕招,博士騙到聯合國。

第五章:連環詐欺,情夫也要宰一刀。

第六章:網上會所,大學生招徠情色。

第二鄭色戒

第一章:騙保奇案,假律師雇兇殺妻。

第二章:包養模特,廳級農民現原形。

第三章:湖南〔特工〕,屢騙屢敗四進宮。

第四章:逼死騙子,賠了表妹進監獄。

第五章:自我綁架,贖金充當試情石。

第六章:傾心相許,老同學騙財騙婚。

第三卷財迷

第一章:〔耶魯博士〕,變身偷渡清潔工。

第二章:狂騙數千萬,皮匠撂倒諸葛亮。

第三章:自投羅網,總製片人總騙人。

第四章:雪藏千萬,贓款不知何處。

第五章:弟弟損招,偽造判決騙親。

第六章:空頭承包,將軍小樓成泡。

1946年同名電影

基本介紹

譯名騙局

片名Deception

年代1946

國家美國

類別犯罪/劇情

語言英語

字幕英文/法文

IMDB評分 7.3/10(526 votes)

片長1hr 52min

導演Irving Rapper

主演貝蒂·戴維絲 .... Christine Radcliffe

克勞德·雷恩斯 .... Alexander Hollenius

保羅·亨里德 .... Karel Novak

John Abbott .... Bertram Gribble

Russell Arms .... Student (uncredited)

Lois Austin .... Norma, Wedding Guest (uncredited)

Gertrude Carr .... Wedding Guest (uncredited)

Marcelle Corday .... Hat Check Girl (uncredited)

Gino Corrado .... (uncredited)

Suzi Crandall .... Student (uncredited)

Jean De Briac .... Andre the Matre'd (uncredited)

Cyril Delevanti .... Beggar (uncredited)

Earle S. Dewey .... Mr. Day, Jovial Wedding Guest (uncredited)

理察·厄爾德曼 .... Jerry Spencer, Bugle Music Editor (uncredited)

Bess Flowers .... Wedding Guest ringing Glass (uncredited)

劇情簡介

音樂教師Christine Radcliffe原以為 Karel Novak 在戰爭中被殺害,她是如此的愛他,一直堅持與他攜手共老。可是當Karel 再次出現的時候,等來的卻是來自他愛人的一顆子彈..

2005年同名電影

基本介紹

中文名騙局

片名Imposture

年代2005年

國家法國

類別劇情/驚悚

語言法語

字幕中文

IMDB評分 6.5/10 (31 votes)

片長96 Mins

導演Patrick Bouchitey

主演Patrick Bouchitey .... Serge Pommier

Laetitia Chardonnet .... Jeanne Goudimel

Isabelle Renauld .... Anna

Patrick Catalifo .... Roland

Ariane Ascaride .... Brigitte

Didier Flamand .... Massignon

Pierre Diot .... L'inspecteur

Michel Field .... L'animateur

Alban Aumard .... L'employé EDF

Carmelo Cacciato .... Le magicien

Murany Kovacs .... Le bibliothécaire de la fac

Paula Jacques .... L'animatrice radio

劇情簡介

一位令人生畏的文學批評家渴望撰寫一部曠世傑作。在尚未出名之前,他以教授文學課程謀生。他發現他的一位女學生(萊蒂西雅·夏爾東奈飾)是一部出色的文稿的作者。他原可剽竊她的作品,他沒有這么做,但卻綁架了這位年輕女子。在一間陰暗的房子裡,以莫扎特的《安魂曲》為背景的音樂中,囚禁者與被害女子之間展開了奇怪的對話。最後兩人彼此成為對方的俘虜。

2006年同名電影

基本介紹

譯名騙局/大亨偽傳

片名The Hoax

年代2006

國家美國

類別劇情/喜劇

語言英語

片長111 mins

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Lasse Hallstrm

主演理查·基爾Richard Gere .... Clifford Irving

阿爾弗雷德·莫利納Alfred Molina .... Dick Susskind

霍普·戴維斯 Hope Davis .... Andrea Tate

瑪西婭·蓋伊·哈登 Marcia Gay Harden .... Edith Irving

斯坦利·塔奇 Stanley Tucci .... Shelton Fisher

朱莉·黛比 Julie Delpy .... Nina Van Pallandt

伊萊·沃勒克 Eli Wallach .... Noah Dietrich

John Carter .... Harold McGraw

Christopher Evan Welch .... Albert Vanderkamp

澤耶科·伊瓦內克 Zeljko Ivanek .... Ralph Graves

David Aaron Baker .... Brad Silber

Peter McRobbie .... George Gordon Holmes

約翰·貝德福德·勞埃德 John Bedford Lloyd .... Frank McCullough

Okwui Okpokwasili .... Mailka Vanderkamps

斯圖爾特·馬喬林 Stuart Margolin .... Marty Ackerman

Susan Misner .... Feral Girl

James Biberi .... McGraw-Hill Security Guard

Bob Wiltfong .... Sporting Goods Sales Person

Carlton Wilborn .... Bahama's Desk Clerk

Myk Watford .... Sergeant Daniels

劇情簡介

上個世紀70年代,名不見經傳的作家克利福德·艾爾文撒下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彌天大謊,並最終演變成一個膽大創新且無恥可惡的騙局,愚弄了美國大眾與全世界的媒體。

1971年,一個人突然成了媒體爭先追逐報導的焦點人物,因為他對外宣稱自己是呈半隱居狀態、擁有巨大權勢的超級巨星霍華德·休斯的一位密友,而且他已經被授權為霍華德·休斯撰寫回憶錄,披露這個電影界大亨最私密的記憶以及鮮為人知的生活……事實上,這是一個謊言。然而,艾爾文卻蒙蔽了所有媒體記者敏銳的觸覺,不但得到了大量的金錢,還成了國際名人。

克利福德·艾爾文怎么會打上霍華德·休斯的歪主意呢?事情源於野心勃勃的艾爾文一直在尋找一個好故事,想藉此一朝成名,卻一無所獲,所以他決定自己創造一個……最初的時候,這個想法只是一個有藝術頭腦的惡作劇而已,卻出其不意地擊中了大眾的獵奇心理,這個想法最終發展成一個有始有終、有因有果的騙局。這裡似乎只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艾爾文說的每一個字都是假的,他甚至從沒有見過真正的霍華德·休斯。不過,由於霍華德·休斯本人非常地避世,害怕在公眾場合露面,對任何質疑都不予以回應--艾爾文成功地抓住了這一點,在好友迪克·蘇斯堪德和畫家老婆的幫助下,製造了這個轟動一時的新聞,並成功地隱瞞了霍華德·休斯長達10年的時間。然而,艾爾文很快就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背信棄義的巨大迷宮之中,他不得不製造更多的謊言,為了讓最初的騙局真實可信,結果謊言的雪球越滾越大,一場冒險一搏的戲弄玩樂,很快就變成了交織著偽造品、偷竊行為、吹牛說大話、詭計裝扮的迷宮陷阱。

這一切看起來既荒謬又可笑,但艾爾文卻成功了,就像變戲法一樣。其實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書商們瘋狂地想要尋找一個故事點子,讓其變成一本暢銷小說,艾爾文只是適時地出現在適當的地方而已。當艾爾文偶然發現霍華德·休斯可能與腐敗的政府部門有所關聯後,他小說中的噱頭就更足實了,艾爾文一下子被推到了世界輿論界的浪尖上……直到真正的霍華德·休斯滿臉不信地在公眾面前揭穿了艾爾文的謊言,這場歷時10之久的騙局才宣告結束,只是現在,就連艾爾文自己也陷在了由他編造的故事中,甚至分不清哪個是故事的結局,哪個又是現實的開始。

一句話評論

Based on the true story. Would we lie to you?

Never let the truth get in the way of a good story.

影片是理察·基爾近年來最出色的作品。

——《票房雜誌》

克利福德·艾爾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根,但理察·基爾卻賦予給他一種有缺陷的魅力。

——《紐約雜誌》

作為一部影片,這個故事不夠虛假;作為一個真人真事,它又不夠真實。

——《電影觀點》

幕後製作

【局中局】

從捏造的小說到虛假的新聞故事,媒體騙局幾乎已經成了現代美國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這是獲得名望、財富以及尊敬的最迅速、最有誘惑力的方式。在媒體的世界裡,“獨家曝料”就是一切,甚至可以不惜代價、不擇手段。在所有這些不斷冒出來的醜聞所形成的潮流中,最壯觀的一個無疑就是本片所關注的克利福德·艾爾文與霍華德·休斯之間的迷局。

有關克利福德·艾爾文的一切到底是不是真實的?估計答案就連艾爾文自己都不確定,所以當編劇威廉·惠勒(William Wheeler)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時,連說“It's impossible!”(不可能)。這種真假莫辯的故事風格讓影片的拍攝變得更加複雜,所以惠勒和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Lasse Hallstr?m)才會決定將這個由一系列的詭計和謊言組合而成的真實故事變得儘量戲劇化,用一種虛構的風格將其勾勒出來。惠勒表示:“這件事簡直太過荒謬了,我第一直覺就是,它不可能是真的……然後有人告訴我,雖然難以置信,但它確實發生過。”

故事的大致情形如下:1971年,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宣布已經得到當時價值百萬美元的霍華德·休斯回憶錄的發行著作權--在出版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霍華德·休斯是當時最流行的偶像符號,但是由於他本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的保護,所以每個人都迫切地想知道這個神秘且極具透惑力的億萬富翁的私生活。然而,這本回憶錄的作者並非某個著名的記者,而是一個幾乎沒有人知道的無名小作家,他的名字叫克利福德·艾爾文。雖然最後證明由他執筆的回憶錄沒一個字是真的,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卻一直堅稱這本回憶錄不但得到了霍華德·休斯本人的祝福,艾爾文還多次就回憶錄對霍華德·休斯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訪問……10年後,騙局被揭穿,艾爾文也為此付出了兩年牢獄生活的代價。出獄後,他創作了這本名叫《騙局》的自傳體小說,隨即被電影公司買走了改編著作權,艾爾文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陰差陽錯地又成了好萊塢電影中的男主角。

影片段預告絮

·克利福德·艾爾文喜歡冒充名人。被他惡搞的電影界名流,除霍華德·休斯外,還有巨匠斯坦利·庫布里克。在庫布里克拍攝生涯的遺作《大開眼戒》期間,艾爾文在倫敦謊稱自己是庫布里克,招搖過市、收益頗豐。以該事件為題材拍攝的影片《成為庫布里克》,已於2005年在歐洲公映。

2009年同名電影

基本介紹

譯名騙局

片名Don McKay

年代2009

國家美國

類別劇情/驚悚/神秘

語言英語

字幕N/A

IMDB評分 7.3/10 104 votes

片長89 Min

導演傑克·哥德博爾格 Jake Goldberger

主演托馬斯·哈登·丘奇 Thomas Haden Church ... Don McKay

伊莉莎白·蘇 Elisabeth Shue ... Sonny

梅麗莎·里奧 Melissa Leo ... Marie

M. Emmet Walsh ... Samuel

吉斯·戴維 Keith David ... Otis Kent

James Rebhorn ... Dr. Lance Pryce

Pruitt Taylor Vince ... Mel

Ted Arcidi ... Officer Randall

Stephen Benson ... Principal Edwards

Jack Burke ... Student

Amanda Donaghey ... Clerk

Lonnie Farmer ... Det. Ed Movitz

Rachel Harker ... School secretary

Harley Harrison ... Ambulance Driver (as Harley Yanoff)

Charlie Peabody ... Officer #2

Lewis D. Wheeler ... Police Officer 1

Bates Wilder ... Sheriff

劇情簡介

希區柯克式的影片

唐·麥凱是一所中學的看門人,在一場悲劇後背井離鄉。25年後,當他回到家鄉時,又與老情人重新燃起了愛火,只是,老情人此時正遭受癌症的折磨,但不管怎么說,這次回家帶給唐·麥凱的希望要比想像的多……也許,最令人難忘的,並不真的是初戀情人,而是情竇初開的那種別樣情懷……唐·麥凱(托馬斯·哈登·丘奇飾)是一個安靜、謙遜的中學校園的守門人,雖然與高中時代的初戀情人桑妮(伊莉莎白·蘇飾)已經分開超過25年的時間了,可是他仍然在心底默默地深愛著她。所以,當唐收到桑妮的來信,知道她正在遭受癌症晚期的病痛折磨時,他立馬將所有事物暫且放下,飛奔回他們的家鄉小鎮,打算陪伴桑妮走完生命中的最後一程。

唐和桑妮這對曾經的戀人,不僅冰釋前嫌,還一下子重新燃起了熾熱的愛火,他們甚至還達成了某種共識,那就是在桑妮離開人世前這段短暫的日子裡,兩個人象徵性的以夫妻的身份生活在一起。

然而突然之間,所有的一切都開始急轉直下……當唐獨自一人在家的時候,恰逢桑妮的主治醫師蘭斯·普萊斯(詹姆斯·瑞布霍恩飾)登門拜訪,可是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蘭斯突然開始瘋狂地攻擊唐,在不斷地搏鬥與反抗當中,唐意外失手殺死了蘭斯,由於實在是太過慌亂和驚恐了,唐將蘭斯的屍體埋在了桑妮房子後面的樹林裡。

顯然,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等著唐呢,因為他發現桑妮不僅相信蘭斯還活著,她還聲稱每天都與這位醫生通話報告病情,可是唐知道是自己親手殺死了這個人,他怎么可能仍然與桑妮進行交流呢?由於唐始終受到過去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可怕的慘劇的困擾——而這恰恰也是最初迫使他離開家鄉的原因,所以他不敢去警察局自首,因為他害怕沒有人相信自己是失手誤殺了蘭斯。

隨後,當唐見到了桑妮的住家看護瑪麗(梅麗莎·里奧飾)時,他感到更加地不安了,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被這個女人給看透了……在這樣一個由謀殺和謊言編織起來的陷阱當中,唐看起來是如此地孤獨且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他只能靠自己來解開所有的謎團,而他惟一的希望就是,多年前離他而去、如今失而復得的真愛不會背叛自己。

2009年法國電影

基本介紹

◎ 片名:騙局 Tricheuse (2009) IMDB:1264912

◎ 類別:劇情

◎ 導演:Jean-François Davy(《赤焰頂峰》)

◎ 編劇:Jean-François Davy, Michel Delgado

◎ 主演:范蕾麗爾·卡帕里斯基 Valérie Kaprisky

麥琳娜·德蒙吉奧 Mylène Demongeot

伊蓮娜·德·芙吉霍爾 Hélène de Fougerolles

齊達內·蘇阿內 Zinedine Soualem

Michel Duchaussoy

派屈克·伯利奇 Patrick Bouchitey

Romain Bisseret ....Virgile

Nicolas Roussiau ....Pierre

◎ 其他中文片名:作假/女騙子

◎ 其他外語片名:So Woman! (USA)/Une famille clé en mains (France) (working title)

◎ 時長:92 min

◎ 地區:法國

◎ 語言:法語

劇情簡介

克萊曼絲是個能幹漂亮的女律師,但生活上她也有不小的壓力,還有一個不知疲倦追求她的男人。她對自己租的房子很滿意,但房東有個條件就是不租給單身的人。於是,她謊稱自己已婚,還讓前來給鋼琴調音的法里德冒充她的丈夫。為了圓謊,她鬧出了不少笑話,而她和法里德,日久生情,最後她的感情將何去何從呢?

藝術家鄭宏祥同名畫展

2011年8月,藝術家鄭宏祥在八大畫廊上海館的個人作品展《騙局》開幕,展覽展出了藝術家2010到2011年的十餘件新作。

展覽推薦文章:

《持續不斷的騙局》

文∣孫曉彤

延續一貫的冷調和隱喻,年輕的藝術家鄭宏祥持續地用他充滿暗喻性的繪畫風格,在畫面上架構出一個個晦澀而耐人尋味的片段場景——那些如謎題般的文字、符號、動物、人的姿態、對比強烈的紅與灰,在藝術家的安排下,彷佛從某些行進中的故事場景里被抽離出來,靜止一般地呈現在觀眾眼前,而正因為失去了上下文的閱讀脈絡,這些乍看之下讓人摸不清頭緒的畫面,瞬間被賦予了思索的必要,開放的解讀空間,也猶如那灰色無邊蔓延的天空,逸出了現實的空間,遼闊到無邊無際的想像之中。 「最近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在不斷的重複著幾個特定符號的使用,以這些被賦予了各種含義的符號相互組合碰撞,從而使作品在內容上產生多層次的含義。」鄭宏祥如此敘述著自己近期的創作狀態,他將這些作品定名為「圖示性繪畫」,結合了荒誕和寓言式的繪畫語言,兼用了虛構、假設、隱喻以及反諷的手法,在畫面中構築出讓人充滿疑惑的情境,然而,藝術家在丟出質疑的同時卻無意提供任何唯一的解答,而是在一切都「存而不論」的曖昧中,引發觀眾主動的思考與探索。鄭宏祥認為,作品本身並不反映客觀的物質世界,但也並非脫離現實而存在——更精確的說法是,在包容了現實世界的精神性之後,透過藝術家的轉譯和重組,重新演示成一個虛擬的情境,而目的是為了更貼近生命經驗中那些難以言說的複雜和深刻。

如果說藝術家可以概括分成直觀式和思索式的兩種類型,那么鄭宏祥無疑是屬於後者。出生於1983年遼寧的他,2006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之後,就一直在繪畫創作的迢迢路途上致力不輟;對於鄭宏祥來說,閱讀和思考,幾乎與繪畫創作同等重要,而長期嚴謹的繪畫訓練,加上注重邏輯的思辯方式,造就他本人和畫作一致的深沈氣質,而此特殊的人格特質,也使他不同於許多80後的藝術家,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調性和氣質。回顧鄭宏祥之前的系列作品,可以明顯發現包括紅色盒子、斧頭、犀牛、男子的裸身、防毒面具、標示了數字的花……等幾個符號總是不斷地出現在不同的畫面場景中,而在他2011年的新作中,其中的幾個仍然被繼續沿用著,諸如犀牛、裸身的男子、紅色盒子等。符號的重複,在鄭宏祥的創作脈絡中,除了可以被視作是對同一類型議題的持續探索外,對於藝術家來說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含意:重複就是力量——這句話引用自歌德,鄭宏祥認為,符號的重複使用可以使作品的表達力度被不斷加強,而內容也會因此逐漸清晰,而此種結構性的運用,在當代藝術中並不罕見;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藝術家卻也認為,當一個符號在被重複援用多次之後,表現力不斷強化的同時,最初被賦予的意義某種程度上卻也被稀釋了,重複越多次、新鮮感和衝擊感也持續被削弱——換言之,一個重複的行為卻造成了結果上的矛盾:並存的結構和解構,引發了藝術家亟欲探索此一行為最後結論的欲望,然而這一切,可能終究是鄭宏祥捏造出的一場騙局——藝術家認為,這個所謂的「騙局」,其實並非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一種持續不斷變化的概念,有著無數的可能性和很強的開放性。鄭宏祥在2011年發表的新作中,看似更具體的風格和符號,其意義實則更加模糊。而此種種辯證的過程,其實也是鄭宏祥在藝術實踐中,精心設計的、可能也沒有終點的「騙局」的局部。

姑且不論以上這些蘊含在繪畫背後的邏輯思辯,單就鄭宏祥的作品本身來說,視覺上還是頗具可讀性的——特別是他那些訪若某種宣示般的標題,如「我們是不可戰勝的」、「這就是你」、「等待不朽」、「天使的記憶」……等,與他畫面中耐人尋味的符號形成一種相互為文的呼應關係,猶如是某種神秘的預言,指涉著某些隱晦而抽象的故事情節。對藝術家來說,繪畫和思索可能就是某種生命狀態的具體呈現,種種情節濃縮在簡鍊的畫面語言中,而這些謎題和騙局,也將隨著鄭宏祥的身體力行,不斷在創作中浮現和展開。

揭開騙局

美國登月絕對是假的

歐洲太空總署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最著名的一個疑點,就是當年航天員登月後在月球插下的美國國旗,照片顯示這面國旗仍在“飄揚”——這是讓人難以置信的一幕,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幾乎是真空狀態,根本不可能有風。

還有人指出,其他登月照片“也有問題”。在另一張照片中,航天員影子長短不一,顯示現場有超過一個的光源。而月球表面只有太陽一個光源,而且不是近距離照射,所以另外一個光源必定來自拍景用的射燈!另外,在這幅照片中,兩名登入月球的太空人都在照片之中,但當時登入月球的只有兩人,而在照片拍攝的這個角度,很難想像會是自動相機所攝,況且當時登月飛船根本沒帶自動相機,那么是誰拍攝下的“合影”呢?——質疑者開玩笑說是“上帝”或者“外星人”所拍。

日前,有“登月騙局之父”之稱的BillKaysing與英國一位攝影師DavidPercy一起撰寫了《我們從未曾登入月球》(WeNeverWenttotheMoon)。BillKaysing來頭可不小,他曾是登月艙製造商Rocketdyne公司的“設計員”之一,自稱熟知“登月”騙局的“底細”。他為加強著作的可信性,聲稱邀請了多位“匿名”專家協助。

美國登月造假的一個最大漏洞就是他進行了現場直播!美國進行現場直播的目的就是讓世人相信他的登月行動是真的,但是弄巧成拙、欲蓋彌彰,反而漏出了狐狸尾巴!美國第一次登月是在1969年,據說進行了全球現場直播。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航天事業是一個失敗率極高的事業,人類第一次登月球,到底能不能成功誰心裡都沒有譜。美國在登月之前的實驗中還出了事故,死了人(我是更知道的)。如果美國這次登月失敗了,那美國豈不是在全世界人面前丟了大人,美國政府的聲譽和威信都將受到打擊,美國民眾的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豪感也會受到打擊,在於蘇聯的對抗中又將失敗一回。另外,月球上到底有什麼東西大家都不知道。美國和蘇聯之前也只是發射了幾顆繞月球轉的人造衛星而已。那時的人造衛星只能對月球表面的地形面貌作一個大致的觀測,具體月球上有什麼金銀珠寶還是遍地鈾235還是有什麼動植物神都不知道。應該說對於美國來說,月球上的每一粒塵土都是美國國家的高度機密。美國是絕對不可能對外泄漏的。

聯繫一下當時的政治形勢更可以看出美國的登月壓根就是一次造假行為。當時的蘇聯士氣正旺、咄咄逼人。先是首先發射了人造衛星,接著又率先把加加林送上了太空。美國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而美國民眾的自信心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美國為了恢復美國民眾的自信心,完全有可能造這次假。蘇聯和美國的航天技術同樣高(甚至當時蘇聯還要在美國之上),為什麼蘇聯知道現在還沒有登上月球?蘇聯卻花大錢高空間站,難道他就不懷疑美國隱藏了很多月球的秘密?因為蘇聯知道美國登月是騙人的,現在俄羅斯和美國都沒有這個實力去登月,能把空間站搞好(甚至還是合作)就已經很不錯了。那當時的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為什麼不揭發呢?因為美國的目的只是恢復美國民眾的自信心以及嚇唬一下中國這樣的開發中國家,對蘇聯並沒有太大的傷害,美蘇之間達成某種協定是完全可能的。具體事什麼協定只有他們兩個知道了。

附錄

“阿波羅登月”是真是假?

來源:【 知識線上 】

綿延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時代,誕生了不少偉大的科技成就,數十年來被人們頂禮膜拜;然而隨著冷戰的漸漸遠去,這些在人類文明史上有著劃時代意義的功績其真實性越來越受到科學界和公眾的懷疑。繼里根時代的星球大戰計畫被證明是一場十足的競賽騙局之後,美國人一向引以為榮的阿波羅載人飛船首次登月的壯舉近來居然也陷入了真假之爭的漩渦之中。前不久,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歷山大·戈爾多夫發表了題為《本世紀最大的偽造》的文章,對美國1979年所拍攝的登月照片提出了許多質疑,他認為,所謂美國太空人在月球上拍攝的所有照片和電影紀錄片都是在好萊塢攝影棚中偽造出來的。戈爾多夫還強調,他是經過對所有登月照片進行長期地認真地科學分析和認證之後做出這一結論的。無獨有偶,曾經參與過阿波羅計畫的美國科學家比爾·凱恩日前更是拋出了一記重磅炸彈,在他正式出版的《我從未登上月球》一書中,有理有據的指出,阿波羅計畫欺騙了全世界,所有的影像資料只不過是在南極大陸上的模擬月球試驗場上拍攝的,美國太空人從未登上月球。此言一出,可為驚世駭俗,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公眾對阿波羅計畫的質疑也達到了數十年來的頂點,據一項權威民意調查顯示,有近2500萬美國人表示不相信阿波羅行動是真實的。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竟然對此風波始終緘默不語,越發使人迷惑不解。且不說如果阿波羅計畫確屬偽造會給美國政府和輿論界信譽帶來的毀滅性打擊,單就目前的眾說紛紜和造假呼聲甚囂塵上的狀況,人們就不得不問:一直自詡對公眾絕對誠實、開放的美國政府和新聞界到底隱瞞了多少東西?還有多少像阿波羅計畫這樣引發爭論的人類文明成就會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被重新審視?

20世紀60年代正是美蘇冷戰較量正酣之時,美國載人航天活動也格外頻繁,其中最為令人注目的成就莫過於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行。早在60年代之初,美國航空航天局就提出了“阿波羅登月計畫”。隨後便有了這樣的載入史冊的經典版本:經過八年的艱苦努力,阿波羅1號到10號先後進行了多次近地軌道飛行試驗和登月預演。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進入月球軌道,成功登入後,船長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艙門平台,爬下了5米高的9級台階,隨後,他的左腳小心翼翼地觸及月面,從而那張震撼世界的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腳印的照片便誕生了。阿姆斯特朗感慨萬千:“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個飛躍!”18分鐘後,另一位太空人奧爾德林也踏上月面。他倆拍攝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進行實驗並向地面控制中心發回探測信息。結束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登月艙飛離月面,升入月球軌道,與由科林斯駕駛的、在月球軌道上等候的指揮艙會合對接。3名太空人共乘指揮艙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濺落。整個飛行歷時8天3小時18分鐘,在月面停留21小時18分鐘,成就了一次歷史性的壯舉。

疑問

數十年來,人們對阿波羅計畫真實性的懷疑從未消失過,上個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影《摩羯星一號》就影射阿波羅計畫可能是場騙局。但是懷疑的呼聲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漲。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比爾·凱恩在其著作中對登月照片提出的幾個疑問:

1.月球沒有大氣層,因而也就沒有空氣折射的問題,那么應該清晰地看到月空中群星閃耀的圖景,可是NASA提供的照片上卻看不到一顆星星;

2.登月飛船降落在月球表面時,應該有巨大的粉塵被推進器吹起,可是在照片上和紀錄片中顯示的月球陸地表面卻平靜如常;

3.一些登月照片上的穿鑿痕跡明顯,在遠景和近景之間有一道十分隱蔽的線,使人懷疑是否是採用了電影特技中的“褪光掃描法”,即先畫出遠景再用光影予以掩飾。

一些天文愛好者也指出,即使是在地球上,噴氣式飛機的引擎可以將雞蛋大的石頭吹出幾十米遠,可是在引力弱得多的月球上,登月艙在登入時至少會吹動極其壯觀的煙塵,定然飛沙走石才對,可是在提供的錄像上卻恰恰相反。#S#

爭論著作

在戈爾多夫和凱恩的著作問世後,網路上掀起了關於阿波羅計畫的爭論,阿波羅計畫騙局說的支持者主要提出了以下觀點和證據:

第一,阿波羅計畫的登月照片是偽造的。根據在月面所拍攝照片上的陰影計算的太陽入射角和NASA所公布的太空人在月面活動時間、坐標點與月相周期比較發現有十分明顯的相悖之處。反對者指出:以阿波羅11為例,登月點是在月球上的靜海,東經23.5度,北緯0.6度,從地球發射時間是1969年7月16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點32分,在月球上的艙外活動時間約兩個半小時,是從第109小時7分33秒到第111小時39分13秒。據計算,陽光與月面間的入射角只有6度到7度,幾乎緊貼地平線。但是阿波羅11那張美國國旗插上月球的照片顯示,陽光入射角大約有近30度,顯然不合邏輯。

第二,登月錄像也是偽造的。經過對阿波羅登月錄像進行分析,有人提出錄像帶中的太空人在月面上的跳躍動作、高度與在地面上的跳躍動作、高度相同。而月球上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應該輕易地比地球上跳得高六倍,遠六倍。可是從錄像上看,太空人跳離地面還不到一米遠。

第三,登月計畫的工程進度有悖常理。1967年1月,阿波羅一號才剛剛研製出來,技術可謂極不成熟。在作登月艙充純氧試驗時,電線碰擦引起大火,導致三名太空人被熏死。隨後便進行了諸多重大的改進,登月計畫的硬體技術研製被迫推遲了一年多,可是才到了1969年7月,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就一次登月成功,從技術層面看,令人難以信服。

第四,用來運載阿波羅登月飛船的火箭土星五號為何被棄而不用?土星五運載火箭功率巨大,其技術成就超過時下的各類型火箭和太空梭,但是卻被廢棄,甚至連圖紙也沒有保存下來。更令人詫異的是,美國直到今天都沒有合適的運載工具把空間站送上地球軌道,就是因為沒有功率強大的運載飛行器,現代太空梭也只不過一次把不超過二十噸小載荷送入地球低軌道,而六十年代就研製出來的土星五,傳說可以輕而易舉的把一百噸以上載荷送至地球軌道,把幾十噸物體推出地球重力圈,用於發射空間站應該輕而易舉。登月前後的5年間,美國共發射了17個土星五用於運載阿波羅宇宙飛船,成功率達100%!以如此優秀的表演記錄,竟然退出江湖,著實令人費解,NASA至今只是以土星五製造成本太高為由作答。

第五,如何解釋宇宙空間的輻射對太空人的影響?今天人們都知道,外太空有各式各樣的宇宙輻射,有些可能致命。一般的核電站都是用幾米厚的鉛塊加混凝土層阻擋可能的核輻射泄漏,讓宇宙飛船採用幾米厚的金屬層來抵擋輻射顯然不現實,而太空人穿的那十幾毫米厚的太空衣對阻擋高能射線根本沒有作用,當年登月的時候這個致命的問題又是如何估算和解決的呢?

第六,阿姆斯特朗的腳印可能嗎?正如凱恩指出的那樣,登月艙降落月面時,必然會吹起巨大的粉塵,那么照片上阿姆斯特朗的第一個腳印又如何來得那么清晰?而且出於避開巨大的沙塵的考慮,降落在月球岩石平面才是最佳選擇,如果確實如此,那腳印又從何而來?對此美國政府一直沒有明確回答。

總結

質疑者們還提出了許多其它問題,比如,溫度對攝像器材的影響:月面白天溫度高達250華氏度,照片顯示,太空人所用相機是裸露在太空衣之外的,沒有任何保溫設施。膠捲在150度即受熱捲曲而失效,怎么可能拍出照片呢?

當然,捍衛阿波羅登月壯舉真實性的聲音也堅決回擊,針對凱恩所說的照片中沒有星光的問題,中國攝影家鮑昆指出,在夜間拍攝晴朗的月亮時,大概的曝光組合為F5.6/1/2-1秒/ISO100℃(視大氣能見度而定),這時夜空中的星星在底片上是不會留下痕跡的。即使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如獵戶座的天狼星也需曝光在2-3秒以上,而且留下的也只不過是該星的運動軌跡。#S#月面的攝影環境其實就是把地球的白天和黑夜一起置於相機前,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對立的選擇,根本不可能拍出常規意義上的效果,二者只能居其一,因此登月照片造假說不能成立。對於照片中呈現的光亮程度和明暗對比不協調的問題,鮑昆認為,不可能是由於造假時使用人工光源所致,最直接的理由就是登月艙的表面本身就是巨型的反射光源,把太陽光反射到月面導致明暗對比度不均勻。

在美國攻讀化學博士的方子舟先生則從阿波羅登月之舉的人文環境的角度反駁造假說,他的推理是:首先,美國政府造假所冒的風險太大了。當年的登月過程曾經對全球進行實況轉播,造假一旦暴露,信譽損失不堪構想;況且阿波羅計畫涉及到數萬名工程技術人員,想要堵住他們的嘴談何容易?如此之多的科學家不會拿自己的人格開玩笑。其次,美國新聞界是講信譽的,其強大的輿論監督能力也絕不會容許這樣的彌天大謊上演。再者,造假說的支持者們所提供的證據僅僅是對一些照片和錄像資料的技術分析,並不必然推導出阿波羅計畫是虛張聲勢的騙局的結論。

真假之爭至今尚未平息,其結局如何、阿波羅登月壯舉究竟是為己正名還是身敗名裂都還沒有水落石出,但對於阿波羅計畫和一切類似的與科技工程有關的政府行為進行重新評價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爭論本身即表明,美蘇冷戰時代留給新世紀的種種人類文明的輝煌記憶在某種程度上歸功於政府過分炫示的功效,美國航空航天局迫於壓力已經承認,登月計畫的部分照片中確實有矯飾和偽造的成分。同時,阿波羅計畫的真實性之爭論直接帶來的是政府信用問題。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詹姆斯·哈德博士提出證據認為,NASA有意對公眾隱瞞了對所謂宇宙飛碟(UFO)的觀察和研究,在他的抗議和要求之下,美國航空航天局辯解說,之所以隱瞞了太空人們目擊UFO的證據是擔心這些事實會引起“公眾恐慌”,這一說法無法服眾。而阿波羅計畫究竟是真是假?也許當年美國政府提出實施阿波羅計畫的初衷,只是在聲勢上壓倒蘇聯獲得爭霸競賽的心理優勢,也或許是想把蘇聯拖入太空軍備競賽的羅網之中,把大量的金錢揮霍在太空里,拖垮蘇聯經濟。但是不論阿波羅登月行動真假如何,美國的目的似乎達到了,蘇聯的確在經濟軍事化的軌道上越走越遠,直至整個國民經濟崩潰。但是對於公眾來說,政府的可能存在的欺騙行為是不可饒恕的,航空航天局至今對阿波羅計畫的真實性爭論諱莫如深,不置一詞,那么2500萬美國人表示不相信登月壯舉確有其事也就不足為怪了。

支持“登月騙局”論據

1.航天員放手後,國旗桿仍擺動多時。

2.在太陽神17號電視傳送畫面中,兩個航天員同時入鏡,但兩個影子長短不一,且向著不同方向,證明現場有不同光源。

3.太陽神16號航天員John Young站在月球上向國旗敬禮時,背景中竟拍攝不到星星,而他亦沒有影子。

4.照片中近景一塊石頭上面似乎有一個C字,分明是電影道具。

5.在太陽神14號和17號的傳送畫面中,航天員遮光面罩反射了很大的強光,那是射燈的反射,證明現場只是一個布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