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北戰爭,南方為啥戰敗?後勤很重要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發動叛亂的南方諸州雖然蓄謀已久,對戰爭的準備也更充分一些。但是,從叛亂之初南軍的口糧標準就比不上北軍,最明顯的差距就是肉製品的供應。每個邦聯士兵每天應該得到:培根或牛肉1/2磅,或是1磅的鮮牛肉或者醃牛肉;麵粉或玉米粉1/2磅,或是1磅的硬麵包。每一百名士兵應該得到:8夸脫豌豆或10磅大米(同樣是拿來煮粥用的);4夸脫醋;2夸脫鹽;6磅糖;4磅肥皂;1/2磅蠟燭。一般來說,南方邦聯軍隊最經常吃到的是玉米粉。

南北戰爭南北戰爭

畢竟小麥的主要產區都在北方佬那裡,而南方則是玉米的傳統種植區,玉米餅也是南方莊稼漢的日常飲食之一‍,邦聯政府給大家吃玉米面餅子倒也並沒什麼不妥之處。不過按照多年以來的生活習慣,發給士兵們的理應是白玉米粉。因為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美國大部分南方人還是固執地認為黃玉米粉應該是給牲口吃的飼料。可是仗一打起來,前線的南方士兵們就顧不上追究自己吃的到底算不算是飼料了,能按時足額地弄到黃玉米粉就已經能讓大家多念叨幾句“感謝上帝”!

南北戰爭南北戰爭

在戰爭初期,南方邦聯原本打算照搬北方的口糧標準,可很快就發現依據邦聯眼下的經濟現狀,這根本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長久以來,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南方基本上靠著奴隸種植園過著相對安逸的日子,按理說這裡的土地和氣候都適合糧食生產。不過為了獲取豐厚的利潤,大部分水土條件優良的奴隸種植園一直是以種植棉花、甘蔗、菸草等對外出口的經濟類作物為主,嚴重依賴北方聯邦出產的小麥和肉類。地里需要的各種農業機械和資金也一直仰仗著北方來維持,等到打起仗來南方的種植園主們就傻眼了。戰爭爆發後,邦聯政府才想起來出台政策擴大糧食種植面積,以促進糧食、蔬菜和肉類的供應。

當然,誰也不會指望這種臨時抱佛腳的手段能馬上立竿見影,讓南方擺脫食品供應的危機。況且還有很多種植園主為了經濟利益考慮,毫不理會邦聯的這些舉措,依然把棉花的種植放在首位,畢竟棉花才是南方與海外貿易的硬通貨。想要從英國、法國控制下的西印度群島上弄到各種緊俏的物資和奢侈品,南方的種植園裡除了棉花和菸草還真沒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大宗商品來交易。叛亂的南方諸州主要的糧食和肉類產區本來也靠近北方諸州,戰爭開始不久就落到聯邦軍隊手中。北軍的步步緊逼和大肆破壞使得南部邦聯的控制區域不斷縮水,只能依靠越來越小的地盤來維持叛軍的吃喝拉撒,物資供應狀況自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是一位脾氣不大好的“老傢伙”,但是他封鎖南方叛亂地區的“水蟒計畫”對於聯邦政府最終贏得內戰勝利功不可沒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是一位脾氣不大好的“老傢伙”,但是他封鎖南方叛亂地區的“水蟒計畫”對於聯邦政府最終贏得內戰勝利功不可沒

雖然南方的海岸線曲折、島嶼港灣眾多,和平時期海外貿易就非常繁榮,許多心存僥倖的人們還打算通過走私維持像以往那樣的生活。但是戰爭就是戰爭,林肯總統的海上封鎖令讓那些沒有親臨戰場聞到硝煙的人們也見識到了戰爭的滋味兒。在戰爭爆發的頭一年,從海上封鎖南方的“水蟒計畫”由聯邦海軍來著手執行。不過這支倉促應戰、缺人少船的海軍一開始並無法給南方猖獗的走私活動造成太大壓力。自從海軍部長吉迪恩·威爾斯開始擴充艦隊規模,極力徵召代理軍官和其他海員來填補空缺之後,聯邦海軍的船隻和人手才開始充裕起來,南方走私販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海上的封鎖日益嚴密,一些重要的南方港口也逐漸被聯邦軍隊控制,用棉花、菸草換取物資的走私活動風險越來越大。為了躲避聯邦海軍戰艦的圍追堵截,走私販子只能採用那些行動更為靈活、噸位也更小的快速帆船或者從英國進口的小型蒸汽船來偷運物資,這樣更容易從聯邦海軍的追捕中脫逃,即便是被捕獲的損失也會讓船主和岸上的投資者們心裡稍稍好受一些。輕便靈活所付出的代價也很明顯,那就是每次能安全運回來的物資也是杯水車薪。走私船的外面都塗有與周圍環境顏色相似的偽裝色,燒煤的蒸汽船也大多採用無煙煤以減少被聯邦海軍封鎖艦發現的機會,然而這些手段依然避免不了被捕獲的命運。

林肯林肯

1862年每八艘走私船當中就有一艘被捕獲,到了1865年,每兩艘走私船其中就有一艘被抓到。在整個戰爭期間,南方一共損失了一千五百多艘商船。隨著聯邦海軍的實力越來越強,北大西洋、南大西洋、東墨西哥灣、西墨西哥灣四支封鎖艦隊已經不再滿足於同那些小巧靈活的南方走私船玩貓和老鼠的遊戲,也開始對岸上的目標下手了——畢竟岸上的目標可沒辦法裝上風帆四處亂竄,襲擊起來也更容易一些。時不時上岸打砸搶燒的水兵們讓那些打算靠海吃海的南方佬深感苦不堪言,不管是熬海煮鹽的還是下網捕魚的,都少不了被喜歡打劫的北方佬來個三光。

在老斯科特將軍的水蟒計畫當中,南方的沿海地區正處於蟒蛇的腹部位置,而佛羅里達半島則是封鎖的重點在老斯科特將軍的水蟒計畫當中,南方的沿海地區正處於蟒蛇的腹部位置,而佛羅里達半島則是封鎖的重點

總的說來,南方的農產品出口和戰爭物資進口形勢每況愈下,1862年的冬季顯得特別漫長。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里,羅伯特·李將軍和他的北維吉尼亞軍團口糧供應看起來更讓人心寒。士兵們的口糧降低到了每天只有4盎司鹹肉、8盎司粗玉米粉,偶爾再多給一把大米或者黑豆的水平。林奇堡是南方叛軍在維吉尼亞重要的物資供應地和交通運輸樞紐,這裡每桶麵粉的價錢在1863年秋天還是三十到四十美元(邦聯政府自己印發的“灰背”紙幣),到了十二月底就直接翻了一番。更讓人震驚的是,到了1864年開春的時候居然飆升到了275美元!在前線的邦聯軍隊日子不好過,在後方的居民們日子也同樣難熬。

1863年春天,戰爭已經進入了第三個年頭,由於聯邦海軍對南方海岸線的封鎖日益嚴密,叛亂地區尤其是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生活越發艱難。他們畢竟不能像鄉下那些擁有大片種植園的奴隸主和有少量耕地的貧窮白人那樣能夠自給自足,一切吃喝穿用都要在市面上購買。邦聯政府為了應付戰爭巨大的開支不得不濫發紙幣,這造成通貨膨脹不斷加劇,也使得人們手裡那點兒可憐巴巴的薪水不斷貶值。按當時流傳的一種說法,出門去集市必須拿著裝滿籃子的鈔票才行,可是買回來的東西塞進錢包就能裝下了。市場上食品短缺、物價飛漲,麵粉和培根等主食的價格比1861年高出了幾乎十倍!要養活一個標準的四口之家(夫妻二人帶上兩個孩子)一個星期的開銷,在1860年只需要花6.55美元,到了1863年就得花上68美元才能勉強維持一家四口不餓死。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鄒濤。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