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敵或者爭取逃走時間的目的,從古至今各國都有“暗器”,其中包括飛鏢、短刀、針等等。當然這種武器其實也需要滿足一定條件。比如從手裡扔出去也不心疼,如果是短刀什麼的就太貴了會捨不得,針的話又因為太輕威力不大。於是在日本室町時代末期,出現了作為專門用來投擲捨棄的武器——手裏劍。無論當時的形狀如何,手裏劍就是在這個時代登場的。
手裏劍的“里”字,包含了表示內外的“里”和表示遠近的“里”的雙重含義。隱藏在手心裡的劍,離開手去討伐敵人的劍,所以有時候也被寫成“手離劍”。
手裏劍的劍術和日本傳統的劍術並不是一回事。作為下毒和暗殺的使用,一般並不作為在世間正面宣傳和推廣的武術武藝。這種技術練好了,可以隨手抓起什麼當成手裏劍來防身。但是基於現代社會的法律,真的攜帶手裏劍上街還是會被請去喝茶的。
手裏劍大概分為留手裏劍和責手裏劍。留手裏劍中有忍者專用的忍手裏劍、靜定劍、亂定劍。忍手裏劍中細分為平型(風車型)手裏劍和棒手裏劍,我們一般在動漫、影視作品中常見的都是平型手裏劍,基本是十字形的平鐵片打磨出刃。棒手裏劍是鐵棒的樣子,一端有尖。靜定劍是代替短刀的手裏劍使用技巧,亂頂劍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技巧。責手裏劍是匕首等小武器進行淬毒加工,比如火勢劍、藥劍、毒劍。
平型手裏劍在投擲的時候,自身會進行鏇轉,所以飛行路線十分的穩健,短期練習就可以提高命中率和命中精度。但是這種手裏劍也有攜帶不方便和殺傷力低的缺點,所以會在刃上淬毒以彌補缺點。這種手裏劍的形狀也不僅僅只有風車四刃,按照突出的刃的數量又有三方劍、四方劍、卍字劍、五方六方八方十方劍,三光劍,系卷劍,鐵環型摺疊型組合型等等等。
棒手裏劍則是單純的多,只是根據流派不同,長度和中心不一樣。攜帶、殺傷力、投擲音都優秀於平型手裏劍,但是沒有經過大量的訓練無法提高技術。為了攜帶容易,也有在兩端都開刃然後中間結合在一起的棒手裏劍,攜帶時候摺疊成棒狀,使用的時候就打開成十字。根岸流的是手裏劍就是重心靠前,重量較大,追求的是飛行軌跡的安定和殺傷力。
最後要提到的是著名的卍字手裏劍。其實這種武器是1962年的時代劇《隱秘劍士》的企劃人西村俊一發明出來的忍者道具。這部時代劇是第一部把忍者的故事搬上舞台的作品,製作中工作人員還特地奔赴伊賀和甲賀的忍者村進行採訪。從此以後的忍者電視電影,都沿襲了這部劇的設定,包括忍者的用刀方式、卍字劍,水蜘蛛之術等。西村本人在採訪里說到 “結果大家都把我的創作當成自古以來就有的東西了,看起來真是挺有意思的”。 (出典:《創造了月光假面的男人們》 平凡社新書)
歷史上,作為情報刺探、散布、暗殺的機動隱秘部隊,身上帶個一兩根的棒手裏劍就足夠了。作為“武術”和“體育競技”教授手裏劍的流派道場,和忍者們的打法也是完全不同。
說到底,影視動漫里的手裏劍,和真正忍者使用的手裏劍,差距還是巨大的,尤其是那種漫天撒、成片打的情況,其實並不存在。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亞加德,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忍者 手裏劍 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