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與母親何雪媛的關係如何?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是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的真實寫照。

林徽因是詩人,美麗,多情,浪漫,熱烈,是愛與美的化身。林徽因是學者,聰慧,睿智,執著,堅韌,是智慧和堅強的別稱。人們仰望她,敬慕她。她擁有徐志摩熱烈的愛戀,擁有梁思成溫柔的呵護,擁有金岳霖默默地守望。

她的幸福,像一樹一樹的花開,燦爛明亮;她的生命,如六月盛開的蓮花,潔淨清雅。但是,有誰會懂得她心中的疼痛,像一根刺,讓她的心時時流血流淚。這份痛就是她的母親何雪媛。

四歲的林徽因四歲的林徽因

(一)因為母親,林微因失去了完整的童年

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來自浙江嘉興的一個小鎮,然而,江南輕柔的綠水並不曾帶給這個女子一點點的溫婉和柔媚。她的父親是一個小作坊主,家庭還算殷實,何雪媛是家裡的小女兒。

她沒有上過學讀過書,不會吟詩作畫,也不會彈琴下棋。因為是家裡的小女兒,又不免被驕慣,而多了一些驕橫。既不溫順乖巧,又不知書達禮,何雪媛很難討得丈夫的歡心。而她又不善女紅,不善理家。婆母游氏卻是大家閨秀,擅長女紅,喜歡讀書,又工於書法,所以,何雪媛又很難討得婆母的歡心。她雖生過一男兩女,但只有一個女兒活了下來,在重男輕女的時代,何雪媛又因此招來公公的不滿。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舊時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何雪媛傳嫡無望,結婚十年,林長民迎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程桂林雖然讀書不多,但是溫良柔順,乖巧伶俐,又一連生了幾個兒子,使林家上下都很滿意,林長民也自稱“桂林一枝室主人”。林長民獨寵程桂林,幾乎忘記了何雪媛。

林徽因和母親何雪媛被攆到了後院,住著小房子。

林長民很少到後院來,偶然一至,聽到的是何雪媛的埋怨,兩人又不免吵架。在林徽因童年的記憶里,父母在一起,沒有恩愛,沒有溫情,只有無休至的吵架。後來,林長民幾乎不再踏入後院,後院只剩下母親的怨恨和詛咒。

1916年,12歲的林徽因和同學的經典合照。右一為林徽因1916年,12歲的林徽因和同學的經典合照。右一為林徽因

孤單清冷的生活使母親的脾氣越來越壞,常常讓林徽因悲傷和困惑。所幸林徽因聰明伶俐,乖巧懂事,得到祖母和父親的喜愛和悉心教導。但是,當年幼的林徽因每天從熱鬧的前院回到清冷的後院,看到鬱鬱寡歡的母親,她的心情就異常沉重。

她心疼母親,卻恨母親的不爭氣;她愛父親,卻恨父親對母親的無情。她一面要寬慰母親,一面又擔心失去父親的寵愛,她夾在父母之間,承受著無盡的苦痛。這一切使她失去了孩子的天真爛漫。

童年生活對於林徽因來說,陰鬱多於晴朗。

父親和母親在她的生命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父親那邊,是明朗的、熱烈的、嶄新的;母親這邊,是陰鬱的、沉寂的、守舊的。兩個迥異的世界,在林徽因的生活里交替上演著人生悲喜劇,它讓林徽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母親懷裡撒嬌,也不能承歡於父親膝前,更不能牽著父母親的手享受天倫之樂。而她的聰慧與敏感使她早早封閉了她的爛漫童心,早慧的她更加早熟。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二)因為母親,林徽因放棄了自己的愛情

1920年,林微因隨同父親林長民來到英國,結識了詩人徐志摩,兩個人在溫暖的壁爐前,談詩歌,說戲劇。在碧波蕩漾金柳依依的康河裡,他們泛舟歌吟,徐志摩情濃情蜜意,林徽因情竇初開,他們沉溺在愛河裡,享受著愛情的甜蜜。

但是,在他們之間橫亘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徐志摩是有婦之夫。他的妻子是張幼儀,並有一個兩歲的孩子。林徽因是獨立的現代女性,不願做別人的小妾。所以,她要求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只有自由的徐志摩才能得到她完整的愛。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但是,當她見到懷有身孕的張幼儀,她猶豫了,她動搖了,她看到孤獨無助柔弱無力的張幼儀,好像看到自己的母親。孤獨怨艾的母親讓她心疼,而另一個女子又將重複母親的悲劇,這是她的罪過,而且,還有一個年幼的孩子和一個未出世的孩子,將要失去父親,失去父親的關心與愛護,這也是因為自己。

一個女子和兩個孩子的命運,與母親和自己,何其相似?當年,二娘奪走了父親所有的寵愛,母親獨守空房,在怨艾和憂鬱中捱過一個個孤寂的白天和黑夜。母親有什麼罪過,張幼儀有什麼罪過,她卻要承受無邊無際的痛苦;孩子有什麼罪,卻要失去父親,失去父親的愛。林徽因記得自己小小的心靈,承受了怎樣的苦痛。那時候,她不能怨恨二娘,還要小心的照顧二娘和她的孩子,她希望自己的忍耐能為母親爭得一點點家人的體諒和關愛。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而今,自己卻無情地奪去了一個女子的丈夫,兩個孩子的父親。也許,真的是自己錯了。林徽因突然醒悟了,她毅然決然地離開徐志摩,離開英國,跟隨父親回到國內。但是,徐志摩終究離婚了。後來,對張幼儀的愧疚伴隨林徽因的一生,在她生命的最後的日子裡,她特意讓人找來張幼儀,也許,她是想表達自己的愧疚和歉意,那時,她已不能說話,張幼儀沒有聽到她的表白,但她原諒了林徽因,她說過,她不恨林徽因。

母親的遭遇影響著林徵因,讓林徽因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從某種層面上,母親何雪媛也是林徽因最終選擇嫁入梁家的催化劑。1925年,林長民不幸死於戰亂。通知林徽因這個壞訊息的人是梁啓超。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美國留學,經過了一段性格上的碰撞和磨合,但在精神層面,梁思成未必能充分滿足林徽因的需求。她內心深處,一直為徐志摩的事糾結著。

林徽因與泰戈爾林徽因與泰戈爾

可父親去世,林徽因失去了經濟依靠,幾乎變得毫無選擇。梁啓超在給梁思成的去信中這樣寫:“萬一不行,訊息若確,我也無法用別的話勸解她,但你可以將我的話告訴她:我和林叔的關係,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何況更加以你們兩個的關係。我從今以後,把她和思莊一樣看待,在無可慰藉之中,我願意她領受我這種十二分的同情,度過她目前的苦境。”

梁啓超的保證,是幫忙,也是束縛。梁家的幫助,除了以身相許,林徽因似乎無以為報。更何況,林徽因經濟上尚未獨立,她還有母親需要贍養。

對於突如其來的打擊,何雪媛手足無措,她一輩子靠別人吃飯,在兒女婚事上,也便喪失了發言權。梁啓超問她有什麼話需要轉告林徽因,她只說:“沒有,只有盼望徽因安命,自己保養身體,此時不必回國。”安命,何雪媛一輩子做得最多的,也只是安命而已。

因為生計,因為母親,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情再無迴旋的餘地。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三)因為母親,林徽因常常陷入煩惱之中

林徽因結婚之後,母親就隨自己一同生活。母親在林家是孤獨的,寂寞的,她埋怨發牢騷,或者發脾氣,從來沒有人理會她,甚至傭人都離她遠遠的,她只能自怨自艾。但在女兒的家裡,她似乎找到一些主人的感覺,面對女兒,面對傭人,面對寄住在女兒家裡的程桂林的兒子,她常常發脾氣,以表達她的不滿。

程桂林的兒子林恆從福建北上,準備考清華學校,那段時間,他住在姐姐家裡。林徽因和弟弟感情很好,生活上對他也非常照顧。母親就很不高興,母親覺得,林恆的母親奪走了自己的丈夫,奪走了自己的幸福,現在她的兒子又來占自己女兒的便宜。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所以,她時常找林恆的麻煩,鬧得很不愉快。

林徽因在給費慰梅的信中說:“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媽媽把我趕進了人間地獄。我並沒有誇大其詞。頭一天我就發現我的媽媽有些精神不振。家裡瀰漫著不祥的氣氛,我不得不跟我同父異母的弟弟講述過去的事,試圖維持現有的親密接觸。晚上就寢的時候已精疲力竭,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沒有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那早年的爭鬥對我的傷害是如此持久,它的任何部分只要重現,我就只能沉溺在過去的不幸之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林徽因和梁思成,帶著孩子,還有何雪媛這位老母親,輾轉南下。苦日子接踵而來,林徽因忍受著,抗爭著。

在李莊在李莊

在四川李莊,林徽因經歷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歲月,她幾乎被熬幹了。可即便如此,何雪媛與林徽因的摩擦,也沒有因為苦難而減少。

林徽因說:“我自己的母親碰巧是個極其無能又愛管閒事的女人,而且她還是天下最沒有耐性的人。”

母親何雪媛的一生,是“近乎無事的悲哀”,她總是默默的,躲在別人背後,卻時不時的,鬧出一些脾氣,製造一些不愉快,她也許只是缺少愛,或許是想通過訓斥傭人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和尊嚴,或許想通過吵架來獲得親人對她的關注和安慰。

但是,母親的吵鬧除了給自己帶來煩惱和痛苦,也給女兒帶來無盡的煩惱和痛苦。據說林徽因吵起架很厲害很特別,跟梁思成用英語吵,跟保姆用國語說,跟母親何雪媛,則一律用福州話,只有母女兩人聽得懂。說福州話的老媽媽何雪媛,代表林徽因痛苦的過去,母親的吵架讓林徽因陷入無盡的煩惱之中。

歌劇《 林徽因》歌劇《 林徽因》

(四)因為母親,林徽因臨終也不能輕鬆

1955年,林徽因的身體每況愈下,她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此時,母親何雪媛身體尚好,但已在古稀之年。病床上的林徽因想到母親就夜不能寐,自己不久於人世,又能將母親託付於誰。兩個孩子尚在求學,不能照顧年邁的外祖母;母親與弟弟們無血緣親情,相處又極不和諧,即使弟弟們的願意照顧,母親又怎能安然接受他們的照顧;只有丈夫可以託付。

林徵因知道,梁思成寬厚隱忍,一定會照顧好母親。只是,照顧把自己的女兒都折磨得無法忍受的母親,思成要受苦了,她只希望,失去女兒的母親能安靜一點,不會給家裡製造太多的不快。

歌劇《 林徽因》歌劇《 林徽因》

這年暮春,同仁醫院的玉蘭花已經凋落,林徽因的生命也隨花而逝,帶著為生命的留戀,帶著對親人的不捨,更帶著對母親深深的擔憂。

此後,何雪媛隨梁思成生活,七十年代初,女婿梁思成又先她而離世,八十多歲的何氏老態龍鍾,她不知道女婿已經病故,她的日常生活依賴梁思成續弦林洙女士照料。

九十歲那年,她孤寂地走完她的人生。

林徽因的母親悲劇地度過了她漫長的一生。她把林徽因帶到這個世界,給過她愛,給過她溫暖,但也帶給她無窮無盡的煩惱,在林微因優雅而高貴的人生里,母親是她心中最深的疼痛,無以言說。

話劇《 再見徽因》話劇《 再見徽因》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