鉞為何成為王權象徵?夏商周天子作戰手持,到清朝也長盛不衰

是一種大斧,刃部寬闊呈半月形,早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人們將石頭磨成帶刃的圓片,捆綁在木柄上就可以進行劈砍。由於鉞威力大,後來演變為武器,最後成為權力和威嚴象徵的禮器,多為酋長、部落首領所占有。在祭祀祖先或進行巫術及重大活動時,部落首領手持石鉞舞動,以示莊重威嚴。

2011年,在山西羊頭山炎帝祭壇附近山坡,發現了距今約7000—5000年的石鉞。南方良渚文化也發現了石鉞。

石鉞石鉞

後來,古人製作了玉鉞,比實際用的石鉞個頭小,上面裝飾精美。玉鉞在夏朝二里頭遺址,良渚文化遺址都有返現,是古代象徵權力的瑞器。

玉鉞玉鉞

夏商周時期,製作出青銅鉞。這一時期鉞的地位非常重要,大鉞是當時處決犯人砍頭的刑具,同時是王權和兵權的象徵。商代王后婦好的墓出土兩件青銅鉞,一件龍紋大銅鉞重8.5公斤。另一件虎紋銅鉞重9公斤。

青銅鉞青銅鉞

夏商周時期採用戰車和步兵配合作戰,戰車通常四匹馬,每車載甲士三名,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車之長,稱“車左”;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並有為戰車排除障礙之責,稱“車右”,又名“參乘”;居中的是駕馭戰車的御者。戰車後面步兵跟隨作戰。

指揮作戰的君主或者統帥位於指揮戰車上,站在左側位置,手持黃鉞指揮作戰。黃鉞其實還是青銅鉞,青銅剛鑄造出來是金色,生鏽以後才變成青綠色。相傳商湯伐夏桀時,“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武王克商之時,周武王在牧野會合諸侯盟誓,發表戰前動員講話的時候就手持一把金燦燦的大銅鉞。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開始廣泛使用,青銅器到漢代逐漸被取代。漢代以後,斧鉞開始分家,鐵斧代替鉞成為了砍頭的刑具和作戰破甲的兵器。

鉞退出了實際使用功能,成為專門象徵王權的重要的禮器,只有貴族和官員才能使用。漢代官員出行的時候,儀仗隊里需要配備鉞車。

鉞車鉞車

漢代到唐代,皇帝出行的儀仗隊里都有鉞車,皇帝的鉞車中使用的是黃鉞。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對某個大臣的信任,會賜給他黃鉞,被稱為假黃鉞(假即借用之意),可以暫時代替皇帝行使權力。

唐朝以後一直到清朝,鉞還是代表皇權,由皇帝的儀仗隊手持斧鉞,成為專用的儀仗用具。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