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錦衣衛三個字,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在《繡春刀》中的錦衣衛三兄弟了。一把繡春刀,一身飛魚服,一個尋常人家的日子,憑藉上頭的一句話,便能讓高官滅門,權勢求饒。
錦衣衛的橫空出世
錦衣衛在歷史上足足存在了將近三百年,大明王朝的創始人朱元璋一手發明了這個“中南海保鏢隊”。最初的錦衣衛,只是防衛朱元璋一個人的自身安全,到後來,朱元璋慢慢給予了這個保鏢團隊更多的特權,譬如:可以不經過刑部批准,直接拿人。可以不進行審訊,直接給人定罪。甚至可擁有自己的詔獄,必要時直接處死犯人。
隨著錦衣衛權利的空前擴張,打壓一切不順眼的大臣和寧殺勿縱一些可疑的不忠心份子,已經成了朱元璋手上最好的工具。從駭人聽聞的胡惟庸牽連案,到開國元勛藍玉謀反案,這些動輒處死上萬人的驚天大案中,錦衣衛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錦衣衛的盡忠職守,就沒有朱元璋手下那數以萬記的冤魂。
當然,錦衣衛也不僅僅是製造殺戮,雖然權力已經空前,但還是不能忘卻初心,作為保鏢性質的錦衣衛,在皇帝守衛上,也是一樣的盡忠職守。
據說,朱元璋有一次同馬皇后乘轎出遊,路上遇到大批刺客突然從跪伏的人群中使用弓弩伏擊,千鈞一髮時刻,有將近百人的錦衣衛從馬上躍下,以身擋轎,在當場擊斃暴徒之後,錦衣衛為了擋箭弩而死傷的人數已經過半,朱元璋回到皇宮後,對這些盡職的錦衣衛,明詔讚譽,全部予以正三品指揮使規格厚葬。
錦衣衛雖然很得朱元璋的歡心,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如果這樣一個可以隨便繞過司法程式,隨意關押大臣,處死官員的機構被別有用心的人掌控到,或者落到後世自己的一些不肖子孫手裡,那么對整個大明朝是非常有危害的,而胡惟庸和藍玉的案子,也多多少少驗證了朱元璋的憂慮。
正是有鑒於此,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詔把所有的錦衣衛刑具予以焚毀,關押的大小官員移送刑部審理;正式將將錦衣衛廢除。
錦衣衛的死灰復燃
朱元璋死後,朱棣通過靖難之變坐上了皇帝寶座,當了皇帝的朱棣,不顧朱元璋的生前意願,馬上又復辟了錦衣衛制度,而且,不但是重新讓錦衣衛死灰復燃,更是變本加厲的讓錦衣衛的所有行動直接和皇帝一人掛鈎,錦衣衛更是成了凌駕於百官司法之上的存在。
而這次的死灰復燃,錦衣衛就此輝煌延續了三百年之久,而錦衣衛的職責也漸漸從皇帝,百官,延伸到了戰場。據《明史》記載,永樂六年,朱棣北征時,帶了五千多名錦衣衛隨從。永樂八年,錦衣衛總旗張崇就因為在靜虜鎮與阿魯台的大戰中表現卓越而被升為百戶。還有一名為張忠的百戶因為戰功被升為副千戶。
錦衣衛的慘澹退場
大明王朝到了崇禎皇帝的時候,已經是內外交困,氣數當盡了,但同很多王朝的末位君主都是酒囊飯袋之徒不一樣的是,崇禎是一個不甘於讓明朝在自己手裡完結的有志皇帝,他很想重振明朝的雄風,從即位起,就發誓要勵精圖治,而錦衣衛和東廠,又恰恰在他的勵精圖治的政治雄圖之內。
在東林黨的支持下,崇禎廢除廠衛,有意要大權獨攬,而錦衣衛在崇禎皇帝這裡,徹底又回到了以前的保鏢原形,長達將近三百年的輝煌,也慢慢落下帷幕。有明一朝,錦衣衛和西廠東廠,一度成為了皇帝的耳眼臂膀,為皇權的鞏固做出了自己莫大的貢獻,也隨著明朝的崩塌,做了皇權的隨葬品。
錦衣衛的迴光返照
清朝建立初期,錦衣衛也被短暫的延續下來,但到了順治二年,在總結了明朝滅亡的得失原因之後,順治做出了明亡於廠衛的判斷,而作為明朝的惡瘤之一的錦衣衛,隨即被廢除,永遠扔進了歷史的塵埃。
但清朝還是從錦衣衛的機制中,學到了如何鞏固皇權,在雍正時期,軍機處的建立,也可以視為是錦衣衛的另一種改良版本,他們的本質,也都是為了皇帝一人而服務。
明朝 朱元璋 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