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了許多二戰時期的小國奇聞,今天咱們不妨將目光轉向英國,看看該國首相在二戰中到底做了怎樣的一件事。
1939年,納粹德國利用“閃電戰”襲擊波蘭,點燃了二戰的烽煙。僅一年間,納粹就憑藉其卓越的軍事工業能力、嚴謹的軍事管理體系擊潰了一系列歐洲強國,幾乎占領了整個西歐大陸。到了第二年,納粹更是掌控了所有西歐海岸。為打敗英國並徹底征服歐洲,希特勒調集大批飛機對英國進行不間斷轟炸。
當時的英國幾乎被炸成廢墟,士氣低迷到連女王出面鼓舞都收效甚微。邱吉爾深知,一旦納粹軍隊渡海成功,英國將注定滅亡。而他同樣清楚,此時只有讓實力雄厚的美國參戰,才有擊敗希特勒的可能。然而美國人卻認為二戰事不關己,面對英國的求援無動於衷。
作為美國總統,羅斯福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知道一旦希特勒成功征服歐洲,他的野心將擴展到全世界。然而對於在全國範圍內瀰漫開來的孤立主義,羅斯福縱然胸有丘壑也無計可施。
在邱吉爾的授意,英國情治單位以德國政府的名義大規模發行出版了一份中美洲地圖。在這份地圖上,十幾個國家的版圖被重新劃分,墨西哥甚至被標註成德國的石油供應基地。這份地圖表明納粹勢力的野心已經擴散到了美國的“後院”。
很快,美國民間掀起了滔天怒火,再加上有一戰的前車之鑑——當時的德意志就曾反覆遊說墨西哥在美國背後插刀。如今已經有一份“確鑿證據”擺在面前,美國人自然相信是德國死心不改,想要再一次對美國耍陰招。於是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要求制裁納粹德國甚至是率先開展。
接下來的事情就和邱吉爾的預想一樣,美國結束中立並開始援助英國,正式加入到二戰之中。美國的加入不僅轉變了戰爭局勢,還使二戰進程大大加快。
直至今日,一些歐洲歷史學家堅信是這一幅地圖拯救了英國,乃至於整個歐洲。硝煙散去後,只有那幅傳奇地圖靜靜地躺在大英博物館,仿佛在向遊人傾訴著那段崢嶸歲月。
納粹 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