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196年,“泰興號”國家寶藏回歸祖國

時隔一年回歸螢屏,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終於開播了。自第一季以來,《國家寶藏》就一直受到網友們的好評,它一改文博節目中刻板無聊的形式,用前世今生的故事,連結起時間和空間,讓人沉醉其中,讓我們更加了解歷史,了解那個時代的偉大,也讓我們重新審視中國古文物,對它們有了新的定義。

節目中展示的文物國寶只是一小部分,其實生活中還有千千萬萬的文物等著我們去探索,不過至今為止,屬於中國的文物有很多如今仍漂泊海外,這牽動了很多人的心,也有很多人在為了國寶歸國而努力。

太

近日,清中期“泰興號”沉船事件中散失海外的12萬件德化青花瓷,被中國企業家泮廬集團董事長鄭長來從英國聯邦貴金屬公司一次性買斷。這批古瓷器自1822年從廈門港起航,漂泊了196年,終於回歸華夏。

1822年,滿載瓷器的“泰興號”巨型商船,從廈門港出發前往印尼,途中為躲避海盜搶掠而繞道西沙,不幸觸礁沉沒。“泰興號”代表了清朝對外貿易的最強盛實力,經常滿載乘客和價值昂貴的絲織品、瓷器和金銀,來往於東西方之間。據記載,當時船艙內的貴重貨物,包括由居住在南洋的中國、日本、英國、瑞典和法國富商訂購的大量瓷器。而在瓷器內和瓷器間的多餘空間,也填滿了各種茶葉。

泰興號沉船泰興號沉船

1999年5月,澳大利亞一家海洋公司將“泰興號”打撈出水,並因此撈獲了35萬件清代瓷器,隨後運到了歐洲進行了多次國際拍賣。

這12萬件國寶瓷器,雖然只是“泰興號”沉船打撈上來珍寶中的一部分,但卻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證明了中國自古以來在海洋,造船方面的強大實力,南海航線是中國人最早開闢的海上貿易自由航道。也對當時的中國乃至世界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狀況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瓷器瓷器

“一次性買斷並非故意要以此來撩撥全世界媒體和行家的神經,而是要讓它們早日歸國之心迫切,因為這不僅僅是12萬件實實在在的青花瓷,更凝聚了無數國人的期盼:祖國強盛,國寶歸來。購買這12萬件青花瓷是我的夙願!”鄭長來在英國倫敦海事博物館舉行的“‘泰興號’沉船回歸祖國交接儀式暨研討會”上如是說。

這些文物不只是歷史的留存,更是文化的積澱,在悠悠歲月里,或許痕跡斑駁,但是依然光華不減。一脈文心傳萬代,千古不絕是真魂。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