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餘公里。它是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大佛,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歷時90餘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匯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樂山大佛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岩墓、烏尤山等景觀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上世紀80年代,一部《神秘的大佛》電影,讓樂山大佛推出了一個“藏寶洞” 之迷。有人在大佛身上發現了一些洞,如身後的三個洞但那是排水用的。可能藏寶洞只能是設在大佛胸前的那個洞。
按照佛教造像儀規,在佛像身上一般設有“藏髒洞”尤其是泥塑和銅塑佛像中十分普遍。多用金銀銅鐵錫“五金”仿造心臟等臟器置於洞內(藏族髒洞因之得名),同時存放大量經書手卷佛教法器五穀雜糧等,不一而足。藏髒洞一般都設在佛像胸內,洞口開於背上。但樂山大佛的洞口卻設在胸前,外地尚無此例。
值得注意的是,樂山政府1962年組織維修時,曾將此洞打開。其結果,或說發現了鎏金銅壺,或說只發現一些“破舊廢鐵、鉛皮”, 或說只有一大堆腐敗後的穀子。但對於寶藏之事卻緘口不言。最終,僅發現一塊封洞石——清代石碑,刻寫年代則是中華民國四年,自然是後人的增刻。至今為止,樂山大佛有無藏寶洞?若有,當在何處??世人詢問猜測,頗為熱鬧。
寶藏 樂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