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時,占領朝鮮已長達半個世紀。
朝鮮半島南北跨度太長,日軍為方便投降,經盟國同意,以三八線為界,北邊的向蘇聯投降,南邊的向美軍投降。
幾年後,北邊有了金日成,南邊有了李承晚。
兩種社會制度在兩個世界大國的保護下,成為兩種意識形態對壘的前線。
戰後的美國,在亞洲培植的重點是日本,南韓在1949年6月時,美國已撤出全部的部隊,只留下500人的軍事顧問,幫他們訓練軍隊。
而在日本,美國無限制地擴大設定軍事基地。
可以說,戰後美國已放棄南韓,可為啥韓戰一起,美國又回來了呢?
二戰時,日本軍界有句名言:朝鮮半島是一支指向日本心臟的尖刀。
日本島國,領土安全全依仗周邊海上航線,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是一道僅僅40英里寬的朝鮮海峽,一旦美國從南韓撤軍,就意味著日本北方門戶大開。而一旦蘇聯通過北韓控制南韓,日本立即危如累卵。
麥克阿瑟有句名言:維護和平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強國防,時刻準備著投入戰鬥。
韓戰,正是在兩國軍事實力嚴重失衡的情況下發生的。
據麥克阿瑟傳記記述,韓戰前,由美國準將羅伯特訓練的南韓軍,“作戰能力不足掛齒”,兵員數萬,沒有坦克,沒有重型炮,現代化的無線電器材很少,後勤保障也鬆懈,最關鍵的,他們的軍隊沒有任何實戰經驗。
而北韓就牛逼多了。
他們的人民軍在蘇聯的指導下加緊戰備,人數15萬,訓練有素,全副蘇式武器,有大量的坦克和火炮,還有100多架飛機。
最重要的,人民軍的軍官中,大多都是參加過中國東北抗日的老紅軍,“作戰經驗豐富,頑強而自信”。
1950年6月25日,北韓軍隊強勢進入南韓,一路勢如破竹,2個月不到,已占領南韓90%的土地。
這不是簡單的南北韓領土糾紛,而是蘇聯對日本甚至對美國的威脅和挑戰。
6月27日,杜魯門向駐日本的麥克阿瑟下令:迅速介入韓戰。
9月15日,朝鮮的聯合國軍總司令、70歲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實現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戰役:成功兩棲登入南韓,占領仁川,控制漢城,扭轉局勢,把人民軍追回三八線以北。
收穫了勝利,同時埋下了失敗的經驗。
戰爭第二階段,麥克阿瑟迅速跌入谷底。且聽飛春讀傳下回分解。
日本 李承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