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滄桑 洛陽見證了魏文帝曹丕的登帝之路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在中國廣為流傳,其中的一些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大家都知道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戰亂不斷的時期,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在這其中,曹丕的名氣不是最高的,但他卻是真正開啟“三國”鼎立的人。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皇權日漸衰落,尤其是在曹操挾持漢獻帝,掌握漢末實權之後,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了。雖說如此,但這一階段仍然算是漢末,曹操並沒有稱帝,直到曹丕接任丞相,廢漢獻帝,改國號為“魏”,歷時一百九十餘年的東漢才正式結束。此後,“蜀”、“吳”政權相繼建立,真正意義的“三國”出現了。

三國鼎立三國鼎立

最初,曹操並沒有想要將自己的位子傳給曹丕。首先,曹操的嫡子是曹昂,曹昂才是“法定繼承人”,不過在建安二年,曹昂被張繡殺害。按理說這個時候,曹丕就應該成為繼承人的,不過曹操卻更看好環夫人所生的曹沖。曹沖不僅聰慧過人,而且宅心仁厚,很得曹操寵愛。但不幸的是,曹沖在十三歲時也得病夭折。曹丕曾說“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在這種情況下,曹丕仍然沒有將繼承人的位置收入囊中,因為還有一個曹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曹丕和曹植兩人都是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由此也就有了那一首廣為流傳的《七步詩》。不過最終,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的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取得勝利,被立為魏王世子。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於洛陽,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承了丞相之位,稱魏王。曹丕的野心很大大,剛剛接任丞相之位,就迅速將權利集中在自己手中,在朝廷上籠絡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安排自己的心腹把控朝廷要職。曹丕不同於曹操,他對於漢室是沒有什麼感情可講的,他已經不再單純的想要權利,而是想要把天下真正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魏文帝曹丕魏文帝曹丕

為了讓自己能顧名正言順的登上帝位,曹丕逼迫漢獻帝將帝位禪讓給自己,為了表示自己並非篡權,曹丕還故意三次上書辭讓。不過最終,曹丕還是登受禪台稱帝,以魏代漢,定都洛陽,正式結束東漢的統治。

黃初七年,曹丕病逝於洛陽,雖然他在位的政績不錯,不過最終魏國政權還是被司馬氏竊取,不過這都是後話。在這一歷史時期,又一次成為都城的洛陽,見證了魏國的建立,也見證了三國時期的起始。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