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在解決還是加劇貧富差距?

一般而言,我們普遍認為科技具有消除貧富差距的作用,如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能加速抹平數字鴻溝,每個人在網際網路面前都能得到一樣的信息、一樣的知識、一樣的套用、一樣的服務;如終端技術的發展讓智慧型終端價格走向低廉,貧苦地區的人們都有用上智慧型手機去連線世界,很多落後地區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甚至超過電和水等基礎設施等普及率。這樣看來,科技似乎確實對消除貧富差距有利,事實是這樣嗎?

貧窮貧窮

事實可能與此剛好相反。以美國為例,美國應該是世界上科技發達程度最高的國家,其在科技發展上攫取的紅利也是最多的,如果科技能夠消除貧富差距,那美國人們應該生活在一個財富基本平等的國家,但事實上,今天的美國社會貧富差距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根據2016年的安聯全球財富報告的計算,美國的基尼係數為0.81(基尼係數是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財富絕對平等的基尼係數是0,財富絕對不平等的基尼係數是1),0.81意味著絕大部分的財富聚集在極少部分人手裡。順便說一句,根據北京大學發布的《中國民生髮展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基尼係數達到0.73,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科技似乎在消除貧富差距的問題上起到了積極的反作用。而最近華盛頓州立大學最近發布的一篇研究報告也在印證著這個事實——從史前時代開始社會就一直朝著財富不平等發展,狩獵採集社會基尼係數約為0.17,小規模的園藝種植以及低密度的農業社會基尼係數為0.27,大規模的農業社會基尼係數為0.35,而進入現代文明後,基尼係數就邁入了0.5的大關,並一直沒有走出去過。

在這一系列基尼係數增長的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我是這樣理解的,社會財富不平等的原因在於:自從走出原始社會,隨著少部分人對更多的生產資料的占有,尤其是對土地、生產工具等的占有,同時還有對植物與大型動物的馴化,以及社會組織的不斷擴大,財富的不平等現象愈加顯現,如,馴化玉米進行集中種植後,玉米的產量比在野草叢中找玉米等產量要高得多,而擁有一頭牛一天能耕的地比靠人力耕的地要多十倍。而進入近代文明社會後,尤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科技變成了決定貧富的關鍵因素,擁有一台蒸汽機的人一天的勞動成果可能超過100人的手工勞作成果。

而到了近幾年,科技造成的不平等性甚至更加加劇了,過去富人和窮人分居生產鏈的兩頭,大家分工不一樣,只是富人那一頭的利潤更高而已;而隨著智慧型製造、人工智慧機器人的興起,富人開始使用機器人取代人,完全控制生產鏈全部利潤。如,美國汽車行業中機器人占比達到39%,在過去的20年,美國有超過50萬個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奪走,未來10年,還將有350萬個工作被機器人奪走。

這樣看來,科技確實加劇了貧富差距,那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價值在哪裡呢?科技的價值在於把財富的蛋糕做大,雖然今天貧富分化比100年前要嚴重,但今天的“窮人”比100年前的“窮人”擁有的財富要多得多,科技的價值就在於此。

但另外一個事實是,財富不平等會限制社會的流動性,如美國當前精英化社會的趨勢非常明顯,比如其高等教育學費非常昂貴,精英階層和草根階層的政治分化程度非常嚴重(特朗普就是這樣被選出來的)等等。而社會階層的固化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社會混亂與不穩定,甚至帶來毀滅性的危險。從這個角度來說,科技本身需要反思自身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馬雲馬雲

當前,中國科技的發展非常迅猛,科技進步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已經上升到56.2%,中國當前迫切需要考慮科技帶來的社會分化問題。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