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年共有12個月份,有7個大月,4個小月,1個平/閏月,所謂大月為31天,小月為30天,平月為28天,閏月為29天,這樣算來平年就有365天,閏年有366天,這些都算是常識性問題了,可是關於這些月份天數的來歷還有一些小故事你們都知道嗎?
在講小故事之前,筆者要先給大家普及一下陽曆、陰曆的常識。所謂陽曆,也稱公曆,就是利用太陽的周期作為歷年的標準(公曆中一年的長度為356又1/4天),即咱們紙質版的掛曆和手機上日曆的大字部分,也就是上班族和學生黨通用的日期。所謂陰曆,也稱農曆,就是利用月亮的周期作為歷年的標準,即咱們紙質版的掛曆和手機上日曆的小字部分,也就是咱們過傳統節日所用的日期,不少人過生日也是用的陰曆日期。一般來說,陽曆日期要先於陰曆日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咱們的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陰曆上指的是臘月三十,但是在陽曆上來看,除夕這一天已經是2018年的2月份了,是不是很奇妙呢?
關於大月、小月的劃分和古羅馬時代的凱撒大帝有著密切的聯繫,這就要提到一種名叫“儒略曆”的曆法了,它是一種以古羅馬統帥加伊烏斯.朱利葉斯.凱撒的名字命名的曆法,這也是陽曆的最早來源。
公元前46年,凱撒大帝在修改曆法時就將每年規定為12個月,並且規定單數的1、3、5、7、9、11這六個月份為大月,即每個月都有31天,雙數的2、4、6、8、10、12這六個月份為小月,即每個月都有30天。
為什麼凱撒大帝要把單數的月份規定為大月呢?因為他自己就是在7月份出生的,為了顯示他自己的威嚴與特別,自然要讓自己出生的這個月份多一天啦。可是這似乎與我們現在使用的曆法有出入了,現行的曆法是1、3、5、7、8、10、12為大月,4、6、9、11為小月,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呀,凱撒大帝去世以後,他的外孫屋大維就繼位了,屋大維一看,既然我的外祖父把他出生的月份劃成了大月,那我何不也學外祖父一樣,把我出生的8月份也劃為大月呢?於是乎,8月份也成功躋身於大月的行列了。可是這樣一來,似乎整體的規律就被打破了,所以屋大維又規定從8月份以後,將雙數的月份定為大月,單數的月份定為小月,所以就有了現在的7個大月,5個小月。
這兩位大佬都為了突顯自己的地位,將自己出生的月份定位了大月,這樣一算,一年的時間都已經超過了規定的天數,怎么辦?因為當時羅馬的死刑都在2月份執行,可以說2月份在古羅馬人眼中是“死刑之月”,所以大家都認為2月份是不吉利的月份,自然想讓這個2月快快度過,時間越短越好,這樣一來,就把2月份減去了一天,讓它變為了29天。到了屋大維時代,8月份又多了一天,所以又將2月份除去一天,變為了28天。
但是現在平年的2月份是28天,閏年的2月份是29天,這又是怎么來得呢?這個平年、閏年的來歷,要得益於一位名叫索西吉絲的天文學家,是他向凱撒大帝建議以四年為期限設一次閏年,即每四年為一個輪迴,前三年為平年,2月為28天,一年共365天,第四年為閏年,2月為29天,一年共366天,所以就有了後來計算閏年、平年的辦法:通常來說,用年份除以4,如果可以整除就是閏年,不可以整除就是平年。至此以後,1、3、5、7、8、10、12為大月,4、6、9、11為小月,平年2月為28天,閏年2月為29天,每四年一輪迴,這個規定就沿用下來了。
最後,再教給大家一首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學會了這首兒歌,區分大小月份對你來說就是信手拈來的事兒了。
羅馬 凱撒大帝 2月 屋大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