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用了二十年,從西洋棋下到了圍棋

1950年10月,人工智慧之父阿蘭·圖靈發表論文《計算機器與智慧型》,宣告人類正式開始了對具有思考能力的機器的研究。至今,人工智慧研究已經走過了大半個世紀的漫長路程,但在之前的50多年時間裡,人工智慧似乎只存在於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中,人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與人工智慧的結合點。

西洋棋西洋棋

到了最近幾年,情況發生了反轉性變化,應該是從工業4.0開始吧,人工智慧與智慧型機器人突然莫名其妙地火了,人人都在談論人工智慧將怎樣改變人們的生活,每個工廠都在想怎么通過智慧型機器人提高生產率,人工智慧走出了嚴謹枯燥的實驗室,走進了無數企業的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都成為媒體報導的頭條,如今天,鋪天蓋地都是特斯拉在自研AI晶片的訊息,而昨天則是關於百度和科大訊飛關於人工智慧商業模式的大規模爭論。

當下,智慧型製造、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智慧型製造、智慧型服務、智慧型交易等新概念層出不窮,似乎每個行業都可以通過“智慧型化”給自己貼上變革與新技術的標籤,與傳統劃清界限。但事實上,除去這些狂熱的商人和投資客以外,真正理性的科學家們一致地認為人工智慧還處於嬰兒期,處於石器時代。

其實,如果對比十多年前的AI技術和今天的的AI技術,可能在純技術邏輯上是有了一點進步,但可能進步更大的是對AI的宣傳,今天隨便在北京、深圳哪個咖啡館裡坐一會,都可能碰上幾個自稱是搞AI,搞機器人的人,當然,他們中很多人可能對AI技術完全一竅不通,但絲毫不妨礙他們去圍繞AI講故事、寫本子、拉投資和賣股份。

今天AI的發展在國家資本的推動下在加速,但這只是事實的一面,另一面是在媒體的鼓吹與資本的追捧之下,從商業角度出發的人們對於AI的認識和探討方式,似乎越來越偏離技術的原有邏輯,至少存在這種風險。技術本身是又一個固有的邏輯在演進的,一旦這個邏輯被商業和市場左右,其發展的方向就充滿了不確定性,有可能很美好地改變世界,也有可能將世界推至危險的邊緣。

當然,無論是美好還是危險,都是未來的事情,今天的AI對世界的影響還微乎其微。1997 年 5 月 11 日,當時的西洋棋世界棋王加里·卡斯帕羅夫以2.5:3.5 (1勝2負3平)輸給 IBM 的電腦程式“深藍”,而二十年後,谷歌的AI程式阿法狗以4:1打敗韓國九段世界冠軍李世石,AI用了二十年時間,從西洋棋下到了圍棋,僅此而已,除此之外,AI還改變了什麼?也許有的,譬如智慧型化的搜尋、信息的比對和推薦、監控識別(音頻/影像識別)等等,還是停留在增值階段,離真正形成足以改變世界的生產力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當然,這不是AI之過,AI跟網際網路不一樣,網際網路是獨自建了一個平台,然後逐步把各行業的東西在上面疊加,在上面運行,如移動支付可以在短短几年間就覆蓋了全國,而AI它要發揮作用,必須跟實體工業、實體經濟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它難度更大,推進更緩慢,網際網路可能需要10年,AI可能要100年,甚至更久。

圍棋圍棋

不過,我們也無需擔心AI的發展,一切跡象顯示AI正處於技術曲線的炒作上升期,這不是壞事,一項真正好的技術在短期內是被高估的,但長遠來看是被嚴重低估的; 一個好的行業在短期內來看會有泡沫,但長期來看這很正常。正如2000年的時候,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當時人人都覺得網際網路只是一場遊戲,不會有太多未來,但到今天,網際網路改變了全世界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