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訪華稱,日本應成為中國一個省,毛主席哈哈大笑說了一句話

1955年的日本,是美國撤離後的第3年,經過10年改造、發展,日本已經迅速從戰敗後復甦,滿目瘡痍變為經濟騰飛。

中日開始有非官方的經濟交往,名為民間貿易。從1952年到1958年,共進行4次貿易協定的簽訂。

第一次簽訂於1952年的6月1日,雙方各購入與售出3000萬英鎊的貨物,中國主要輸出煤、大豆、棉花等礦產品、農產品;日本主要輸出紫銅、鋼材、紡織機器、農業機械等工業產品。

日本方面的代表高良富(女)、帆足計、宮腰喜助等,也成了首批訪問中國的日本人。當時的日本首相鳩山一郎,重視對蘇對華關係,中日民間經濟交往越來越大。

(1952年6月,中日第一次簽訂貿易協定)(1952年6月,中日第一次簽訂貿易協定)

“民間先行,以民促官”是當時周總理對兩國經濟交往的指導方針。隨著經濟升溫,貿易往來也變成半官方性質了。

1956年,日中輸出入組合理事長南鄉三郎兩次訪問中國,就中日貿易協定的問題進行磋商,受到毛主席和當時負責財政經濟工作的陳雲等領導人接見。

據毛主席回憶,當年的12月17日,這個日本半官方的南鄉三郎,曾因日本侵略問題向毛主席道歉:

“日本過去侵略了中國,這實在是太對不起了。我認為將來日本變成中國的一個省就好了。”

毛主席是在1961年1月會見日中友好協會前會長黑田壽男時,說出這段軼事的,毛主席聽後哈哈一笑,對南鄉三郎說:“不能這么看嘛。”

(1956年12月17日,南鄉三郎在北京受到毛主席、陳雲等接見。主席左側)(1956年12月17日,南鄉三郎在北京受到毛主席、陳雲等接見。主席左側)

接著,主席以辯證的看法,對南鄉道出了他對日本侵略中國的看法。

“日本軍閥過去占領了大半箇中國……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也許既不能覺悟,也不會團結起來,這樣一來我們現在還在山裡,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劇了。”

這番話從另一個角度解釋歷史,給在場的日本友人一個外交台階,也體現了偉人的幽默和智慧。

至於把日本變為中國一個省的想法,主席當場哈哈一笑說,“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他說,日本當然應該具有獨立和主權。日本的經濟、文化已經高度發達,中國還很落後。

(1956年的毛主席。配圖)(1956年的毛主席。配圖)

這段故事發生在鳩山內閣時期,後來岸信介任首相後,立即改變對華關係,阻攔中日貿易協定和交往,中日經濟交往的熱度迅速降溫。

岸信介是日本二戰甲級戰犯,被美國釋放後當了首相,後遇刺下台。他的外孫就是安倍晉三。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