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B29轟炸機在廣島投下第一個核子彈,8日,蘇聯參戰,9日,長崎投下第二個核子彈。杜魯門再撂下狠話:如果日本再無視美國的“警告”,日本上空將落下“核子彈雨”。
日本天皇對投降只有一個條件:投降後保留天皇。圍繞這一條件,日美多次談判。在收到天皇的去留“將最終由日本人民根據自己的選擇決定”後,裕仁放心地宣布了投降。
從歷史和實事來看,日本投降明明是有條件的,為何一直被說成是“日本無條件投降”呢?
這是一個口誤,源自2年前的卡薩布蘭卡會議,羅斯福邱吉爾等商議戰爭後期的對軸心國作戰問題。
會後的記者會上,羅斯福即興演講中說,“消滅德國和日本的作戰力量,那就意味著德、意、日的無條件投降。”
這一對敵人結局進行定性的說法,令在場的邱吉爾大吃一驚。
後來,羅斯福在對記者談起此口誤時說,當時沒有時間準備講話,“忽然想到過去人們曾稱格蘭特為‘無條件投降先生’,於是,不知怎的,我一下子就冒出了這句話。”
無條件投降第一次被這樣隨口說出,成了對日作戰的口號,戰時盟國的“法定政策”,人們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 哈利·S·杜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