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古

許古(1157-1230)金代文學家,字道真,河間(今屬河北)人,明昌五年(1194)進士。宣宗朝自左拾遺拜臨察御史,以直言極諫得罪,兩度削秩。哀宗立,召為補闕,遷右司諫。致仕,居伊陽(今河南嵩縣)。正大七年卒,年七十四。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金史》卷一○九有傳。詞存二首,歸居山林時作,寫隱逸疏狂情懷。見《中州樂府》。《中州集》卷五云:「道真性嗜酒,老而未衰,每乘舟出村落間,留飲或十數日不歸。」況周頤評《眼兒媚》「持杯笑道,鵝黃似酒,酒似鵝黃」句云:「此等句看似有風趣,其實絕空淺,即俗所謂打油腔。」(《惠風詞話》卷三)

作品鑑賞

行香子
秋入鳴皋,
爽氣飄蕭
掛衣冠、初脫塵勞
窗間岩岫
看盡昏朝
夜山低,晴山近,
曉山高。
細數閒來,
幾處村醪。
醉模糊、信手揮毫。
等閒陶寫
問甚風騷。
樂因循,
能潦倒,也消搖
這是一首堪與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境相媲美,表現辭官歸隱,陶醉於自然佳趣,把酒當歌,逍遙自在,生活優然閒適,心情超然物外的好詞,歷來為詞論家所推崇。
上片以景語起:“秋入嗚嗥,爽氣飄蕭”,八字畫出一幅山中秋日圖。“鳴嗥”,指古老的鳴嗥山(在河南嵩縣東北,傳說古有鶴鳴於此,故曰鳴嗥山)。你看,秋天來到了古老的鳴嗥山,秋高氣爽,令人心曠神怡。“掛衣冠,初脫塵勞”詞人剛剛從沉悶、壓抑的官場生活中解脫出來,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面對秋日山中舒爽怡人的自然景象,怎能不心情愉悅?
“初脫塵勞”寫出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歸隱之後如釋重負的感覺。“窗間岩岫,看盡昏朝”寫詞人憑窗遠眺,由朝至暮,又由暮至朝,看盡了峰戀疊嶂的明暗變化。這裡不僅是寫山,更是襯人。你看,詞人對大自然的觀察是多么細緻入微,凝神專注?正是因為他“看盡昏朝”所以才有了“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的感悟。沉沉的黑夜,山影模模糊糊,所以此時看山,感覺山很低;而至天晴,山色明朗,歷歷在目,又如在眼前;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現,又覺山峰高聳入雲,巍峨直立,給人以高感。清代況周頤懷為這三句“尤傳山之神,非入山甚深,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想古今中外寫山之句,也確實未有能出奇石者。下片轉入寫人,是詞人自我形象的描摹。他閒適自得,遇村輒飲。“醉模糊”形象地寫出了詞人飲酒後的醉態,他放高不羈,毫無拘束,縱橫騁才,“信手揮毫”;他才不管什麼功名利祿,意到筆到,言情言志,只為抒發情懷,並不為什麼風騷之旨。“樂因循”表現詞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跡淡泊名利:“也消搖(即逍遙)”表達出對閒適生活自得其樂,樂此不疲的生活態度。
就藝術特色而言,本詞寓情於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且用詞精妙,凝鍊自然,如上片“夜山低”三句,下片“樂”“能”“也”三字,均是如此,看似信手拈來,實則頗多錘鍊,仔細體味,真是意境悠遠,也使我們看出了詞人的匠心獨運。

史籍記載

詞作者許古,是金代中後期著名的諫官,性嗜酒,平生好為詩及書,曾任左拾遺、監察御史等職。後辭官歸隱,這首詞就是他歸居後所作,也是他瀟灑閒適,不拘形運的個性的真實寫照。
《金史》稱:許古,字道真,汾陽軍節度使致仕安仁子也。登明昌五年詞賦進士第。貞祐初,自左拾遺拜監察御史。時宣宗遷汴,信任丞相高琪,無恢復之謀,古上章曰:
金史自中都失守,廟社陵寢、宮室府庫,至於圖籍重器,百年積累,一朝棄之。惟聖主痛悼之心至為深切,夙夜思懼所以建中興之功者,未嘗少置也。為臣子者食祿受責,其能無愧乎!且閭閻細民猶顒望朝廷整訓師徒,為恢復計。而今才聞拒河自保,又盡徙諸路軍戶河南,彼既棄其恆產無以自生,土居之民復被其擾,臣不知誰為此謀者。然業已如是,但當議所以處之,使軍無妄費,民不至困窮則善矣。
金史臣聞安危所系,在於一相,孔子稱:“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事勢至此,不知執政者每對天顏,何以仰答清問也。今之所急,莫若得人,如前御史大夫裴滿德仁、工部尚書孫德淵,忠諒明敏,可以大用,近皆許告老,願復起而任之,必能有所建立以利國家。太子太師致仕孫鐸,雖頗衰疾,如有大議猶可賜召,或就問之。人才自古所難,凡知治體者皆當重惜,況此耆舊,豈宜輕棄哉。若乃臨事不盡其心,雖盡心而不明於理,得無益、失無損者,縱其尚壯,亦安所用。方時多難,固不容碌碌之徒備員屍素,以塞賢路也。惟陛下宸衷剛斷,黜陟一新,以幸天下。臣前為拾遺時,已嘗備論擇相之道,乞取臣前奏並今所言,加審思焉。
金史臣又聞將者民之司命,國家安危所系,故古之人君必重其選,為將者亦必以天下為己任。夫將者貴謀而賤戰,必也賞罰使人信之而不疑,權謀使人由之而不知,三軍奔走號令以取勝,然後中心誠服而樂為之用。邇來城守不堅,臨戰輒北,皆以將之不才故也。私於所昵,賞罰不公,至於眾怨,而懼其生變,則撫摩慰藉,一切為姑息之事。由是兵輕其將,將畏其兵,尚能使之出死力以禦敵乎?願令腹心之臣及閒於兵事者,各舉所知,果得真才,優加寵任,由戰功可期矣。如河東宣撫使胥鼎、山東宣撫使完顏弼、涿州刺史內族從坦,昭義節度使必蘭阿魯帶,或忠勤勇乾,或重厚有謀,皆可任之,以扞方面。
金史又曰:
金史河北諸路以都城既失,軍戶盡遷,將謂國家舉而棄之,州縣官往往逃奔河南。乞令所在根括,立期遣還,違者勿復錄用。未嘗離任者議加恩賚,如願自效河北者亦聽陳請,仍先賞之,減其日月。州縣長貳官並令兼領軍職,許擇軍中有才略膽勇者為頭目,或加爵命以收其心,能取一府者即授以府長官,州縣亦如之,使人懷復土之心。別遣忠實幹濟者,以文檄官賞招諸脅從人,彼既苦於敵役,來者必多,敵勢當自削。有司不知出此,而但為清野計,事無緩急惟期速辦,今晚禾十損七八,遠近危懼,所謀可謂大戾矣。
金史又曰:
金史京師諸夏根本,況今常宿重兵,緩急征討必由於此,平時尚宜優於外路,使百姓有所蓄積,雖在私室猶公家也。今有司搜括餘糧,致轉販者無復敢入,宜即止之。臣頃看讀陳言,見其盡心竭誠以吐正論者,率皆草澤疏賤之人,況在百僚,豈無為國深憂進章疏者乎?誠宜明敕中外,使得盡言不諱,則太平之長策出矣。
金史詔付尚書省,略施行焉。
金史尋遷尚書左司員外郎,兼起居注,無何,轉右司諫。時丞相高琪立法,職官有犯皆的決,古及左司諫抹捻胡魯剌上言曰:“禮義廉恥以治君子,刑罰威獄以治小人,此萬世不易論也。近者朝廷急於求治,有司奏請從權立法:職官有犯應贖者亦多的決。夫爵祿所以馭貴也,貴不免辱,則卑賤者又何加焉。車駕所駐非同征行,而凡科征小過皆以軍期罪之,不已甚乎。陛下仁恕,決非本心,殆有司不思寬靜可以措安,而專事督責故耳。且百官皆朝廷遴選,多由文行、武功、閥閱而進,乃與凡庶等,則享爵祿者亦不足為榮矣。抑又有大可慮者,為上者將曰官猶不免,民復何辭,則苛暴之政日行。為下者將曰彼既亦然,吾復何恥,則陵犯之心益肆。其弊豈勝言哉。伏願依元年赦恩‘刑不上大夫’之文,削此一切之法,幸甚。”上初欲行之,而高琪固執以為不可,遂寢。
金史四年,以右司諫兼侍御史。時大兵越潼關而東,詔尚書省集百官議,古上言曰:“兵逾關而朝廷甫,此蓋諸將欺蔽罪也。雖然,大兵駐閿鄉境,數日不動,意者恐吾河南之軍逆諸前,陝西之眾議其後,或欲先令覘者伺趨向之便,或以深入人境非其地利而自危,所以觀望未遽進也。此時正宜選募銳卒併力擊之,且開其歸路,彼既疑惑,遇敵必走,我眾從而襲之,其破必矣。”上以示尚書省,高琪沮其議,遂不行。是月,始置招賢所,令古等領其事。
金史興定元年七月,上聞宋兵連陷贛榆、漣水諸縣,且獲偽檄,辭多詆斥,因諭宰臣曰:“宋人構禍久矣,朕姑含容者,眾慮開兵端以勞吾民耳。今數見侵,將何以處,卿等其與百官議。”於是集眾議於都堂,古曰:“宋人孱弱,畏我素深,且知北兵方強,將恃我為禁止,雖時跳梁,計必不敢深入,其侮嫚之語,特市井屠沽兒所為,烏足較之。止當命有司移文,諭以本朝累有大造,及聖主兼愛生靈意。彼若有知,復尋舊好,則又何求。其或怙惡不悛,舉眾討之,顧亦未晚也。”時預議者十餘人,雖或小異而大略則一,既而丞相高琪等奏:“百官之議,鹹請嚴兵設備以逸待勞,此上策也。”上然之。時朝廷以諸路把軍官時有不和不聽,更相訴訟,古上言曰:“臣以為善者有勸,惡者有懲,國之大法也。苟善惡不聞,則上下相蒙,懲勸無所施矣。”上嘉納之。
金史古以朝廷欲舉兵伐宋,上疏諫曰:“昔大定初,宋人犯宿州,已而屢敗,世宗料其不敢遽乞和,乃敕元帥府遣人議之,自是太平幾三十年。泰和中,韓侂胄妄開邊釁,章宗遣駙馬仆撒揆討之。揆慮兵興費重不能久支,陰遣侂胄族人齎乃祖琦畫像及家牒,偽為歸附,以見丘崇,因之繼好,振旅而還。夫以世宗、章宗之隆,府庫充實,天下富庶,猶先俯屈以即成功,告之祖廟,書之史冊,為萬世美談,今其可不務乎?今大兵少息,若復南邊無事,則太平不遠矣。或謂專用威武可使宋人屈服,此殆虛言,不究實用。借令時獲小捷,亦不足多賀。彼見吾勢大,必堅守不出,我軍倉猝無得,須還以就糧,彼復乘而襲之,使我欲戰不得、欲退不能,則休兵之期殆未見也。況彼有江南蓄積之餘,我止河南一路征斂之弊,可為寒心。願陛下隱忍包容,速行此策,果通知,則大兵聞之,亦將斂跡,以吾無掣肘故也。河南既得息肩,然後經略朔方,則陛下享中興之福,天下賴涵養之慶矣。惟陛下略近功、慮後患,不勝幸甚。”上是其言,即命古草議和牒文。既成,以示宰臣,宰臣言其有哀祈之意,自示微弱,遂不用。
金史監察御史粘割梭失劾榷貨司同提舉毛端卿貪污不法,以詞理繁雜,輒為刪定,頗有脫漏,梭失以聞,削官一階,解職,特免殿年。三年正月,尚書省奏諫官闕員,因以為請,上曰:“朕昨暮方思,而卿等及之,正合朕意,其趨召之。”復拜左補闕。八月,削官四階,解職。初,朝廷遣近侍局直長溫敦百家奴暨刑部侍郎奧屯胡撒合徙吉州之民于丹以避兵鋒,州民重遷,遮道控訴,百家奴諭以天子恐傷百姓之意,且令召晉安兵將護老幼以行。眾意兵至則必見強也,乃噪入州署,索百家奴殺之。胡撒合畏禍,矯徇眾情,與之會飲歌樂盡日,眾肩舁導擁,歡呼拜謝而去。既還,詔與監察御史紇石烈鐵論鞫之,諭旨曰:“百家奴之死,皆胡撒合所賣也,其閱實以聞。”奧屯胡撒合既下獄,上怒甚,亟欲得其情以正典刑,而等頗寬縱之。胡撒合自縊死,有司以故出論罪,遂有是罰。
金史哀宗初即位,召為補闕,俄遷左司諫,言事稍不及昔時。未幾,致仕,居伊陽,郡守為起伊川亭。性嗜酒,老而未衰,每乘舟出村落間,留飲或十數日不歸,及溯流而上,老稚爭為挽舟,數十里不絕,其為時人愛慕如此。正大七年卒,年七十四。平生好為詩及書,然不為士大夫所重,時論但稱其直雲。
金史天興間,有右司諫陳岢者,遇事輒言無少隱,上嘗面獎。及汴京被兵,屢上封事言得失,請戰一書尤為剴切,其略云:“今日之事,皆出陛下不斷,將相怯懦,若因循不決,一旦無如之何,恐君臣相對涕泣而已。”可謂切中時病,而時相赤盞合喜等沮之,策為不行,識者惜焉。岢字和之,滄州人,大安元年進士。

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詞是古代一種文體,但是只興盛於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宋之後的金元兩朝代,都有哪些詞作呢。本任務就來細說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劉秉忠
倪瓚
袁華
劉著
柯九思
喬吉
金章宗
完顏亮
吳澄
許衡
耶律楚材
元好問
党懷英
趙孟頫
高永
王惟一
王旭
貫雲石
吳激
吳鎮
鮮于樞
歐陽玄
陳孚
丘處機
薩都剌
張可久
張養浩
白樸
康進之
段克己
蒲道源
韓奕
馮子振
任詢
李純甫
邵亨貞
石岩
李俊明
李孝光
王處一
王寂
王庭筠
李晏
廉希憲
無名氏
劉昂
高氏
劉處玄
劉因
辛願
徐再思
劉迎
許謙
薛昂夫
楊果
姚燧
劉仲尹
葉森
於立
虞集
蔡珪
陸行直
袁易
陸文圭
張遜
馬鈺
張野
張雨
張玉娘
張之翰
張翥
趙可
孟宗獻
周巽
朱思本
管道升
王伯成
洪希文
王沂
王予可
衛德辰
魏初
胡祗遹
華幼武
吳瓘
陸仁
吳景奎
冀國公主
馮延登
馮子翼
胥鼎
明本
李道純
安熙
許有孚
李時
錢霖
楊立齋
楊載
李庭
李獻能
耶律履
耶律鑄
葉衡
陳櫟
尹志平
高憲
俞和
俞俊
陳思濟
元德明
沈禧
凌雲翰
袁士元
蘇大年
張口
孫不二
譚處端
湯彌昌
唐桂芳
陳文海
白華
汪斌
蔡松年
趙汸
趙秉文
王逢
郝大通
鄭禧
鄭子聃
周權
王玠
王禮
何景福
劉元
宋褧
范真人
長筌子
呂濟民
宇文虛中
白賁
白雲山翁
偰玉立
高士談
蕭斞
謝應芳
張伯淳
梁寅
完顏璹
曹伯啟
許古
姜彧
金炯
曹方父
張中孚
許有壬
曹光輔
鄧千江
李德基
山主
趙庸
王渥
段成己
李齊賢
曹居一
王志謹
舒遜
宋德方
趙元
折元禮
劉鐵冠
陳益之
周景
馬需庵
洪翼
李天翼
苗善時
侯善淵
無存
牧常晁
胡炳文
牛真人
吳氏女
吳真人
歐陽先生
兀顏思忠
顧阿瑛
仆散汝弼
蕭烈
傅按察
李真人
謝醉庵
錢應庚
邢具瞻
邢叔亨
潛真子
徐遜
皇甫真人
梁曾
梁梅
黃澄
三於真人
林轅
許楨
玄悟玉
善住
燕公楠
姬翼
楊弘道
沈景高
高道寬
楊真人
施可道
杜仁傑
史藥房
舒頔
覺達
束從周
殷恕
劉敏忠
劉詵
宋遠
陳參政
劉燕哥
虞薦發
孫景文
郯韶
景覃
原妙
郝貞
袁介
何繼高
滕賓
岳瑜
雲陽子
詹仲舉
同恕
完顏從郁
張楫
劉雲震
劉則梅
劉志淵
劉忠之
梵琦
王丹桂
何可視
王國器
王澮
章凱
王吉昌
陸承孫
王磵
趙攄
李節
趙若秀
陸留
趙由俊
王瞞
王容溪
鄭黻
王特起
何守謙
紙舟先生
智久
仲璋
馮尊師
陸祖允
羅慶
周玉晨
王鉉
竹月道人
李仁山
馬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