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山西文水縣人。十三歲即以書經魁鄉校。無意為官,屢召不就。西台侍御史趙世廷到奉元建魯齋書院,以其領教事,先後來學者數以千計。延佑六年(1319),以奉議大夫、太子左贊善召,入見太子,歷陳古道,盡開悟涵養之道。致和元年(1328),拜集賢侍讀學士,以老辭。師承孔子、程朱,“務貫泱事理,以利於行。”教育弟子,反覆開導,使得趣向之正。平生“家無情石之儲,而聚書數萬卷”。扁其居日“案庵”。與蕭效齊名,並稱“蕭同”。 著有《渠庵集》。
人物生平
同恕遠祖居太原文水,父同繼先,博學能文,著有《玉山集》。
同恕幼年時,跟頤齋先生張彥明學習,日記數千言,鄉校考試第一。提舉張器玉的評語:義理說明,文辭瀏亮,宜為此會之魁”。從此,“德進業修,聲譽日著”。至元年間,朝廷聘他當禮部官員,他推辭了。至元三十一年(1294),平章陝西事王野仙聘請他編著《世祖實錄》,書成後,隱居教書,不求人知。
至大四年(1311),仁宗接位,三次派使者到同恕家,任命他為國子司業,階儒林郎,推辭不就。朝廷批准陝西行台侍御史趙世延的建議,在奉元設立魯齋書院。由同恕領教。
同恕進書院後,先後培養出學生上千名,延右年間,新設經明行修科,朝廷請同恕與蕭郟兩人主持考試。延右三年(1316)秋,同恕又任考試官,嚴格按考試成績的前後順序錄取考生,他公正嚴格的做法,被當時的人們廣為傳頌。延右六年(1319),同恕被選入朝廷,當任了太子左贊善、奉議大夫的職位,負責教育和培養太子。延佑七年(1320),英宗接位,同恕退休回家。
致和元年(1328),朝廷任命同恕為集賢侍讀學士,他以年老多病為由謝絕。回家13年後的至順二年(1331),同恕去世,享年78歲。贈翰林直學士,赴京兆郡候,謚“文貞”。
成就地位
同恕一生著有《矩庵集》30卷,久佚,《永樂大典》中輯出其文10卷、詩5卷。同恕的著作“不事粉飾、而於淳厚敦樸之中,時露峻潔峭厲之氣”。他作詩學的是陸游,為文以周必大為榜樣。他所作的志、狀是後人研究金元歷史的重要資料。在哲學思想上,同恕崇尚程朱理學。他的教學方法是以疏導學生為主,逐漸把學生引入正道上。他好學不倦,家裡無餘糧,而藏書卻多達上萬卷。他的座右銘是:“與其有求於人,何若無欲於已;與其使人可賤,不若以賤自安”。他待人誠懇、謙虛,人們與他座談,就好像是坐在春風中喝著美酒那樣暢快。為此,人們多願與交往,道高當世的蕭郟就經常與同恕交往,他倆關係也很密切。當時人們稱之為“蕭同”。
一代巨儒同恕的為人、為學之道,仍然值得我們借鑑。
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詞是古代一種文體,但是只興盛於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宋之後的金元兩朝代,都有哪些詞作呢。本任務就來細說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