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

慕尼黑工業大學目前擁有3個校區,12個院系,241個專業。在校教職員工約9000餘人,其中包括400多名教授。在校註冊學生超過19,000人次,其中約9%為留學生。學校本部位於慕尼黑中心。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系科設定主要基於工程科學和自然科學,另外還設有醫學(易薩河畔的臨床教學中心,德文:Klinikum rechts der Isar,以及慕尼黑德意志心臟研究中心),體育科學,經濟學,營養科學中心,土地規劃和設立於Weienstephan(弗萊辛,德文:Freising)的環境科學。這些系科的結合使得慕尼黑工業大學享有在歐洲眾多大學的獨特優勢。

人文科學設立於慕尼黑的另一所大學:路德維希-馬克西米連大學(慕尼黑大學),並且該校也擁有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相同的一些系科,例如在兩校都設立的物理化學計算機、醫學,不過兩所學校的研究重點有所不同。

專業設定

高分子材料科學,農學,建築學,土木工程學,土木材料及維修學,生物化學,生物信息學,生物學,釀造與飲料技術,工商管理學(MBA),化學,化學工程學,最佳化設計學,交流與決策學(MBA),計算機機械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消費研究學,電子與信息科學,能源與過程科學,工程物理學,發展與設計學,營養學,地球空間科學,汽車與發動機科學,金融與信息管理學,林木科學,林業資源管理,園藝學,土地測量與地理信息學,地理科學,工業化學,計算機科學,通訊技術學,工程水利學,綜合元件設計,科學運輸系統,核技術,土地管理學,土地利用學,景觀設計與景觀規劃學,食品化學,航空航天科學,機械製造與管理,機械工程學,生物技術數學,數學,機械電子與信息技術,醫學,醫藥技術學,微波工程學,分子生物技術,原子技術,生態學,物理學,生產與物流學,修葺與保存技術,體育教育,體育科學,資源管理學,食品工程學,企業管理學,套用數學,交通系統學,環境工程學,環境規劃與生態工程學,經濟計算機學。

(按音序排列,出自慕尼黑工大專業設定網頁,2007年8月)

學院分布

慕尼黑校區(Muenchen)

建築學院

土木工程與測量學院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經濟學院

醫學院(臨床教學中心)

體育學院(奧林匹亞公園)

加興校區(Garching)

化學院

計算機學院

機械學院

數學院

物理學院

弗萊興校區(Freising):Weihenstephan

營養學,土地規劃與環境科學中心

下設:

農業與園藝學院

生物科學院

釀造與食品工程學院

林學院

景觀設計與景觀規劃學院

營養學院

圖書館分布

慕尼黑工業大學由於其分布三地的校區,其圖書館擁有10個分館,總藏書量超過50萬冊,但一般來說不存在中心圖書館(總館)。

學校歷史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前身由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於1868年建立,其官方名稱為“慕尼黑皇家拜仁工學院”(德文:Koeniglich Bayer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Muenchen),當時是一所綜合技術學校,並於1970年由工學院改名為工業大學。

化學教授沃爾夫岡 A. 赫爾曼(德文:Wolfgang A. Herrmann)自1995年起擔任慕尼黑工業大學校長,他是當今德國一位旗幟鮮明的高校改革者。他於2005年5月10日被學校管理委員會一致推選並第二次連任校長。他的倡議最初始於對慕尼黑工業大學的根本性結構變革,後來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的高校也紛紛效仿其新的高校規章制度。

學校名人

Prof. Dr. Friedrich Ludwig Bauer(數學, 計算機)

Prof. Rudolf Bayer, Ph.D., Erfinder des B-Baums (計算機)

Prof. Dr. Roland Bulirsch (數學)

Stephan Braunfels, 建築學家

Rudolf Diesel, 發動機設計學家

Claude Dornier, 飛行器學家

Prof. Dr. Ernst Otto Fischer (1973年諾貝爾化學獎)

Prof. Theodor Ganzenmueller (Dampftheo), 能源與釀酒設備教授,蒸汽釀酒技術的發明者

Prof. Dr. Robert Huber (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

Helmut Jahn, 建築學家

Prof. Dr. Walther Kessler, 物理學家, 慕尼黑套用技術大學前任校長 1976-1994

Dr. Leo Koenig, 杜伊斯堡Koenig啤酒廠前任老闆

Prof. Dr. Carl von Linde, 發明家(如:制冷機器的發明)

Prof. Dr. Heinz Maier-Leibnitz, 德國科協前任主席

Prof. Dr. Otto Meitinger, 建築學家,慕尼黑工業大學前任校長

Wilhelm Messerschmitt, 飛機設計師

Prof. Dr.-Ing. Joachim Milberg (寶馬公司前任董事長,現任監事會主席)

Prof. Dr. Rudolf Moessbauer (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Prof. Dr. Ludwig Narziss,啤酒學教授

Prof. Dr. Erwin Neher (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Prof. Dr. Ludwig Prandtl, “流體力學之父”

Dr. Friedrich Schadeberg, Krombacher啤酒廠創始人

Oskar von Miller, 德意志博物館的創始人

Prof. Dr. Friedrich von Thiersch, 建築學家

Prof. Dr. Ulrich Walter, 物理學家,太空人

Prof. Dr. Heinrich Otto Wieland (1927年諾貝爾化學獎)

國際聲譽

洪堡基金會是一個資助外國尖端科學家的組織,每年資助來自世界各地的1800多名科技人員來德國從事科研工作,與130個國家的兩萬多名前洪堡人員保持著聯繫。洪堡基金會五年來的統計數字表明,在國際聲譽方面,慕尼黑工業大學在全德國名列第一,是最受國際學人喜愛的德國大學。

慕尼黑工業大學不僅因為其出色的教學質量而聞名於世,更因為其學習周期短而聞名於德國高等教育屆。其學位課程在德國大學中是最短的。迄今為止,該校培養出了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德國DFG研究委員會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立了12個研究站點,其中很多的研究項目世界聞名。該校主要負責的細菌的光合作用的研究贏得了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其他研究領域還有人工智慧、系統工程學、工程學、神經元網路、導體工程、自動化、生物工程學、食品加工工程、計算機科學、製造業、生物工程學、建築學等高端項目。慕尼黑工業大學和歐洲很多大學都有廣泛合作。

大多數國際客座科學家都選擇慕尼黑工業大學作為自己進行科研的所在地,其中外國學者最多的系是化學系。排名在慕尼黑工業大學之後的分別為烏爾姆大學、海德堡大學、拜羅伊特大學和卡爾斯魯厄大學。

慕尼黑工業大學校長赫爾曼(Wolfgang A. Herrmann)說,世界各國的客座科學家之所以優先選擇慕尼黑工業大學,是因為該大學的科學研究具有獨特性。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口號是:“立足巴伐利亞,爭取國際成就”。赫爾曼高興地說,這一口號也成了高水平的外國科學家奮鬥的口號。

慕尼黑工業大學在德國最著名的《明鏡》(Der Spiegel)雜誌和《焦點》(FOCUS)雜誌2005年的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均名列德國第一。2006年10月13日,由德國科學家和政界人士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在德國波恩作出決定,將慕尼黑工業大學評選為首批享受德國國家重點資助的三所“精英大學”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