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肉靈芝,別名“太歲”,是大型粘菌複合體生物,自然界中存在著很多種類。但由於其生活環境比較特殊,所以比較少見,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粘細菌複合體,所以人們以為神奇。1992年陝西周至縣農民杜戰盟首先發現肉靈芝,當時稱為“不明生物體”、“怪肉”,為中國內地各媒體所關注。經生物科學家數年歷史考證和科學探究,證實“怪肉”是神話史書《山海經》及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視肉”、“聚肉”、“封”、“太歲”、“肉靈芝”,現代醫學將其取名為大型粘菌複合體。
有專家認為,“肉靈芝”和大熊貓一樣都是大自然遺漏的古生物活化石,它產生的年代可以上溯到地質年代的白堊紀。到2010年為止,該“粘菌複合體”是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正如美國科學家研究證實的結果一樣,“它是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祖先”。
形態特徵
新聞報導中的肉靈芝的形狀,顏色,大小均沒有固定值,似乎會隨時間的增加而逐漸長大。在一些報導中,肉靈芝形如肉體,顏色多樣。形狀有珊瑚狀、肉狀脂肪狀、牛肝狀等,表面光滑洞徹恰如堅冰,分層性明顯,肉質細膩,富有彈性,生食其肉感覺如海蟄,在零下十八攝氏度低溫下冷凍存放後不失活,肉體在脫離營養液後,置於高溫和強光直射下多日不腐敗。
生物學特性
根據西北大學對外發布的信息顯示,肉靈芝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同時有呼吸機能——即可產生二氧化碳,通過二氧化碳直接測定,就證明了它有一個代謝過程,有二氧化碳的產生,那就證明它是活的。研究證實,肉靈芝是可以蠕行的一種很古老的原質生物體,既有原生物的特點,又有真菌及生物的特點。顯微觀察,可見其具有兩根鞭毛結構的遊動細胞,並可看到遊動細胞鞭毛一端無選擇性地攝取食物顆粒。
肉靈芝它吸收的應當是水中的微生物,或者說是土壤中的一些有機物,以細菌、酵母菌、黴菌孢子等微小生物為食,以纖維素、幾丁質、甲殼質等為營養,肌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核酸,以及假絲酵母和白地霉。
這種粘菌靠水生活,所以放在水中不會腐爛,也不會變質。同時,這種粘菌活性很強,主要靠孢子、菌絲繁殖,其再生能力也很強,可以隨意切割,都能再生。而一旦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就會進入休眠期,即使不給它水分,也不會輕易死亡,一旦處在適合它生活的環境,它就會“醒來”,繼續生長。
中國科學家在研究該粘菌複合體時發現,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既有營養體又有子實體。可惜的是該生物進化到此種程度後,因受外界光的限制停止了進化,因此生物學家稱它為“盲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