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美國陸軍第三大防空飛彈——THAAD防空飛彈(2008年服役),射高150公里,速度7馬赫,非常精確,不裝彈頭,靠動能金屬桿撞毀對方彈頭。
THAAD防空飛彈由助推器、動能攔截器(KKV)及整流罩組成,一體化設計。動能攔截器由姿控、軌控發動機組合提供直接控制力,採用側窗探測紅外凝視成像尋的末制導,能夠識別、鎖定並直接碰撞摧毀彈道飛彈彈頭。
THAAD防空飛彈能夠攔截射程為3500公里的彈道飛彈,作戰高度40至150公里,遠界200公里,後續還將不斷提高其對抗突防和攔截更遠射程彈道飛彈的能力。
系統
THAAD“薩德”是美國研製的機動式戰區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總承包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1989年提出計畫,開始一系列驗證試驗;2000年轉入工程研製,2008年部署了第一套系統。
該系統其主要目的是:用“直接碰撞殺傷動能攔截彈”技術防禦中遠程戰區彈道飛彈,旨在保衛大的區域免遭射程在3500千米以下飛彈的攻擊;作為陸軍雙層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的高層防禦系統,既可以在大氣層內40千米以上的高空,又可以在大氣層外100千米以上的高度攔截來襲的彈道飛彈。
THAAD系統是一種可以機動部署、也可由飛機空運的遠程高空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系統由THAAD攔截飛彈、攔截彈發射車、THAAD雷達和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情報(BM/C3I)系統等四大部分組成。
發射試驗
2007年1月,美國飛彈防禦局宣布,根據計畫,終端高空區域防禦(THAAD)防空飛彈防禦部分的攔截試驗於考艾島的太平洋飛彈靶場成功進行。這次試驗成功攔截了一枚“高層大氣層內”的整體目標,一枚模擬“飛毛腿”彈道飛彈從位於考艾島的移動平台發射,攔截器從太平洋飛彈靶場THAAD發射架發射。
主要飛行試驗目標包括驗證飛彈從太平洋飛彈靶場成功發射;攔截器尋的裝置特性(目標識別)、識別與攔截未分離的液體燃料目標;收集飛彈瞄準、地面設備、雷達跟蹤、目標識別與命中評估算法等數據,及評估飛彈發射程式與設備。
這次試驗是2006年10月發射設備移至太平洋飛彈靶場後,首次進行的THAAD防空飛彈系統試驗。駐紮在德克薩斯布利斯基地的第六防空炮兵旅負責試驗過程中所有設備的操作,包括發射架、火控、通信以及雷達設備的操作。這些設備與整個THAAD系統的互動作用為軍隊提供了寶貴的試驗與操作經驗,及試驗操作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