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先有乾嘔或嘔吐,隨後嘔血。大多數病人僅表現為無痛性出血。嚴重時可引起休克和死亡。但有的病例出血很少,甚至僅在嘔吐物中含有血絲或僅有黑便而無嘔血。典型病人常先有劇烈乾嘔和嘔吐,繼而出現嘔血或黑便,有時可伴輕微腹痛,出血量大時可有失血性休克。
發現過程
本病系Mallory 和Weiss 於1929 年首先描述,當時報告了4 例,均系酗酒後劇烈嘔吐,繼之大量嘔血致死。屍解發現食管和胃的交界處有非穿孔性線形黏膜撕裂。1932 年Mallory 和Weiss 再次報告附有屍解資料的2 例,並追述於1879 年Quincke 曾報告一例,但未曾提到與嘔吐的關係。此後一段時間在文獻中未見報導,直至1952 年Palmer 介紹了臨床確診的7 例才引起人們的注意。1955 年Whiting 和Barron 報告了第1 個經手術治療成功的病例。1956 年Hardy 首次套用內鏡作出診斷。我國對此綜合徵報導仍較少。近年來隨纖維內鏡的廣泛使用,並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進行早期檢查,國內外才越來越多地注意到本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
此種撕裂可認為是食管自發性破裂的一種類型。它占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2.7%~14.7%。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所占的比例逐漸上升。據20 世紀60 年代的統計,平均為5.5%,而70 年代則上升為8.0%。至於未合併出血的Mallory-Weiss 撕裂的發病率如何,現在還不清楚。男性多於女性,發病年齡高峰在30~50 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