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74年初,中國海軍在西沙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暴露出缺乏海軍航空兵空中支援的問題。因此空軍也迫切希望擁有兼有戰鬥機和轟炸機性能的新型飛機。1976年6月,三機部下屬各單位的設計精英雲集北京,被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出各自設計方案。進入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百業待興。軍隊建設也不得不為經濟建設讓路。同期的殲轟-7也落得個經費削減,進度放緩的地步。1982年英阿馬島一戰,阿根廷超軍旗攻擊機發射AM39“飛魚”飛彈擊毀英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這給中國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島戰爭後,中國海軍開始探討轟炸機、水面艦隻、潛艇三位一體的聯合作戰模式。於是到了1982年11月,殲轟-7、殲-8全天候型計畫再次全面啟動。
殲轟-7飛機採用常規布局。採用中等展弦比後掠式上單翼,外翼帶氣動扭轉,翼根帶填角。殲轟-7飛機長22.325米,翼展12.705米,停機高度6.575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28 475千克,最大外掛重量6500千克,最大M數1.70,最大使用錶速1210千米/小時,轉場航程3650~4000千米。殲轟-7的作戰半徑1650千米,是中國現役轟-5型飛機的兩倍。在飛行控制、火控和武器系統方面,603所正確處理了對空攻擊、自衛與對地、海攻擊的關係,以對地、海攻擊為主;高空特性與低空特性的關係,以低空突防為主。
2004年初,海空軍在西安進行了兩架殲轟-7新改型接收儀式。殲轟-7A出現若干外觀特點:整體風擋,無翼刀等等。應該指出的是,這一時刻的“飛豹”A絕對不止兩架,但總數量卻受制於渦扇-9的數量。更重大的殲轟-7改型也在研製中,總的來說,這一改型實際上是一種全新設計,只不過有部分機體還和殲轟-7相同。據傳此型號被稱為殲轟-7B,也有傳說實際就是殲轟-8。一個更虛幻的說法是殲轟-7B將採用並列雙座雙垂尾布局,結合當初空軍希望要一種並列雙座戰鬥轟炸機的想法,有一定道理。外形的改動工作量很大,說明研製單位對其的作戰對象、環境有了全新的想法。飛行控制系統將徹底大改,取消配重、翼刀等落後的控制手段。B型採用火控、電子設備將進一步改進,渦扇-9屆時將全面國產化。另外,將採用更深入的隱身技術。目前並列雙座這一說法較為受網友肯定。
中國“飛豹”戰鬥轟炸機
性能數據:
機長:22.32米翼展:12.70米
機高:6.57米
最大平飛速度:1.7馬赫
最大起飛重量:28475千克
最大外掛:6500千克
作戰半徑(正常載彈):1650千米
轉場航程:3650千米
機載武器:共7個外掛點。可掛載C-801/802反艦飛彈,PL-5系列格鬥飛彈,炸彈、火箭彈等。另有1門雙管23毫米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