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DK心理學百科》編輯推薦:全面解讀古今139位傑出心理學家以及他們的思想和成就,將諸多心理學術語和實驗化繁為簡,靈動展現人類史上最全面的心理學智慧。最平易近人的語言,最活力四射的設計,全面解讀人類文明史上的經典思想,精彩展現最偉大人物們的智慧之光。與心理學領域的偉大靈魂對話,在心理學思想的歷史進程中全面了解心理學!適合10歲以上所有人士閱讀。精裝、全彩,極具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英國DK出版社是國際知名的出版社,全球視覺工具書的第一品牌,成立於1975年,其願景是創作既有視覺衝擊力又包含豐富信息的圖書,使讀者能夠理解每一個主題。DK圖書被認為是從生到老不斷學習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圖書暢銷全球。
圖書目錄
引言
哲學根源——萌芽中的心理學
人格的四種氣質
人類這台機器中有理性的靈魂
睡吧!
思想在相互對抗中產生推動力
做真實的自己
人格是由先天和後 天因素合成的
癔症是有普遍規律的
心靈內在結構的不可思議的紊亂
有生命就有心靈
只要沒有人讓我們定義“意識”,我們就知道它是什麼
青春期是一次新生
學習了24小時之後,我們就遺忘了三分之二
一個人的智力不是一成不變的
無意識看到了躲在窗簾後的男人
行為主義——我們對環境的反應
美食令人垂涎
無益的行動淘汰出局
無論人們天性如何,都可以被訓練成任何樣子
最大的迷宮就是人類的世界
一旦被老鼠看到谷袋,我們就知道它會回來的
沒有什麼天性能阻擋貓愛上老鼠
學習有無限可能
印刻是無法被遺忘的
行為是由正負強化塑造的
別想了,放鬆
心理治療——無意識決定行為
無意識是真正的心靈
神經病患者通常都心懷自卑
集體無意識是由原型構成的
生本能與死本能的爭鬥持續一生
“應該”的暴政
超我只有在與充滿敵意的自我對峙時才會變得清晰
你只能容忍你自己發現的真理
人盡皆知,被收養的兒童得不到真正的家和愛
無意識是“他者”的言說
人的主要任務是讓自己重生
美好的人生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存在狀態
一個人能成為什麼,就一定能成為什麼
找到了痛苦的意義,就不再痛苦
不經歷痛苦,不生而為人
合理的信念產生健康的情緒結果
家庭是塑造人的“工廠”
激發熱情,內向探索,脫離體制
領悟可能會導致盲目
瘋狂不需要被全盤瓦解,它或許可以被突破
我們的過去不決定我們的命運
只有好人才會抑鬱
陷入沉默的父親們
認知心理學——計算機般的腦
直覺是一種動態的模式
打斷任務極大程度上加深了對任務的記憶
當嬰兒聽到腳步聲時,一個細胞集合就會被激活
知道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
信念堅定的人很難被改變
神奇的數字7±2
表面之下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事實
我們每次只能聽到一個聲音
時光之水可以倒流
知覺是受外部信息引導的一種想像
我們一直在不停地尋找事物間的因果關係
事件和情緒是一起被儲存進記憶的
情緒是一列脫軌的火車
入迷讓人進入另一種現實
快樂的人都是高度社會化的
我們全身心相信的東西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記憶的七宗罪
個體並非只是其想法的集合那么簡單
人們擔心生物學會揭穿我們神聖的外衣
強迫性的行為儀式是個體試圖控制闖入性思維的嘗試
社會心理學——與他人共處一個世界
只有試著改變一個系統你才能完全理解它
從眾的力量有多強
生活就是一個戲劇化的表演過程
你越常看到一樣東西,就會越喜歡它
誰喜歡女強人?
閃光燈記憶會被高情緒喚醒的事件所激發
目標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為了成為知情人
我們本質上都是社會動物
我們堅信人都會得到應得的獎賞或懲罰
那些做瘋狂事情的人並不一定是瘋子
人們會做別人要求他們做的事
當好人被推上惡魔的位置時,會發生什麼?
個體創傷應從個體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角度去理解
發展心理學——從嬰兒到成人
教育應該培養有能力做新事情的人
我們通過與他人的互動成為今 天的自己
不是被特定父母養大的兒童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遵循一定的計畫
早期的情感聯結是人性的組成部分
接觸所帶來的安慰感極其重要
我們在讓孩子為我們完全不了解的未來做準備
敏感的母親能夠創造安全的依戀
是誰教會孩子憎恨或畏懼另一種族的人?
女孩的成績比男孩好
大部分人類行為都是通過模仿習得的
道德發展的六個階段
語言器官的發展類似於其他身體器官的發展
孤獨症是男性大腦的極端形式
差異心理學——人格和智力
牙籤和名字一樣,你都可以想出多種用途
魯濱遜在星期五到來之前是否缺乏某種人格特質?
一般智力包含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
天才和瘋子之間僅有一線之隔
三種核心動機驅動個體做出行動
情緒本質上是一個無意識的過程
脫離環境線索去理解行為的做法是荒謬的
在精神病醫院,我們無法區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
三面夏娃
人名錄
術語表
索引
致謝
序言
在公眾眼裡,心理學在所有的學科中可能是最神秘的,同時恐怕也是受誤解最多的。雖然心理學的聲音和思想滲透在每一種文化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大多數人依舊搞不清楚這個學科到底是關於什麼的,以及心理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有的人一提到“心理學”就會聯想到穿白大褂的人,他們可能是精神病院的醫生,也可能是拿小白鼠開刀的實驗員。有的人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一個滿嘴中歐口音的人,正在對躺椅上的病人進行精神分析,或者像電影裡演的那樣,實施著心靈操控術。
雖然這些形象過於誇張,但是它們的背後卻有著真實的成分。心理學這把大傘覆蓋了範圍相當廣泛的分支學科,也難怪人們會困惑於心理學到底是做什麼的(光是以psych為前綴的詞就夠讓人眼花繚亂的了),心理學家自身對於某個術語的定義可能也存在著爭議。“psychology”(心理學)這個詞源於古希臘語中的psyche(意為靈魂或心靈)和logia(意為研究和解釋),兩個詞合起來就組成了這個學科最初的涵義,而今 天對“心理學”更為準確的描述是“心智與行為的科學”。
新的科學
心理學可以被看作是哲學與生理學之間的橋樑。生理學描述和解釋的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生理結構,而心理學考察的是發生在其中的心理加工過程及其如何在思想、觀念和行動中體現出來。哲學關注的是思想和觀念,而心理學研究的是我們怎樣產生出思想和觀念以及我們的心靈是如何工作的。
所有的科學都起源於哲學,起源於想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釋哲學問題,但是像意識、知覺和記憶這類問題,它們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性預示了心理學要想將哲學觀點轉變為科學實踐勢必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一些大學裡, 特別是在美國,心理學系起初都是哲學系的分支,而在其他一些國家,尤其是德國,心理學系建立之初就完全是科學類的科系。但是直到20世紀後期,心理學才憑藉自身的力量屹立於科學之林。
世界上第一個實驗心理學實驗室是由萊比錫大學的威廉·馮特於1879年建立的,這標誌著心理學作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受到認可,同時也開拓了尚未被探索過的新的研究領域。到了21世紀,心理學進入繁盛時期;它的主要分支和思潮紛紛開始湧現。心理學的歷史和所有科學一樣,建立在後繼者的理論和發現之上,當代的心理學家仍然與許多古老的理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些學術研究領域的主題來源於心理學發展的初期,不同思想學派都對它們進行各自的解釋,而另一些則在人們的視線中來了又去,但是每次它們都會對後繼的思想產生重要的影響,並且有時候還可能孕育出嶄新的探索領域。初學者想要了解如此廣泛的心理學領域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按照年代的順序看看所發生過的重大事件和變革,正如本書這樣:從心理學的哲學根源開始,經過行為主義、心理治療、認知、社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直到差異心理學。
兩種取向
即使是在發展的早期,心理學對不同人也有著不同的意味。在美國,它依附於哲學,所以其取向是思辨和理論性的,關注的是意識和自我這樣的概念。在歐洲,心理學研究植根於科學,所以強調的是檢驗實驗室控制條件下的感知或記憶等心理加工過程。然而,即便是偏科學取向的心理學家,他們的研究仍局限於內省的方法:像艾賓浩斯這樣的先驅以自己為調查對象,大大限制了他們所能觀察到的事物的範圍。雖然他們使用了科學的方法並且他們的理論為新的科學奠定了基礎,但是許多後輩的心理學家都發現他們的研究過於主觀,於是便開始尋找更為客觀的方法。
19世紀90年代,俄國心理學家伊萬·巴甫洛夫做出了被認為是對歐洲和美國的心理學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實驗。他證明了動物能夠產生條件性的反應,這一觀點後來發展為眾所周知的行為主義。行為主義者認為客觀地研究心理加工過程是不可能的,但是測量行為就相對簡單多了,而行為正是那些心理加工過程的體現。他們開始設計實驗來操縱各種控制條件,起初用動物做實驗來推斷人類的心理,後來乾脆直接用人類做實驗。行為主義者的研究幾乎只關注於行為如何被環境所塑造;“刺激—反應”理論因約翰·華生的工作而變得家喻戶曉。新的學習理論在歐洲和美國的發展勢如破竹,大大吸引了普通民眾的目光。
然而,當行為主義剛開始在美國嶄露頭角時,維也納一位年輕的精神病醫生開始提出關於心靈的理論,這一理論顛覆了同時代的思想並開闢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基於對病 人的觀察以及對病史資料的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又扭頭轉向主觀經驗的研究,而非實驗室實驗。他關註記憶、兒童發展和人際關係,強調無意識對行為的決定性作用。雖然他的思想在當時令人震驚,但是它們迅速而廣泛地被人們所接受,並且“談話治療”一直延續並存在於今 天的各種心理治療中。
新的研究領域
20世紀中葉,隨著一股研究心理加工過程的科學思潮的回歸,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漸漸沒落。這就是著名的認知心理學的興起,這一思想運動又起源於以研究知覺為主的格式塔心理學家的整體觀。認知心理學的工作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國;到了20世紀50年代後期,認知心理學變得舉世矚目。通信和計算機領域的飛速發展為心理學家提供了一種有用的類比;他們用信息加工模型來深化多個領域的理論,例如,注意、知覺、記憶和遺忘語言和語言獲得問題解決和決策以及動機。
甚至由原始的“談話治療”衍生出的形式多樣的心理治療都受到了認知取向的影響。認知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被稱為精神分析的代替品, 催生了人本心理學,注重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治療師將他們的注意力從治療疾病轉向引導健康的人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
心理學的早期階段主要關注與個體的心智和行為,而現 在,卻對我們如何與環境及他人互動更感興趣;社會心理學應運而生。和認知心理學一樣,社會心理學在相當程度上也得益於格式塔心理學,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從納粹德國逃到美國的科特·勒溫。社會心理學統一了20世紀後半葉的步調,其研究揭示了許多新的發現,包括我們的態度和偏見、我們對權 威的服從以及我們具有攻擊性和利他主義的原因,這些都與現代都市生活以及更有效的溝通交流有密切的關係。
弗洛伊德的後續影響主要體現 在發展心理學這個新領域上。這一領域的研究起初只關心兒童的發展,後來慢慢地擴展到整個人一生的變化,從嬰兒直到老年。研究者勾勒出人類如何進行社會、文化和道德的學習,以及如何形成依戀。發展心理學對教育和培訓的貢獻也是非常突出的,同時,也影響著我們如何思考兒童發展中的人際關係及對種族和性別的態度。
幾乎每一個心理學分支都會涉及人類的獨特性的問題,但是,20世紀後期心理學被單獨看作是差異心理學的天下。在試圖確認和測量人格特質及智力元素的同時,心理學家們也檢驗了正常與異常的定義及測量方法,並著眼於我們的個體差異在多大程度上是環境的結果還是遺傳的產物。
一門影響深遠的科學
留存到今 天的眾多心理學分支覆蓋了心智生活及人類與動物行為的全部內容。其研究範圍又因與許多其他學科交叉而進一步擴展,包括醫學、生理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甚至政治、經濟和法律。心理學或許是最包羅萬象的科學。
心理學持續影響著其他科學,同時也被其他科學所影響,特別是神經科學和遺傳學。延續至 今的先天和後 天的爭論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的高爾頓的觀點;近年來,進化心理學對此爭論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它發現心理特質是先天和生物學的現象,服從遺傳規律和自然選擇法則。
心理學是一個巨大的主題,它的發現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或多或少,它都在影響著政府、商業和工業、廣告業以及大眾傳媒的決策。它影響著群體中的我們,也影響著身為個體的我們,它介入了對社會的一般性討論,也指導著對心理障礙的診斷和治療。
心理學家的觀點和理論融入了我們的日常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關於行為和心理加工過程的許多發現都被視為“共識”。心理學所提出的一些觀點確認了我們的直覺,僅是讓我們做出再一次的思考而已;但是心理學家也經常令公眾震驚和震怒,因為他們的發現動搖了人們傳統的、長久的信念。
在其簡短的歷史上,心理學帶來的許多觀念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更能夠理解自己、他人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它深深地質疑舊有的觀念,發掘出令人不安的真相,同時也為複雜的問題提出令人驚嘆的見解和解決之道。作為一門大學課程,它的受歡迎程度不斷提升,這不僅顯示出當代心理學的流行,而且顯示出這門探索人類神秘心靈世界的學科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以及給人們帶來的歡欣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