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386199部隊”不是一個真正部隊的番號,但“386199部隊”卻是一個有著幾億成員的“特種部隊”,這是在中國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大量男性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後,在中國農村自然而然形成的最龐大的隊伍。
“38”指“三八”節,代指婦女。過去講婦女能頂半邊天,如今多數男勞力打工去了,許多婦女已經獨自撐起一片天,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焦麥炸豆之季,更顯巾幗英雄本色。即使在農閒,上有老、下有小,婦女們柔嫩的雙肩承受的生活負擔也不輕鬆。
“61”指“六一”節,代指兒童。兒童本應在父母的呵護中成長,如今爸爸們打工去了,許多媽媽也打工去了,孩子們不能騎在爸爸的肩膀上,不能躺在媽媽的懷抱里。儘管有爺爺、奶奶的隔代親,但終不能代替父母之愛。
“99”指農曆九月九,既是重陽節,也是老人節,代指老人。兒子、兒媳打工去了,老人們不得不老當益壯,下地做農活兒,回家照顧孫兒、孫女,一年到頭,難得享清閒。說他(她)們老有所為,實在是苦澀的讚譽。
解決建議
面對“386199”留守部隊,針對留守群體問題,首先,政府有為而治是根本。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農村社會文化建設;強化農村基層行政功能,使各項措施持續落實;吸引有志農村青年回巢發展,針對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創業給予政策上優惠或扶持等。其次,社會各方群力群策是保障。“386199”留守部隊應是全社會各方共同擔當的責任,應群力群策為其營造一個友好和諧社會氛圍。政府應懷人文關懷之心關注留守人群;社會應懷容納之心接受留守人群;民眾應懷友善之心關愛留守人群。尤其是基層政府,面對大量的留守人群,更應本著服務於民、體恤於民的執政理念行事。唯有如此,才能與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相一致。
數據規模
以中國河南省為例,據有關機構調查統計,河南農村人口6700多萬,占總人口近70%;河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約1500多萬,其中男性900多萬,約占2/3,女性600多萬,約占1/3;河南農村戶均人口2.48人,總農戶數約1800萬個。也就是說,每兩個家庭就有一個男性外出打工,每三個家庭就有一個女性外出打工,其中相當一部分家庭既有男性外出打工,也有女性外出打工。依據這些數據,可以大概推算出河南農村有一半農戶屬於留守的“386199部隊”,人數有3000多萬。推及全中國,大概有幾個億。這么龐大的數字,難怪會引起關心“三農”的有識之士的深情關注。
截止到2010年12月,全中國有8700萬農村留守人口,其中包括2000萬留守兒童、2000萬留守老人和4700萬留守婦女。這就是中國的“留守家庭”。如何安撫這些留守人口,城鄉統籌中哪些需要注意,該如何處理好城市化與農村建設的關係;歸根結底還是要解決農民工進城的“後遺症”。
形成原因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改革開放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使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突飛猛進。20年間,青壯年農民大規模進城打工、做生意,中國農村“男耕女織”的傳統生存方式在許多地方已不復存在。但由於受戶籍、住房、教育等約束,打工農民要攜家帶口在城市立足並非易事。所以,許多農民工不得不把家人留在農村,自己單槍匹馬到城市闖蕩。由此,農村便形成了一個以婦女、兒童和老人為主體的龐大留守群體“386199部隊”
影響
留守婦女問題
4700萬農村留守婦女,相當於韓國的人口總數,這該是一個何等龐大的群體,這是一群丈夫不在身邊,每日不僅要辛苦勞作,還要侍候老人照顧孩子,在一天的辛苦之餘還要面對孤獨,心中的那份思念和騷動不是親身體會是很難感受,而這種煎熬還不是一天兩天,有時可能會長到三年五載,甚至終生都難有幾回歡聚。
4700萬留守村婦慘守“生寡”。女人如花,有女人的地方少不了美麗和歡樂,但是女人太多的地方往往也會生出很多麻煩,並不是每位留守婦女都能耐得住寂寞,都能夠經得住煎熬,更何況在眼下這個觀念多元化的時代,從媒體的報導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因為夫妻長期分居所導致的紅杏出牆,互不信任等婚姻危機越來越多,導致的家庭破裂和治安案件甚至惡性案件也是屢見不鮮,已經不可否認的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留守婦女”亟需社會關心。農村留守家庭,特別是廣大的留守婦女,不僅生存狀況令人擔憂,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更值得人們去思考。
留守兒童問題
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著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親職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強姦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留守老人問題
一是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較差。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絕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參加城鄉養老保障,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勞動所得和子女貼補。農村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但因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如若僱人來乾,成本提高,所以很多老人農忙時都捨不得花錢請人幫忙,自己幹起來則非常吃力。二是生活缺乏照顧,管護孫輩負擔重。子女外出打工後,大部分老人與孫輩組成隔代家庭,老人代為照顧的孫輩一至數個,負擔較重。
三是隔代教育問題突出,心理壓力大。因為農村老人多數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學習。現在農村交通、通訊狀況得到迅速改善,電視、網咖到處有,孩子自控能力差,這讓老人極度擔心卻又無法監督管教。四是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子女外出後,電話就成為留守老人與子女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徑。有些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子女們一去多年杳無音訊。留守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五是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加強。調查發現,農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例達75%以上,不少人疾病纏身。雖然子女務工帶來家庭收入提高,加之新農合的實施,農村就醫條件有所改善,但總的來說仍處於較低水平,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現象。
改革建設
發展鄉鎮企業,讓勞動力離土不離鄉
這有許多典型可供借鑑。可是,像20世紀80年代、90年代那樣遍地發展鄉鎮企業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那時屬於產品短缺時代,農民興辦鄉鎮企業成功的機率高;而現在屬於產品過剩時代,農民興辦鄉鎮企業成功的機率很低,甚至根本興辦不起來。因而,現在走發展鄉鎮企業這條路,在局部的地方可能走得通,但若全面推開,則是行不通的。
發展果蔬業和養殖業,既增收,又降低勞動強度
這的確是一條現實的途徑,許多農民不外出打工,靠發展果蔬業、養殖業照樣致富,甚至比打工的收入更多,現在供應城市的農副產品極大豐富,就是這部分農民的功勞。可是,供求關係決定生產規模,現在不時出現的賣菜難、賣果難、賣豬難、賣蛋難就是供過於求的表現,若讓更多的農民去發展果蔬業和養殖業,可能誰都不賺錢,甚至誰都賣不掉。從現階段國內市場來看,大部分農民、大部分土地還只能是種糧食。
作為一條思路,這是順理成章的,但並不完全切合中國的實際。單純發展畜牧業,單純發展果蔬業,很少甚至不生產糧食的國家一般都是小國家,它們已完全融入國際市場,對它們來說,不存在什麼糧食安全問題,因為它需要糧食很少。中國則不同,國際糧食市場每年的貿易額即便全被中國買下,也只夠中國消費量的50%,所以有“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危言聳聽。因為這個原因,中國進口糧食若占國際貿易額的10%,國際市場糧價就會上漲100%。所以,從現階段國際市場來看,中國大部分農民、大部分土地必須種糧食,這也是國家實行種糧直補政策的原因之一。
實行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買賣,農民可以用賣掉土地的資本去發展二、三產業,或進城入住
這一思路符合世界土地制度主流,但不符合中國的實際。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實行的都是土地私有制,但土地不同於工廠,工廠私營可提高效益,而土地私有則未必提高生產率。在已開發國家,早已完成工業化,絕大部分人口不靠土地為生,都已進入城市,農民只占極少數,土地私有和高度的農業機械化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降低了成本。但在欠已開發國家,如南美、南亞、非洲的國家,大部分人口要靠土地為生,而其土地私有表現為兩極分化,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
穩定的土地制度將促進城市化良性發展,到2020年,中國人口可能達到15億,城市化率可能達到50%。到那時,農村人口也和現在差不多,農民仍需要以土地作為基本生活保障。而且,城市化率是把在城市連續居住半年以上的農民工計算在內的,真正的城市戶口仍然低於農村戶口,這樣,土地就更顯得重要。如此看來,農村的“386199部隊”將會長期留守在土地上。
加快農業機械化速度,大大減輕留守婦女的勞動強度
這是正途。農業機械化在解放初期就提出來了。當時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以機械化促進集體化,另一種觀點認為以集體化促進機械化,第二種觀點占了上風,結果搞了20多年集體化也未能實現機械化。現在的事實證明,充滿活力的小農經濟確實可以催生農業機械化,實現的方式是一大批農機專業戶跨地區有償作業。世界上通常把農業機械化作為一個國家工業化的標尺,因為只有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才有財力去扶持農機企業、去補貼農機購買者。放眼未來,隨著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各種各樣的農機在農村將越來越普及,到那時,留守農村的“386199部隊”將徹底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