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讀高中時,他還吃不飽飯,經常是一整天裡只有晚上才能回家吃上一碗紅薯飯,中午就在學校里吃一包紅薯絲。對於飢餓的滋味,他有著太深刻的體會。這段青澀歲月不僅給他留下了最難忘的飢餓滋味,還有難以治癒的胃病。也讓他萌生了,要努力學習本領,讓天下人都能吃飽飯,不挨餓的美麗夢想。生平
1988年高中畢業時,王化永為了生計,遠離家鄉,在長沙一家紅磚廠打工。幾年時間,王化永便熟悉了紅磚廠的各個生產流程。 1997年,王化永承包了湘鄉市第三建築材料廠下屬的磚廠。通過一年多的技術攻關,讓工廠起死回生,並掙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999年,隆回縣茶山磚廠因為經營不善面臨倒閉,聽到此訊,王化永毅然轉讓湘鄉的磚廠,返回家鄉承包茶山磚廠。短短兩年時間,由於經營管理有方,茶山磚廠成為全縣產品質量最好銷量最暢的紅磚廠。幾年之後,王化永邁進了百萬富翁的行列。
2007年,王化永當選為縣人大代表。雖然在企業界他已是名利雙收,但是他卻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對糧食問題情有獨鍾。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世界糧食市場供求關係悄然發生了轉折,糧食由供求平衡逐步轉向供求偏緊。隨著糧食供求矛盾的不斷積累,最終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裡爆發了波及世界的糧食危機。一些國家糧食嚴重短缺,國際市場糧價飛漲,庫消比安全線驟然跌破,有些國家叫停糧食出口。國際市場大米價格已上漲1倍以上。泰國100%B2級白米曼谷離岸價由2008年1月份的385美元/噸上漲到5月份的938美元/噸,上漲2.4倍。
這些悄悄發生的變化,激起了王化永心中一直未能抹去的夢想——就在事業蒸蒸日上時,他突然做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的決定:放棄現有的一切,“衣錦還鄉”重操舊業,種田!
這讓他的企業員工、親友大為震驚。尤其是他的家人,一致反對。他愛人反對最堅決:現在做生意一年能賺幾十萬元,卻要從“米籮里跳到糠籮里”,這不是自取滅亡嗎?“我們都是從農村里出來的,深知種田的艱苦。作為丈夫,我是家裡的頂樑柱,她怕我累壞了。”王化永理解妻子,但他仍然割捨不下自己的夢想。
他勸慰妻子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男子漢就要立志為國分憂,放棄賺錢回家種田不是頭腦發熱,不是心血來潮。糧安天下,無糧不穩。我做過調查研究,現在種田的主力軍都外出打工了,而留守在家的都是些‘386199’部隊(即婦女、兒童、老人),致使‘有田無人去種、種田產量不高’。這樣下去,一旦出現糧荒,後果不堪構想!我有責任、有義務為國分憂。如果我回鄉種地,做出高產示範田,探索出一條高產新路子,鼓起鄉親們的種田信心,也吸引那些在外打工的‘主力軍’回鄉來‘重操舊業’,為糧安天下做出一份貢獻,那我這輩子就沒有白活。”
聽了王化永一席話,愛人理解了他,也開始支持他。因為常年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王化永很少回家,家中的兩個孩子、兩個老人,全部都託付給了妻子。長時間的勞累,讓40歲的妻子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心臟病。每每談及這些,王化永充滿了對妻子的敬意和愧疚。
攻關“863”
攻關“863”獲院士認可在王化永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題詞: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王化永說,袁院士的題詞是他的座右銘,激勵著他為實現糧安天下、完成國家863高產目標一步步勇敢攀登。
2000年,雜交水稻第一期高產攻關畝產700公斤於在羊古坳鄉實現;
2004年,雜交水稻畝產800公斤也在羊古坳鄉實現;可是之後好幾年,羊古坳鄉攻關“863”計畫的超級稻畝產830公斤,都以失敗告終。
此時,一心想在糧食生產上有所作為的王化永進入縣鄉領導、專家的視線,他們鼓勵王化永迎難而上。
自己沒有種田技術,接著人家的失敗乾,自己能保得住不和人家一樣失敗嗎?王化永幾個晚上都失眠了。
最終他下定決心,義無反顧,破釜沉舟。他以個人土地流轉方式,在羊古坳鄉雷鋒村承包了150畝農田,成為全國以個人土地流轉進行高產超級水稻攻關試驗的第一人。
從工業到農業,開始時王化永什麼都不懂,只好採取多種措施,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加緊學習。讀書看報查資料,拜鄉農技站技術員為師,走訪經驗豐富的種田裡手,甚至幾次去敲袁隆平院士的家門去請教。
袁院士告訴他,高產就要把好這幾關:良種,良法,良田,良藥,良人,良肥。特別是良藥,一定要用充分保護害蟲天敵的“生態藥”。袁院士還語重心長地說,其中一良最重要,就是良人。這個良人就是你不但願意做這個事,而且有高度的責任心。這些話語都深深印刻在了王化永的心裡。
袁院士的指點,在王化永聽來,每一句都是金科玉律。他用心體會,什麼時候水深點,什麼時候水少點,什麼時候不需要水……一天到晚在田頭轉悠,探尋把握得恰到好處的規律。
除了跟袁院士這樣的頂級專家學外,他還向農技站土生土長的專家以及富有實踐經驗的老農學,併購買、借閱有關書籍和最新資料細心學習研究,從整田、育種、播種,到小苗移栽、畝株分配、中耕除草、施肥植保,事無巨細,親力親為。他起早貪黑地在田間勞作,仔細地觀察水稻每一個生長期的變化。從3月份水稻開始播種到10月份收割完畢,沒有哪一天離開過田壟。
王化永付出的汗水和辛勤沒有白費。他的禾苗長勢喜人,來參觀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讚揚聲不絕於耳。但是他心裡總有一絲隱隱的擔憂,畢竟長勢不等於收穫,成不成功要等到驗收歸倉才算。
怎料,正是灌漿壯籽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場大風,把大片禾苗吹得倒伏了,望著一片片倒伏在地的禾苗,王化永痛惜不已。帶著傷痛,他投入救災,採取一切可行措施進行補救,儘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此時,又一個意外發生了。
他種植的150畝超級稻經專家現場測產,平均達到畝產841.6公斤,超過了國家科技部“863”計畫第一期目標830公斤。更為可貴的是,這也是全國單產大面積(100畝以上)最高產量試驗田!
王化永高產攻關成功的喜訊震動全國。2009年9月12日,科技部部長,中國工程院袁隆平等7名院士,各省農業廳、科技廳長,多家科研所、高校專家等一大批“特殊客人”共200多人,親臨雷鋒村試驗田現場,召開全國強優勢雜交水稻現場觀摩會。此後,隆回縣被評為國家糧食生產工作先進縣。隆回縣政府授予王化永2009年度“糧食生產標兵”稱號,並給予重獎。去年10月10日,王化永受到袁隆平院士的邀請,向其當面匯報試驗田攻關詳細情況。聽完匯報後,袁隆平給予王化永高度讚揚,希望王化永在2010年實現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目標。
如今,在王化永的試驗田裡,綠油油的禾苗桿壯葉粗,結籽密密麻麻,最多的一穗已達700多粒!畝產實現900公斤的目標,變得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