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號元素

35號元素,指溴,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元素原子量79.90。 1824年由巴拉爾發現。

元素名稱:溴
元素原子量:79.90
元素類型:非金屬
發現人:巴拉爾 發現年代:1824年
發現過程:
1824年,法國的巴拉爾把氯氣能到廢海鹽母液里,獲得了溴。
元素描述:
棕紅色發煙液體。密度3.119克/厘米3。熔點-7.2℃。沸點58.76℃。主要化合價-1和+5。溴蒸氣對黏膜有刺激作用,易引起流淚、咳嗽。第一電離能為11.814電子伏特。化學性質同氯相似,但活潑性稍差,僅能和貴金屬(惰性金屬)之外的金屬化合。而氟和氯既能同所有的金屬作用,也能和其他非金屬單質直接反應。溴的反應性能則較弱,但這並不影響溴對人體的腐蝕能力,皮膚與液溴的接觸能引起嚴重的傷害。另外,溴可以腐蝕橡膠製品,因此在進行有關溴的實驗時要避免使用膠塞和膠管。
元素來源:
鹽滷和海水是提取溴的主要來源。從製鹽工業的廢鹽汁直接電解可得。
元素用途:
主要用於制溴化物、氫溴酸、藥物、染料、煙燻劑等。
元素輔助資料:
溴在自然界中和其他鹵素一樣,沒有單質狀態存在。它的化合物常常和氯的化合物混雜在一起,只是數量少得多,在一些礦泉水、鹽湖水和海水中含有溴。
1824年,法國一所藥學專科學校的22歲青年學生巴拉爾,在研究他家鄉蒙培利埃(Montpellier)鹽湖水提取結晶鹽後的母液時,希望找到這些廢棄母液的用途,進行了許多實驗。當通入氯氣時,母液變成紅棕色。最初,巴拉爾認為這是一種氯的碘化物。但他嘗試了種種辦法也沒法將這種物質分解,所以他斷定這是和氯以及碘相似的新元素。巴拉爾把它命名為muride,來自拉丁文muria(鹽水)。1826年8月14日法國科學院組成委員會審查巴拉爾的報告,肯定了他的實驗結果,把muride改稱bromine,來自希臘文brōmos(惡臭),因為溴具有刺激性嗅味。實際上所有鹵素都具有類似嗅味。溴的拉丁名bromium和元素符號Br由此而來。
事實上,在巴拉爾發現溴的前幾年,有人曾把一瓶取自德國克魯茲拉赫鹽泉的紅棕色樣品交給化學家李比希鑑定,李比希並沒有進行細緻的研究,就斷定它是“氯化碘”,幾年後,李比希得知溴的發現之時,立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把那瓶液體放進一個柜子,並在柜子上寫上“恥辱櫃”一警示自己,此事成為化學史上的一樁趣聞。
產品名稱 溴素
產品英文名 Bromine
產品別名 溴
分子式 Br2
產品用途 主要用作製取溴化物;並用於醫藥、農藥、染料、香料、攝影材料、滅火劑, 選礦、冶金、鞣革、淨水等部門
CAS號
毒性防護 溴蒸氣即使濃度很低時也會灼傷黏膜,出現咳嗽、黏膜分泌物增多、鼻出血、頭暈等症狀。液態溴對皮膚有燒灼作用,可使皮膚染成黃色。最高容許濃度0.5mg/m3。中毒30~40min可致死。工作人員必須穿戴防護用具,如工作服、橡皮手套、圍裙、風鏡和濾毒口罩等。應避免與皮膚接觸,皮膚灼燒時要用大量清水沖洗,然後敷油膏並送醫院治療。
包裝儲運 用耐酸陶瓷壇或玻璃瓶包裝,壇(瓶)口密封。每壇淨重25kg或30kg。壇(瓶)裝入木箱,箱與壇(瓶)之間加襯墊物,防止擠破。包裝上應有明顯的“有毒品”及“腐蝕性物品”標誌。 屬一級無機酸性腐蝕物品,危規編號:91030。應貯存在陰涼、通風、乾燥的庫房內。要防止日光曝曬,與火種和熱源隔離,不得與氨、氫、磷、銻粉和鹼類等共貯混運。應遠離木屑、刨花、稻草等,以防燃燒。運輸裝卸時要輕拿輕放,避免壇(瓶)破碎。 失火時,可用乾砂、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救。
物化性質 紅棕色發煙液體。相對密度3.119(20℃)。熔點-7.2℃,沸點58.78℃。低溫(-20℃)時為帶金屬光澤的暗紅色針狀結晶。常溫下蒸發很快,其蒸氣有窒息性刺激味,呈紅棕色。微溶於水,溶解度為3.58g/100ml水(20℃);易溶於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煤油及二硫化碳等多種有機溶劑;也溶於鹽酸、氫溴酸和溴化合物溶液。 其化學性質與氯相擬但稍弱,故溴化物中的溴可以用游離的氯來逐出。是強氧化劑,在有水分存在時,溴可把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並生成溴化氫;在鹼性介質中氨和尿素等氮化物被溴氧化而產生氮氣;在氣相中溴將氨氧化成游離氮並生成溴化銨白色煙霧,生產上常以此檢查設備及管路是否漏溴;溴在有次溴酸存在的情況下比氯穩定。日光下,如有次溴酸存在,則比氯穩定。有毒,有腐蝕性。
質量標準 輕工部部頒標準 QB 349-63;前蘇聯國家標準 ΓOCT 454-76
分子量 159.80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