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母

鹽母為我國第二鹽宗,同時是古代天津唯一的地方神。 宿沙氏神話早於鹽母,但鹽母廟早於山西夏縣的鹽宗廟。 鹽母祠座落在原蘆台鎮中大街路北,名為“蘆台興寶聖母廟”。

鹽母為我國第二鹽宗,同時是古代天津唯一的地方神。宿沙氏神話早於鹽母,但鹽母廟早於山西夏縣的鹽宗廟。解放前夕,蘆台、漢沽兩座鹽廟都當了國小校,今漢沽廟碑尚存,蘆台廟碑皆失。鹽母神話的挖掘,不僅豐富了天津鹽業發展史,也為天津的古代文化增添了光彩。
炎帝之臣宿沙氏為我國製鹽始祖。《漢書》有“宿沙作煮鹽”的記載,宋代,羅沁撰寫的《路史•後紀四》載有:“今安邑(山西夏縣)東南十里有鹽宗廟……宿沙氏煮鹽之神,謂之鹽宗,尊之也。”天津也有自己的鹽神,至今濱海一帶還留傳著鹽母教人“煮土成鹽”的神話。
《寧河縣誌》中記載了”神母效靈”一節:五代時,由於藩鎮各據一方,幽州地面斷鹽一年之久,民間疾病流行,忽一日,有一老母來臨,教人們用鹼土煮鹽的方法,幾天過後老母就不見了,大家以為聖母顯靈,於是立廟鑄橡。鹽母祠座落在原蘆台鎮中大街路北,名為“蘆台興寶聖母廟”。約建於五代後期。
歷經數度重修,立碑作記三次。元代至元五年(1268年),經翰林院直學士高鳴重修,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經平州路廉訪使趙鑄重修;明代萬曆二十二年(1594 年),經長蘆鹽運司青州分司同知陳九功重修。清代,嘉慶十三年(1808年),漢沽李斗賓等人捐資,在寨上三官廟東建起第二鹽母廟,並立有廟碑。舊時,每當農曆年初,蘆台、漢沽的灘戶都要到廟中祭祀。
除志書記載外,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鹽母神話,其中以“鳳凰落地”一說最為普遍,即:海邊一老母,見一鳳凰落在荒灘,老母收起鳳凰著落的土,讓老漢進京獻寶,老漢被皇上殺死,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皇上的廚師發現了老漢獻來的土是鹽寶。其它傳說多為“鳳凰落地說”的變異。這些鹽母神話,在河北省濱海地區也廣為流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