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 嶺南庭園(T)

1998-2 嶺南庭園(T)

1998-2 嶺南庭園(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郵票圖案

1998-2 嶺南庭園(T)1998-2 嶺南庭園(T)

郵票信息

志編號 1998-2
全套枚數 4
全套面值 4.00元
發行機構 郵電部
設計者 郭承輝、閻炳武、潘可明
名稱 嶺南庭園(T)
版別 膠版
發行日期 1998-1-18
全套售價 4.00元
印製機構 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整版枚數 40(4×10)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可園 0.50 50×30 P12 4225.9
4-2 梁園 0.50 50×30 P12 4069.9
4-3 清暉園 1.00 50×30 P12 3767.9
4-4 餘蔭山房 2.00 50×30 P12 3153.9

郵票介紹

中國的園林藝術,崇尚自然情趣,注重詩情畫意,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一般說來,我國北方園林開闊廣大,重在氣勢;江南園林精巧雅致,重在意境;而嶺南庭園則重於營造一個家庭的氣氛,有廳有房,有樓有廊,配置齊全,主次分明,在不大的面積中,濃縮著大自然的春華秋實。它們一般均以廳堂為主體,花苑亭榭為輔翼,通過各種建築和花木來虛實呼應,荷塘碧水環護周圍,構成一個千迴百轉、隱小若大、恬靜幽深的局勢,使人置身其間,既感家庭的溫馨,又有園林的幽致。

嶺南,是指五嶺以南的地區,即廣東、廣西一帶。而這套郵票所描繪的“嶺南庭園”,均在廣東省境內。設計者運用電腦設計手段,在構圖上,借鑑了宋代界畫的特點,將遠處建築拉到近處,意在從不同角度展現各類景觀的特徵。

第1圖【可園】坐落在東莞市西博夏村,始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於鹹豐八年(1858年)由廣西按察使張敬修建成。該園面積雖小,僅三畝三(2204平方米),但布局巧妙合理,小巧玲瓏。園中一樓、五亭、六閣、十五房、十九廳,大小門戶140多個,把住宅、客廳、別墅、庭院、花圃、書齋連在一起,處處相通,曲折迴環,撲朔迷離,別有洞天。使全園空處有景,疏處不虛;小中見大,密而不迫;靜中有趣,然而有芳;加上擺設清新文雅,極富南方特色,是廣東園林之珍品。其主要景點有:草草草堂、擘紅小榭、可軒、曲池、問花小院、可堂等,雖多為木石磚瓦結構,但造型均極為考究,門、窗甚至地板亦各具風格。其中可堂是可園的主體建築,是可園舉辦喜慶宴會之處,由屏風、門欄、檐楣、壁楣裝飾得金碧輝煌。堂上有樓,即最負盛名的可樓,樓高15米多,為歇山頂。底層大廳可為軒,前有曲尺形水池,側有石梯級,盤曲可上綠綺樓,復又能通可樓二三層。第四層為四面明窗,由十根置於石墩上的格木柱支撐瓦面,不用一釘一鐵歷百年風雨而無恙,俗稱定風樓,登臨可盡覽園中景色。當年名畫家居廉曾在可園十年,創造沒骨及撞粉畫法,留下了許多吟詠。該園曾幾度荒廢,近年修復一新,還其固有本色。郵票畫面即突出描繪了可園的象徵體——可樓的姿色。

第2圖【梁園】坐落在佛山市舊區先鋒古道,是清代曾任內閣中書的嶺南書畫家梁藹如及其侄梁九華、梁九章、梁九圖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年)陸續建成的。作為梁氏宅園,昔日其面積曾縱橫千畝,其中包括十二石齋、汾江草廬、寒香館和群星草堂等四組園林建築,規模宏大,布局精妙,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嶺南式庭園空間變化迭出,格調高雅;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淡雅自然,如詩如畫,富有田園風韻。其中群星草堂是梁園保存較完整的一個群體,有秋爽軒、船廳、小榭樓、剌史家廟、書齋、荷香水榭等園林建築,均以小巧玲瓏、輕盈通透而富嶺南風韻著稱。尤其是該園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態,設定組合之巧妙脫俗而獨樹一幟,造園者精心挑選奇峰異石,用寫意的手法,精心布局,加以園路的穿插變化,營造出山宕丘巒、擬人擬物的多種意境,與外圍的迴廊組合成一種特有的園林景觀,故該園又稱“十二石齋”。梁園至民初,已瀕於湮沒。1994年開始全面大規模修復,1997年7月對外開放,成為佛山遊覽勝景之一。

第3圖【清暉園】坐落在順德市大良鎮華蓋里。原是明代萬曆狀元、禮部尚書黃士俊的“天奉閣”和“靈柯之閣”舊址,後歸清代乾隆進士龍應時所有0其子龍廷槐,亦為乾隆進士,官至太常侍卿,始經營改造,易名“清暉園”。至龍廷槐曾孫龍諸惠時,又帶領工匠參觀蘇州庭園後再苦心修建,使該園既有江南園林的布局格調,又兼具嶺南亞熱帶庭園特色。全園占地5畝,南部為水池,澄漪亭、碧溪草堂等分布四周,開敞而明朗;中部則是模仿珠江上“紫洞艇”的船廳,人在廳內,仿若在蕉林叢蔭蔽的珠江三角洲水鄉之中。這裡還有惜陰書屋、花亭等,許多奇花異草,亦唯該園所獨具。座座假山,屹立其中,是全園的精華部分。北部由竹苑、歸寄廬等建築小院組成,是較為幽閉的園中園景區。全園共有亭、台、樓、閣、廳、堂、池、榭等10多座,以走廊、曲橋、池塘、假山相連或相隔,構成了山水相間、幽深清空之超脫布局:再輔以歷代名家字畫、古玩盆趣、名貴家俱、精美雕刻、楹聯匾額設定,使層層景色幽雅而含蓄。經過解放後人民政府的修復開放,使該園更為多姿多彩。郵票畫面重點展示了南部水池一帶的園林風光。

第4圖【餘蔭山房】又名餘蔭園,坐落在番禺市南村鎮。由清朝舉人鄔燕天聘能工巧匠建於同治三年(1864年)。由於他在鹹豐五年中舉,後簽分刑部堂主事、為七品員外郎,其長子和次子亦先後中舉,故有“一門三舉人,父兄弟登科”之說,名以“餘蔭”,是謂叨承祖先之餘蔭,乃有今日之榮耀。全園面積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的獨特風格而著稱。它運用藏而不露、縮龍成寸的建築手法,採用散點式自由布局,以單拱廊橋為界,將全園分為東西兩區。西區的深柳堂、臨池別館,中間隔以荷池;東區以八角堂、即玲瓏水榭為中心,池水繞亭與外界溝通。北牆鑲建的半邊“來薰亭”與南側石砌假山相呼應。郵票畫面便描繪了這組建築群景。園內花木蔥鬱,花磚鋪地,隨處可見精巧細緻的木雕飾品,各建築間均以風雨廊連線,正是“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給人一種恬靜和淡雅的美感,如置身於“波暖塵香”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