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庭園

嶺南庭園

中國廣東省中部、東部的清代古典園林。現存庭園有:順德市的清暉園、番禺市的餘蔭山房、東莞市的可園、澄海市的西塘和佛山市的群星草堂等。

詞條解釋

築山是嶺南庭園風格中最具特色的技法,再現了自然山石景色。嶺南庭園中的園亭,體型簡練,很少有複雜的輪廓組合,屋面構造簡單,裝修典雅華麗,精雕細刻。

嶺南四大名園

梁 園

梁園 梁園

梁園是佛山樑氏宅園的總稱,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 江草廬”、“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模宏大,主體位於松風路先鋒古道。梁園由當地詩書畫名家梁藹如、梁九章、梁九華及梁九圖叔侄四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陸續建成,歷時四十餘年

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嶺南式的“庭園”空間變化迭出,格調高雅;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詩如畫的田園風韻;富於地方特色的園林建築式式俱全、輕盈通透;園內果木成蔭、繁花似錦,加上曲水迴環、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嶺南水鄉韻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態、設定組合之巧妙脫俗而獨樹一幟,是聞名遐邇的粵中四大名園之一。時至民初,一代名園已瀕於湮沒。鑒於其歷史、藝術和觀賞價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對現存的群星草堂群體進行了搶救保護,1990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繼而於1994年開始大規模的全面修復,總面積達21260平方米,依文物修復“修舊如舊”的原則,重現名園的精髓。

余 蔭 山 房

餘蔭山房,又名餘蔭園,位於廣東番禺南村鎮東南角。始建於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同治十年竣工,距今133年,以“小巧玲瓏”的獨特風格著稱於世,贏得園林藝術的極高榮譽,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餘蔭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縮龍成寸”的手法,將畫館樓台,軒榭山石亭橋盡納於三畝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幽深廣闊的絕妙佳境。通過名工巧匠的精雕細刻,使全園的文飾做到豐富而精緻、素色而高雅,給人們一種恬靜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於“波暖塵香”之中。進入寫有“餘蔭山房”的正門後,過廳堂,穿竹徑,便到山房的花園門。門旁有對聯一副:“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正是此園點題之句。

可 園

東莞可園位於東莞市城區博廈,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前人贊為“可羨人間福地,園夸天上仙宮”。它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為莞城人張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廣西按察,後被免職回鄉,便修建可園,三年後竣工。可園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外緣呈三角形,園內有一樓、六閣、五亭、六台、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間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樓、可軒、可堂、可洲…,其建築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磚結構。最高建築可樓,高15.6米,沿樓側石階可登頂樓的邀石閣,四面明窗,飛檐展翅,憑窗可眺莞城景色。

清 暉 園

清暉園位於順德市大良鎮。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之一,以盡顯嶺南庭園雅致古樸的風格而著稱。

清暉園內水木清華,景致清雅優美,龍家故宅與擴建新景融為一體,利用碧水、綠樹、吉牆、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台樓閣互動融合。集我國古代建築、園林、雕刻、詩書、灰雕等藝術於一身。突出了我國庭院建築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主要景點船廳、碧溪草堂、澄漪亭、花亭、惜陰書屋、竹宛、歸寄廬、筆生花館、斗洞、紅蕖書屋、鳳來峰、讀雲軒、沫英澗、留芬閣等,造型構築別具匠心,各具情態,靈巧雅致,建築物之雕鏤繪飾,多以嶺南佳木花鳥為題材,古今名人題寫之楹聯匾額比比皆是,大部分門窗玻璃為清代從歐洲進口經蝕刻加工的套色玻璃製品,古樸精美,品味無窮。園內花卉果木逾百種。除了嶺南園林常用的果樹,還栽種了蘇杭園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針松、金錢松、七瓜楓、羽毛楓等,並從山東等地刻意蒐集了龍順棗、龍瓜槐等北京樹種,品種豐富,多姿多彩,其中銀杏、沙柳、紫藤、龍眼、水松等古木樹齡已有百年有餘,一年四季,蔥蘢滿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