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融資

龐氏融資

龐氏融資(ponzi finance),即債務人的現金流既不能覆蓋本金,也不能覆蓋利息,債務人只能靠出售資產或者再借新錢來履行支付承諾。

基本信息

簡介

龐氏融資盛行,將造成資產價值永遠上升的錯覺,一旦資產泡沫破裂,龐氏融資難以為繼,投資型融資也戛然而止,甚至多米諾效應波及正常融資活動,金融體系的信用凍結,流動性消失。

概念與特徵

龐氏融資龐氏融資
1、金融不穩定理論中的龐氏融資
金融不穩定理論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HymanP.Minsky)提出。明斯基是現代金融理論最重要的開創者之一,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明斯基被公認為當代研究和解釋金融危機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因為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明斯基就提出了“金融不穩定性假說”(FinancialInstabilityHypothesis),並先知先覺地預見了幾乎整整一代人都無法理解的經濟轉型和金融危機。如今,金融不穩定理論已成為金融領域的經典理論,並被人們不斷完善和討論,成為政府加強金融監管和實行金融管制的理論依據。

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理論首先從金融體系內部入手,從債務人的類型結構進行分析,結合經濟周期理論來探索金融危機的根源。明斯基認為,為投資而進行融資活動是經濟運行中不穩定性的重要來源。明斯基根據收入-債務關係,將市場中的融資行為分為三種類型:
(1)對沖性融資(hedgefinance),即債務人期望從融資契約中所獲得的現金流能覆蓋利息和本金,這是最安全的融資行為;
(2)投機性融資(speculativefinance),即債務人預期從融資契約中獲得的現金流只能覆蓋利息,這是一種利用短期資金為長期頭寸進行融資的行為;
如果通俗一點講那就是,在第一種融資行為中,債務人穩健保守,因為負擔少量債務,所以由融資所產生的現金流足夠償還債務本金和利息;在第二種融資行為中,債務人的不確定性開始增強,由融資所產生的現金流僅僅能夠償還債務利息,而債務的本金還要繼續滾動下去;而在第三種融資行為中,債務人只能靠融資所形成的資產升值、變現後帶來財富的增加來維持自己對銀行的承諾,如果資產不能升值那么只能將債務繼續維持下去,這勢必呈現出很高的財務風險,一旦資金鍊斷裂,不僅債務無法償還,而且借款所形成的資產價格也會出現暴跌,從而引發金融動盪和危機。現實中,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龐氏融資一個生動展現。次貸危機發生前,人們依靠銀行的信貸購進了房產並以此作為抵押,如果房地產價格節節上升,抵押品就越來越值錢,銀行的業務就會越做越大,信貸就會放鬆;一旦地產價格急轉直下,抵押品價值嚴重縮水,眾多的購買者喪失了分期付款的能力,即使銀行收回了房產,也無法抵償銀行貸款,危機由此產生。
金融不穩定理論還認為,金融市場的脆弱性與投機性投資泡沫內生於金融市場。在經濟景氣時期,人們承擔風險的偏好加大,高收益使投資者在承擔風險方面變得越來越不謹慎,公司和個人融資所產生的現金流增加並超過償還債務部分,自然就會產生投機的陶醉感。但是,由於市場是波動的,任何投資收益都存在不確定性,當債務超過了債務人收入所能償還的金額時,投機性融資和龐氏融資所製造的借貸泡沫隨之破裂。此時,銀行和債權人必然會收緊信用借貸,作為結果,金融危機同樣會殃及到那些能夠負擔借款的公司,於是,經濟全面緊縮。
有必要說明的是,龐氏融資是明斯基在金融不穩定理論中經過嚴格定義了的專門術語,它和人們通常所說的龐氏騙局(ponzischeme)並不是一回事,龐氏騙局必定是一種欺詐融資行為,而龐氏融資卻不一定包含欺詐行為。在著名的《穩定不穩定的經濟:一種金融不穩定視角》一書中,明斯基對龐氏融資做了進一步解釋:龐氏融資通常與邊緣性和欺詐性的融資活動聯繫在一起,雖然其最初的意圖並不一定是要進行欺詐。
2、中國的民間借貸已成為龐氏融資
7月25日,據《羊城晚報》記者調查,近來民間借貸利率已普遍漲至月息6分到8分,換算成年息高達72%~96%,個別民間借貸公司年息甚至上升到120%。當前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為6.65%,廣州民間借貸利率最高已達銀行貸款利率的18倍。報告提到,央行的調查統計表明,到2010年3月末,民間借貸餘額為2.4萬億。而野村國際香港曾對中國內地的“影子銀行”作過調研,按照其公布的數據,2010年“影子銀行”貸款餘額為8.5萬億元,相當於全年GDP的21%。
8月1日,招商證券(11.88,-0.03,-0.25%)行業研究員羅毅、肖立強推出金融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流動性不平均下的民間融資盛宴”,報告估計,全國民間融資規模為6-7萬億元,約占人民幣存款總額8%,幾乎接近7-8萬億元的年度信貸規模!
8月10日,國內主要財經媒體報導,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三季度形式分析會上明確警示信貸風險,並指出有3萬億元信貸資金流入民間借貸市場。
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一季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3027家,其中400多家是今年新開業的;分布在全國的各類擔保公司、典當公司數量高達上萬家;在我國東南沿海和江浙一帶,地下錢莊和標會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問題是,為什麼有這么多的各類機構參與民間借貸市場?為什麼大量的資金沒有進入銀行體系而是選擇了民間借貸市場?答案只有一個——追求高額利息!也就是說,目前的民間借貸市場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高利貸市場!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高利貸是舊中國的社會毒瘤,事實上,在任何經濟社會裡我們都不難找到高利貸這種經濟鴉片的蹤跡。最近,媒體不斷報導一些民營企業家因逃避巨額債務而自殺的訊息足以說明這一點。如果僅僅從定義上理解,高利貸包括了投機性融資和龐氏融資兩種情況,但如果從大量的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所顯示的融資成本數據上看,目前中國民間借貸市場上的絕大多數融資行為已經演變成為典型的龐氏融資。耐人尋味的是,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理論從邏輯上包括了三層含義:龐氏融資、金融不穩定性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那么,中國式龐氏融資又說明和意味著什麼呢?讓我們還是看看明斯基是怎么說的吧:投機性融資和龐氏融資所占的比重越大,經濟中總的安全邊際就越低,同時,融資結構的脆弱性就越嚴重

危害

龐氏融資融資
如果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理論是對的,那么,大量的龐氏融資存在極有可能會給社會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就像資本主義的金融危機一樣,這種災難性後果還將長期持續影響巨觀經濟運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更關注龐氏融資當前所造成的社會影響,本文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龐氏融資的危害
1、加劇通貨膨脹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古典經濟學都認為,工資、地租和利息是構成商品價格三大基本要素。因此,在全社會的經濟活動中,當工資總額和地租總額不能明顯下降時,資金成本上升的直接結果就是全社會商品價格的上升。據統計,2010年我國銀行信貸規模為7.95萬億元,今年上半年,銀行信貸規模為4.17萬億元,預計2011年全年的銀行信貸規模為8萬億元,目前,銀行信貸的年平均利息為7%(監管部門規定為6.65%),如果,我們假設民間借貸市場全年的融資規模為4萬億元,年平均利息為40%,那么,全社會的年度融資規模為12萬億元,平均融資成本為:
R=7%×8/(8+4)+40%×4/(8+4)=18%
儘管在規範研究的條件下,我們無法準確計算全社會平均資金成本,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估算可以充分說明事實真相。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估計。在這樣的平均資金成本條件下,想消除和降低通貨膨脹都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管理層任憑龐氏融資泛濫,卻承諾把CPI控制在某一水平,這不是緣木求魚就是自欺欺人。而對於普通大眾和一般投資者來說,罔顧民間借貸愈演愈烈卻一味地關注於物價指數的每月變動,則實在是一種盲目和幼稚
2、吞噬實體經濟的經營成果
即使按照上述保守的估計,我們也可以計算出,每年全社會的資金成本超過2萬億元!即:
K=7%×8+40%×4=2.16萬億元
統計表明,壟斷整個國家經濟命脈的全部中央企業2010年的淨利潤僅有1.13萬億元,而代表中國經濟精英成分的2176家上市公司,2011年儘管營業收入占GDP的44%,但淨利潤也只有1.58萬億元。經過這樣的比較,我們不難想像,大量的、充斥整個社會的龐氏融資可能會吞噬全社會實體經濟的經營成果!
民間借貸和龐氏融資持續存在的必然結果是:要么大量的從事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在“食利效應”的作用下轉而從事非實體經濟;要么大量的中小企業在高資金成本的壓力下陷入財務困境、經營難以為繼,企業最終走向破產或關閉。
3、增加失業率
其實,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最嚴重的和最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既不是物價,也不是房價,而是失業問題!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2010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登記失業人數為905萬人,但是這個指標不包括農村勞動力,所以根本不能反映我國失業問題的嚴重程度。國家每年能提供的新增就業崗位大約1000萬個,遠不能滿足新增就業人口的需要。在今年3月召開的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1000萬家,提供了大約80%的就業崗位。今年初,浙江省工商局長鄭宇民向社會公開的數字表明,目前我國4300萬家民營企業提供了全部7.79億個就業崗位中的91.8%的就業崗位!不管怎樣理解,這兩組數字都能說明中小企業為社會承擔了絕大多數就業崗位,這意味著,哪怕有1%的中小企業出現破產或關閉,那么政府為解決就業所做的全部努力也會功虧一簣!更何況,從就業結構來看,中小企業中的就業者大多是社會最底層的低收入者,有的甚至沒有被社會保障體系所覆,這樣的人群一旦失業就意味著失去了所有的生存條件,必然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後果
另外,從大量的記者調查得知,民間借貸市場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銀行體系信貸資金的“漏損”;另一部分是大量民間小額資金的“匯集”。民間資金的匯集事實上是一個“逆向傳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處在最低端的人是資金的原始提供者,處在最頂端的則是貸款機構或個人,即高利貸者。其中,個人高利貸者也被俗稱為“爪王”。在原始資金提供者和“爪王”之間還有很多層“食利者”。原始資金提供者為了避免“負利率”給自己帶來的損失,把資金交給“食利者”,“食利者”起著匯集資金的作用,但他們也在層層加息——這就是為什麼民間借貸的資金成本會高得驚人。一旦融資企業或個人出現財務困難,無法償還借款,“爪王”和“食利者”就會逃之夭夭,此時,最悲慘的就是原始資金提供者,他們在瞬間淪為中國社會從未有過的破產者,結局往往比失業還要悲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