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觀音

龍頭觀音

龍頭觀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態乘龍顯聖於祥雲中,是化身天龍之身。原是宗教學名詞,宗教中暗語指在一心之中同時修習空假中三觀,大乘經記載可以在一心之中同時證得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等三種智。在東密眾多的修法中,系屬於秘法中之秘法 女用昱珀 男用寂斷 添"漿草,出雲鞍馬,四靈物"3個押印,意思是除難,求財天台智者大師便依據這種說法,而判定佛的一代聖教為五時教法,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盤時。

形象

龍頭觀音,乘龍顯聖於祥雲中,龍頭觀音因駕乘龍頭,故稱龍頭觀音。相當於經文:“應以天龍、夜叉(中略)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之觀音化身。蓋以龍為獸中之王,比喻觀音之威神,一般流布之像皆為跏坐或站立於龍頭上。

印度自古以來特別重視龍,其長者稱龍王或龍神,重視龍的力量,“大龍王從大海出,起於大雲,遍復虛空,放大電光,明照天地,澍大洪雨,潤澤萬物。”(《大智度論》卷3,T25,p81b)可以看出讚嘆龍神威力之詞。龍常住地下或補陀洛,其中八大龍王聞佛說法,為佛法外護。世間流行的龍頭觀音像結跏趺坐在雲端龍身之上,或立於龍身。

傳說

龍頭觀音(辟支佛身)是觀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一。相傳東海有一種頭像龍身像龜的怪物經常危害人間。觀音菩薩知道後,大發慈悲之心,決定為民除害,便來到東海將怪物降伏,並躍上龍頭怪物的背上現出寶相。於是,從此過上了太平日子的百姓便塑了一尊腳踏龍頭怪物的觀音菩薩像供奉起來。表示觀音菩薩法力無邊,樂於為民除害,保佑眾生安居樂業。

盤點觀音菩薩的千面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