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見觀音

瀧見觀音

又名飛瀑觀音,依於斷崖上觀瀑布的姿勢;或認為即是《普門品》中若有眾生掉入大火坑,如能念觀音之名,菩薩即應聲救之,使火坑變成池,這一段文意的象徵。

簡介

瀧見觀音瀧見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位列第八)。因其像坐在岩石上觀賞瀑布而得名,因此又名觀瀑觀音。瀧,湍急之河流,瀧瀧之水聲。寓意芸芸眾生如墮火坑,觀音法力猶似湍流,於傾刻間,能令火坑化作蓮池。《法華經-普門品》中記載:如果有人被陷害而被推入火坑中,此時只要念觀音的經文,就可以將火坑變成池塘。故瀧見觀音又稱"現火坑變成池之身"。此尊觀音常顯現於田瀧之間,傳說古代嘉興縣一農夫創田時挖出一尊一尺半長觀音菩薩像,這尊觀音像由碧色琉璃瓦質造成,工藝精美,因此尊觀音像得自田瀧之間,所以稱其為瀧見觀音。民間人士總喜愛將觀音與水相連在一起,水澄澈不斷流動,人一天不可缺,同時水代表智慧。瀧見觀音為較早出現之觀音,其法相倍受歷代文人喜歡談論,爭相揮毫敬繪的主題之一,因而流傳於世面上的圖像非常之多。其中,以建長寺所收藏的絹本水墨畫《三十三觀音》中的瀧見觀音造像最具傳統代表性。《觀音觀瀑圖》為瀧見觀音法相的主要代表:欹倚山崖,觀音坐在臨瀑布的岩石上觀賞瀑布,望之既具威儀又悠閒。另有一種將思維相與瀑

布相結合的造像:觀音坐在高山上眺望流泉飛瀑,作沉思相,似在聽瀑布聲又似在深悟哲理。深思是觀音法相典型特點之一。

來歷

瀧見觀音瀧見觀音

傳後唐時期某年,嘉興縣遭受旱災,地面龜裂,莊稼欠收。有位胡姓農夫貧困潦倒,老母親常年臥病在床,胡農夫與人爭挖野菜,被陷入獄。一日胡農夫的妻子恍惚見一觀音欹倚山崖,坐在臨瀑布的岩石上做觀賞瀑布狀,望之既具威儀又悠閒,擦眼一看什麼都沒有。不久她在田瀧間挖出一尊形似看見觀音的石像,她立即送到寺廟供奉,天天上香跪拜。不久,現觀音聖像處奇蹟般流下涓涓瀑水,當年獲得大豐收。不久,胡農夫也被無罪釋放並過上了康莊生活。因觀音像出自與田瀧之間,所以又叫“瀧見觀音”。

詩讚

莊嚴瀧見觀世音 妙香芬馥悅意常 般若真智施無畏 進趣真淨妙吉祥

願力

瀧見觀音護佑: 事事順利,富壽安寧。

道場

三亞南山寺三十三觀音堂

盤點觀音菩薩的千面形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