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
【來源】《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蘆薈1兩,胡黃連(炒)1兩,龍膽草1兩,川芎6錢,蕪荑6錢,當歸身1兩半,白芍藥1兩半,木香8錢,甘草(炙)5錢。
【主治】三焦及肝膽二經積染風熱,以致目生雲翳,或結瘰癧,耳內生瘡,發寒作痛,或虛火內燒,肌體羸瘦,發熱作渴,飲食少進,肚腹不調,皮乾,腹膨脹,口內有瘡,牙齦潰爛,或牙齒蝕落,腮頰腐爛,下部生瘡者。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用法】每服勻作10丸,用自滾湯化下。
【各家論述】是方以白芍藥和血補脾胃,當歸養血脈為君;蘆薈去疳清熱,胡黃連療骨蒸勞熱為臣;龍膽草治諸目疾,蕪荑殺疳蟲,逐五內邪氣,川芎提清氣上升為佐;木香調氣,甘草和諸藥為使。
中藥方劑之龍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