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托村

毛托村位於膠濟鐵路東風車站北一公里處,東臨烏河。清康熙《石氏家譜》載,吾石氏於明朝永樂二年,從直隸棗強縣遷居青州府益都縣,仁智鄉毛托村,是革命烈士石瀟江同志故里。

毛托村簡介

現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辛店街道辦事處,由石家毛托和趙家毛托兩個自然村組成。距離臨淄城區約五公里。

石家毛托位於村西側,居民以石姓為主,另有牛、劉、張等姓氏。趙家毛托位於村東側,居民全部為趙姓。

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創建舊址,位於今辛店街道辦事處石家毛托村西北角,1937年冬,原辛店通惠國小校長石瀟江和進步青年教師石一宸等十餘人,與中共山東省委派往長山中學的領導人廖容標、姚仲明取得聯繫,開始組建抗日武裝。1938年2月13日晚,在石家毛托國小宣布起義,隊伍番號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同年夏季,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八團二營”。現在村南建有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紀念碑。

大事記

2010年4月22日,原山東省委書記省計生協會會長趙志浩蒞臨辛店街道,視察人口計生工作,為毛托村題寫了“毛托幸福村”五個大字。

人物簡介

石瀟江(1909~1945) 原名石湘,石家毛托人,山東早期的共產黨員,山東人民抗日武裝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的主要組創者、領導者,是臨淄著名革命烈士之一。1925年考入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在學校入黨。1931年師範畢業後,任教於國小。七七事變後,他同石一宸等人在臨淄組織抗日游擊隊,後編入山東人民抗日武裝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 1938年7月任八路軍三支隊八團二營營長。1943年,任清東軍分區副司令員。1945年10月,奉命率部經渤海海峽進軍東北,在海上不幸遇難,時年36歲。

(1911~1974) 石家毛托村人,鄉村教師出身。1938年2月,加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 193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營司務長,縣財稅局長、縣糧食局長,魯山專員公署財政科長,省財政廳處長,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處長、 國家建委交通局副處長。1958年8月,調安徽師範學院,先後任總支部書記、副院長、副校長 。

石誌慶(1922~2001) 毛托村人,1938年參加黑鐵山起義,後加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曾任三十五軍司令部通信科長,後調華東軍區司令部通信處工作。曾到蘇聯留學兩年半,回國後任北海艦隊通信處長、副司令員等職。2001年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