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黑陶](/img/2/9dd/nBnauM3X1QDM1MTMwUDN2Y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1Q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黑陶,是龍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製品。其源自於漢族先民的生活用器,而後由於質脆易碎,逐漸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為藝術品供人們欣賞。
1930~1931年考古人員對龍山鎮(今章丘市龍山街道)城子崖遺址進行了發掘。其下層突出地存在輪制漆黑光亮的黑陶和蛋殼黑陶,所以最初稱為“黑陶文化”,被認為是起源於東方而與仰韶文化不同系統的遺存。不久即被命名為龍山文化。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安陽後岡遺址,第一次發現了小屯(商代)、龍山、仰韶3種文化遺存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明確了三者的相對年代關係。在30年代,歸屬於龍山文化的遺址不僅有黃河中、下游的,還包括了杭州灣地區,當時根據地區差別,劃分為山東沿海、豫北和杭州灣 3個區。又有人提出龍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並認為後岡的龍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驅。
文化背景
![黑陶文化](/img/5/bf4/nBnauM3X2AzN5EDO0ETOzIzM2MTM4UDMzMDMwADMwAjMxAzLxk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龍山遺址
山東龍山文化遺址出現了長方形土台式建築,這種土台是夯築而成的,說明商周時期盛行的夯土建築在這時就已出現了。土台四周有漫坡散水,是一大進步。城址開始大量出現。城子崖發現的一座,城圈長450米,寬390米,牆體是夯築而成。近年山東境內發現了十幾座,其中七座密集分布,形成了 一個城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