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金界壕遺址
金界壕遺址位於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它是金王朝為維護統治,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而建的軍事防禦工程,從內蒙占赤峰延伸到河北豐寧西北。有界壕、壕塹、濠塹、...
簡介 分布區域 歷史變遷 研究歷史 -
大遺址
大遺址是我們的祖先以大量人力營造、並長期從事各種活動的遺存,體現了我國古代先民傑出的創造力,綜合併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是構成中華5...
大遺址概述 保護與規劃 重要遺址 -
五當召
五當召,中國內蒙古最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位於包頭市東北45公里陰山山脈五當溝附近。蒙語“五當”意為柳樹,召為藏語寺廟之意。五當召於199...
建築特點 主要建築 歷史沿革 典藏文物 旅遊特色 -
中金召村
中金召村東距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鳳凰鎮鎮政府駐地3.5公里。現有人口2239人。宋朝之前立村時名“金兆”。因初立村者卜得山下有蘊金之兆,故以“金兆”命村...
-
鄭韓故城遺址
鄭韓故城位於今河南省新鄭市區周圍,雙洎河(古洧水)與黃水河(古溱水)交匯處。平面呈不規則三角形。城垣周長20公里,城內面積16平方公里,城牆用五花土分層...
遺址概述 宮殿遺址 宗廟社稷遺址 地下冷藏遺址 鑄造遺址 -
召稼樓
召稼樓是上海最早墾荒種地的地區,召稼樓文化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興於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明朝工部右侍郞談倫子田曾在此建樓鳴鐘以召農耕,...
簡史 名稱來源 旅遊 三寶 景觀劇 -
召陵區
召陵區,隸屬河南省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南部,漯河市東部。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召陵邑。2004年9月,經國務院、河南省政府批准,設立召陵區,成為漯河市一...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人口民族 經濟 -
包頭五當召
五當召,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原名巴達嘎爾召,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召”為“廟宇”之意。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1722),...
建築特點 主要建築 歷史沿革 典藏文物 旅遊特色 -
召陵鎮
召陵鎮,地處河南省漯河市東部,是漯河東部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全鎮總面積68.4平方公里,總人口7.8萬人,是全國重點鎮,中州名鎮,是漯河市區劃調整新設...
概況 沿革 簡介 所轄村莊 歷史沿革 -
昆都侖召
昆都侖召漢名“法禧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侖區的烏拉山腳下的昆都侖河畔,故稱昆都侖召。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始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
歷史 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