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文化磨光灰陶手鼓

齊家文化磨光灰陶手鼓全長23.6厘米。細泥灰陶,色青灰。器體呈筒身擴端,小端為小喇叭形,可揚聲;大端盆口形,口沿向外圓卷,可綑紮鼓面。敲擊大端,鼓面發聲,小端可起共振揚聲的作用。內壁抹光,外表磨光,器形小巧,製作精美,保存完好。齊家文化陶器以橙黃色陶及褐紅色陶居多,灰陶較少,此件磨光灰陶手鼓造型設計科學,陶質細膩堅固,是齊家文化灰陶中的精品。

基本資料

點擊查看大圖
【名稱】:齊家文化磨光灰陶手鼓
【類別】:陶器
【年代】:舊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齊家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1988年出土於甘肅莊浪縣朱店鎮董家灣村

文物簡介

全長23.6厘米。細泥灰陶,色青灰。器體呈筒身擴端,小端為小喇叭形,可揚聲;大端盆口形,口沿向外圓卷,可綑紮鼓面。敲擊大端,鼓面發聲,小端可起共振揚聲的作用。內壁抹光,外表磨光,器形小巧,製作精美,保存完好。齊家文化陶器以橙黃色陶及褐紅色陶居多,灰陶較少,此件磨光灰陶手鼓造型設計科學,陶質細膩堅固,是齊家文化灰陶中的精品。

相關資料

甘肅、青海地區繼馬家窯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是齊家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1890—1620年。1924年首先發現於甘肅廣河齊家坪,故名。出土陶器以泥質紅陶和夾沙紅褐陶為主,都是手制。器形以雙大耳罐和侈口高頸深腹雙耳罐最富代表性。彩陶發現不多,陶質較粗,器型多屬罐類。彩繪以黑色為主,紅色較少。紋飾以三角、菱形和方格紋為特點。圖案組織很規整。有的表面塗有白色陶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