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灣村

董家灣村

董家灣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李家山人民政府最下端。

基本信息

董家灣村  
彩門彩門

 董家灣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李家山人民政府最下端、與城北區接壤、地處金娥山南部,湟水河東北部, 東隔東山臨海子溝,南接西寧,西靠西山,北隔十幾個村莊與天然生態地質森林“娘娘山”接壤。
地處天然水庫賈爾吉水庫的下游。境內海拔在米2000—2300之間,年均降雨量39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大陸高原半乾旱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

村情簡介

董家灣村與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接壤,系李家山鎮所在地,以原董家灣自然村而取名,

..

2007年被列為新農村建設市級示範村。村域面3.6平方公里,轄明家、二社、三社、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八社、八個村民組,近600多戶。董家灣村由五個村民小組組成,現共有勞動力1888人,其中外出務工1378人,占72%,現有黨員102人,其中貧困黨員5人,60歲以上的黨員13人。
發展制約因素及有利條件:本村發展的有利因素是勞動力充足、土壤肥沃,適合發展種植業。不力因素是農民文化素質低,在發展致富上缺少技術,缺少資金,發展方向及需要通過包扶解決的問題:面對本村發展的有利條件的實際情況,本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創造性地發展本村經濟。同時大力發展果樹業和蔬菜產業。但在發展主導產業時需要外來的技術援助,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先進的管理和技術指導。
村設總支部一個,由董國雲同志擔任總支書記,由宋生榮同志擔任村長,趙發雲擔任網路站長。

特色農業

特色農業鄉村新貌、全村現有耕地2000多畝,林地1000多畝,

....

傳統農業生產以小麥種植為主,並輔溫室種職業。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耕地的開發、以溫室種植為主的主導產業逐漸形成,種植減少,解放了勞動力,並湧現出以溫室大棚為代表的蔬菜種植業、蔬菜生產示範大戶、經濟建設鄉村新貌[。全村現有48戶在西寧經商,外出務工人員過千人。村集體經濟、農民人均純收入逐年遞增,電話、手機、彩電、冰櫃、汽車、電腦擁有量居全鄉之首,村組戶道路網路基本形成,農民新村建設初具雛形。發展規劃新農村建立足於實際,村兩委確定了以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以培育主導產業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培養新型農民為突破口,促進各項事業全面和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思路,力爭使新農村建2014年全面達標.

經濟建設

全村現有48戶在西寧及外地經商,外出務工人員達1378人。

......

村集體經濟、農民人均純收入逐年遞增,樓房、收入、家用電器、機車、電腦、汽車擁有量居全鄉之首,村組戶道路網路基本形成,農民新村建設初具雛形。發展規劃新農村建立足於實際,村兩委確定了以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以培育主導產業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培養新型農民為突破口,促進各項事業全面和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思路,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的富裕,農村的發展,力爭使新農村建2014年全面達標.

發展規劃

立足於實際,村兩委確定了以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以培育主導產業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培養新型農民為突破口,促進各項事業全面和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思路,力爭使新農村建設2008年全面達標。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
規劃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導方針,結合村情實際,建設和諧小康村莊。規劃堅持實事求是,結合實際,高點起步,總體規劃,分步實施。
二、規劃建設期限
自2014年至2018年,力爭通過4年時間,把董家灣村建設成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

三、規劃的主要內容: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鋪設小巷水泥路。
(2)治理馬路衛生髒亂差。
(3)改造、擴建自來水廠,延伸輸水管網,徹底解決民眾的人畜飲水困難。
(4)鞏固、改造社川河河堤。
2、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大棚菜和設施農業,保障集鎮菜籃子工程,努力提高農民收入。
3、圍繞茶園溫室大棚,做大做強旅遊產業。 4、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1)對山坡地帶遍植速生生態林,綠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2)有計畫地對街道、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後進行綠化美化,靚化人居環境。
(3)逐步發展沼氣等清潔能源。實現資源節約。
(4)對村居民建房進行合理規劃,建設高層居民建築,節約土地。
(5)完善自來水價格調節機制,鼓勵節約用水。
5、規範整頓市場,繁榮商貿經濟
(1)划行規市,消除馬路市場。
(2)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吸引外資。
(3)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鼓勵公平競爭。
6、加強村民教育,深入開展“五學”活動,不斷提高村民素質。倡導科學文明新風,教育村民移風易俗。
7、繁榮文化市場,支持鼓勵老年協會等群體性娛樂組織,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8、加強村級組織自身建設。
9、加強對弱勢群體的幫扶支持,努力構建和諧新村。
10、維護社會大局,為村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11、抓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