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黨外代表人士是指已在或擬在縣及縣以上各級人大、政協、政府、司法機關、參事室、文史館作安排的非中共人士;已擔任或擬擔任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宗教團體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等領導職務的非中共人士。黨外人士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有關人民團體中的領導骨幹;在改革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中作出貢獻的無黨派知識分子;行政、法務部門的黨外領導幹部;民族、宗教界有影響的人物;愛國、敬業、守法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中擁護祖國統一併有一定影響、有一定經濟實力或有學術造詣的代表人士。
具備素質
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指出,要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參政議政能力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努力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這為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是政治把握能力。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社會矛盾錯綜複雜,黨外代表人士必須著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判斷形勢,明辨大是大非,把握正確方向,才能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共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二是參政議政能力。參政議政是黨外代表人士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優勢和作用的基本方式。新世紀新階段,黨
外代表人士要切實做到參政參到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推動黨和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就必須努力提高參政議政能力。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著眼於推進科學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黨外代表人士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民眾,開展考察調研,了解社情民意,努力謀長遠之道,建有用之言,獻務實之策,切實把黨外代表人士的人才、智力優勢轉化為現實的參政議政成果。
三是組織協調能力。黨外代表人士大多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和專業技術工作,是學有所長的專家,但組織協調能力、政治社會活動經驗,往往尚需積累和提高。黨外代表人士要更好地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更好地反映所聯繫民眾的利益和願望,必須提高組織協調能力。要通過在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以及有關人民團體任職和多崗位交流等形式加強實踐鍛鍊,真正使他們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各方面民眾不斷走向進步、致力於共同事業的橋樑和紐帶。
四是合作共事能力。合作共事是統一戰線中最經常、最大量、最普遍的關係。這就要求黨外代表人士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與共產黨團結合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與共產黨同心同德、和衷共濟,在實現共同奮鬥目標中發揮自身作用,在親密合作中達到共同進步。
教育培訓
長期以來,各級統戰部門和社會主義學院始終把加強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堅持深入開展多種
形式的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切實加強政治培訓,為共同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牢固的思想政治基礎;堅持把理論培訓與實踐鍛鍊結合起來,不斷提高黨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參政議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堅持有計畫、分領域、多層次地開展系統培訓,努力造就高素質的黨外代表人士及其後備隊伍,為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中共中央一貫高度重視黨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訓工作。最近,中央辦公廳印發了《2010-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這是指導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檔案,在統一戰線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要把貫徹落實《綱要》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認真學習領會,精心組織實施,不斷提高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水平,為推進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持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2010-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這是中國首個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的專門綱要,為未來十年黨外人才教育培訓
工作描繪了藍圖。這是記者從9月1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會議暨全國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具里程碑意義的《綱要》
這是中國統一戰線歷史上中共中央首次專門就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頒布《綱要》,其所具備的里程碑意義令人矚目。 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指出,《綱要》的頒布實施體現了推進黨和國家人才發展戰略的高瞻遠矚,反映了鞏固壯大愛國統一戰線的深謀遠慮,昭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堅強決心。 在這份《綱要》中,明確提出黨外代表人士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強調發揮黨外代表人士作用,是共同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顯著特點和優勢。 尤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共中央召開了全國人才工作會議,頒布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其中要求把非中共黨員幹部培養選拔和教育培訓納入黨政人才隊伍規劃,要求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開發納入各級政府人才發展規劃。此外,中共中央還剛剛頒布了《201
0-2020年幹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 在國家已經有了兩份人才培訓發展規劃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專門頒發一份關於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的《綱要》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葉小文說,這是鞏固和發展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需要,是執政黨建設和參政黨建設相互促進的需要。明確社會主義學院是黨和國家幹部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共中央對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工作和社會主義學院工作的同等重視。 在杜青林看來,這標誌著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在黨和國家人才工作中確立了新定位。“《綱要》與國家人才發展規劃相銜接,與幹部教育培訓改革要求相一致,從黨和國家人才建設戰略布局的高度,明確了黨外代表人士也要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杜青林說。
黨外人士政壇展露才華
黨外代表人士是我國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中共人士步入政壇,在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擔任重要職務。 截至2009年6月,非中共人士擔任縣處級以上職務的有3.2萬多人,他們對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揮權、處理問題的決定權和人事任免的建議權。除了萬鋼和陳竺兩位部長,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務院部委辦、直屬局擔任領導職務副職的有18人,有30人擔任副省長、副主席、副市長。在省級高等院校、人民團體、科研院所、國有企業中,還有一批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領導職務。黨外代表人士正在展露政治才華。 隨之而來的,是黨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訓工作亟待跟進。河北省副省長、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龍莊偉是民盟盟員,作為一位黨外人士,他在日常工作中履職有職有權,但他同樣表達了對加強教育培訓的渴望。“長期以來,中共對黨員幹部的培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體系,每次提拔前都要安排到黨校或幹部學院、行政學院等專門機構學習,但是黨外代表人士的培訓則顯得系統性相對不強,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培訓機會。”龍莊偉說。 新時期以來,特別是2004年第一次全國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會議以來,黨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訓工作逐漸加強。5年來,全國省級以上統戰部門和社會主義學院舉辦培訓班5600多期,培訓了22萬多人次。
系統化多層次推進黨外人才培養
《綱要》指出,“社會主義學院的正規化建設亟待加強。”葉小文認為,社院的培訓工作應當實現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戰略轉變。他同時指出,社院的正規化建設,教學和科研是關鍵,將按照《綱要》要求,切實辦好高質量的進修班、培訓班、專題研究班、國情研修班等。 在教學上,應當積極改革不合時宜的教育理念、培訓方式、體制機制,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要推行各種專題研討、短期培訓、小班教學,突出分類分層培訓,合理設計培訓項目。 對此,龍莊偉也很有體會。作為一名從政的黨外人士,龍莊偉希望,社院的培訓加強針對性,要針對新一代黨外代表人士的思維特點和接受習慣,推廣套用現代培訓手段。同時,這樣的培訓應當是多層次多側面,專職的、兼職的、從政的等不同的黨外人士的培訓項目和內容都應當有所側重。 “比如,黨外人士在政府部門應當如何與中共同事合作共事,如何更好地擔任行政領導,我們就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導和交流。如果社院能開一些相應的課程,相信一定會大受歡迎。”龍莊偉說。 科研創新同樣非常重要,“我們應當鼓勵教師圍繞統一戰線和
多黨合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科研,形成優勢學科體系。”葉小文說。 《綱要》同時提出了建立黨外代表人士網路培訓平台的要求,葉小文表示,將建立網上社院,開展線上培訓。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做好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提出四點希望。一是加強理論培訓,增進政治共識。要以不斷增強政治共識為核心,把系統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作為培訓的首要任務,貫穿於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的全過程,引導黨外代表人士不斷增強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二是加強實踐鍛鍊,著力提高素質。要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適應黨外代表人士履行崗位職責的要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用什麼學什麼”的原則,把理論培訓和實踐鍛鍊結合起來,通過多崗位的社會實踐,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專業突出、民眾認同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三是加強社會主義學院建設,發揮教育培訓主陣地作用。各級社會主義學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學院作為統一戰線人才培養基地、理論研究基地、方針政策宣傳基地的作用。各級黨委和統戰部門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學院工作,認真研究解決社會主義學院建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加大投入,積極幫助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四是加強黨的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各級黨委要加強對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的領導,納入當地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整體規劃,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統戰部門要積極發揮牽頭協調作用,推動有關問題的解決和目標任務的落實。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作用,共同協商做好教育培訓工作。各級社會主義學院要充分認識擔負的職責,出色完成各項培訓任務。
隊伍建設工作的要求
《意見》中明確提出,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是: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抓住源頭、打好基礎,完善機制、推進選拔,努力造就一支能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廣泛代表性和
較強參政議政能力、與黨長期親密合作、德才兼備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
解放思想、拓寬視野,就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樹立黨外代表人士是黨和國家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重要組成部分的觀念,認真堅持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選人用人原則,堅決克服僵化思維、“清一色”思想,把黨外代表人士的培養、選拔、安排、使用,放到當代世界和中國深刻變化著的大背景下,放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中,放到新一代黨外人士成為統一戰線人士隊伍主體的大趨勢中來認識和落實。當前,就是要在做好科教文衛系統選拔
工作的同時,注重從民主黨派領導成員及工作骨幹、無黨派代表人士和人民團體、科研院所、國有企業中選拔黨外代表人士;逐步消除區域、部門、行業、身份、所有制的限制,積極探索從新的社會階層和留學回國人員中選拔優秀黨外人才;在抓好體制內黨外代表人士的物色培養的同時,著力推進公有制外黨外代表人士的物色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拓展選拔渠道、廣識各界人才、廣開進賢之路,才能營造鼓勵黨外人士幹事業、支持黨外人士乾成事業、幫助黨外人士乾好事業的良好環境,使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動力,充分發揮人才資源開發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
用。
抓住源頭、打好基礎,就是黨外代表人士的培養選拔安排使用,要切實抓住科教文衛系統特別是高等院校這個產生黨外代表人士的“源頭”,著力抓好黨外代表人物培養教育這項重點和基礎工作。知識分子是統一戰線代表人士的主體,高校是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抓住了這個源頭,人才就會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黨外代表人士隊伍中來。同時,高校在培養黨外代表人士方面,組織力量比較強,工作機構比較健全,具有較好的現實基礎。據統計,在政府和司法機關擔任省地兩級領導職務的黨外幹部中,直接來自高校的就有20%多。當前,法院檢察院系統安排黨外幹部門檻升高,從事法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人員
可以直接進入法檢系統,相對其它領域,高校在培養選拔黨外人士方面更有優勢。目前,新一代黨外代表人士普遍學歷高、職稱高、學術地位高,同時由於他們特殊的成長經歷,在政治閱歷、參政意識、管理能力方面還需要加強培養和鍛鍊。要結合這支隊伍的實際情況,加強培養教育,突出政治性、強化代表性、著眼複合型,打牢素質和能力基礎。
完善機制、推進選拔,就是要建立健全培養選拔黨外幹部工作的科學機制,改進和加強黨外代表人物的選拔任用工作。這是做好黨外人士工作的重要制度保證。培養選拔黨外人士,要與黨和國家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相協調、相適應,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政治交接和新老交替的需要相協調、相適應,逐步建立健全黨外代表人物考察評價體系、選拔任用機制和管理監督機制,把工作納入制度化和規範化的軌道。特別是要把握新世紀新階段黨外代表人士的成長規律,樹立“選拔使用也是培養”的觀念,加強對黨外人才的選拔工作和使用性開發。這既是合作共事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黨外代表人物的社會影響和能力,培養代表性人物的重要環節。
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抓住源頭、打好基礎,完善機制、推進選拔,是一個有機聯繫,缺一不可的整體。要切實抓好每個環節,實現互相促進,統籌推進。要以發現人才為重點,以培養人才為基礎,以用好人才為關鍵,以識才的慧眼、用才的氣魄、愛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把各類黨外代表人才聚集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努力造就一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廣泛代表性和較強參政議政能力、與黨長期親密合作的黨外代表人物隊伍。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2010年10月19日電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溫家寶、賈慶林、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座談會。
座談會上,胡錦濤介紹了中共中央對起草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檔案的考慮和檔案稿形成過程。他希望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暢所欲言,對檔案稿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無黨派人士陳竺先後發言。他們認為,“十一五”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贊同中共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建議的總體思路和戰略部署,並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強文化建設、深化改革開放、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在認真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後,胡錦濤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同志們一直十分關心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涉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大家對檔案稿提出了很多有價值、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對修改好檔案稿很有幫助,我們將認真研究和吸收。
胡錦濤強調,進入“十一五”時期以來,面對深刻複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認真貫徹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為這些成就的取得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總體是好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產生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面對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戰,前進道路上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把握大局,堅定信心,完善思路,紮實工作,既緊緊抓住和切實用好機遇,又全面把握和有效應對挑戰,把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胡錦濤指出,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檔案提出,我們要經過5年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這是具有全局意義的目標要求。我們能不能在下一個5年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上一個新台階,對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具有重大意義。全黨全國要緊密團結起來,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胡錦濤強調,我們要繼續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攜手奮鬥。希望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履行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為實現“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令計畫、王滬寧、杜青林,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座談會。
出席座談會的黨外人士還有張梅穎、張榕明、厲無畏、羅富和、陳宗興、王志珍和張寶文、馬培華、王欽敏、汪毅夫、謝經榮、王明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