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麻羊

黔北麻羊

黔北麻羊是貴州省三大優良地方山羊品種之一,該品種是產區勞動人民長期選育和自然選擇的產物,對當地的自然生態條件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肉質鮮美細嫩、皮張品質好、生產性能優等特點。2009年5月在農業部組織的新遺傳資源審查鑑定過程中,農業部專家組對該品種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黔北麻羊確有特點特色,與成都麻羊有較大區別”,從而順利地通過了專家組現場鑑定,並於同年12月被農業部專家委員會批准為新遺傳資源。

基本信息

產區分布

黔北麻羊主產於貴州北部的仁懷、習水兩地,赤水西南部、遵義西北部、桐梓南部和金沙東北部亦有分布。

產地環境

黔北麻羊分布地地理坐標為105°35′35″~107°25′25″E、27°13′15″~28°54′15″N,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32℃,最高41℃,最低氣溫-2℃,無霜期302.6d,日照時數1219.4h,降雨量1081.52mm。平均海拔990m,最高海拔2227m,最低海拔221m。年均相對濕度82%。總面積14011.36平方公里,總人口342.45萬。產區位於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傾斜地帶。赤水河源於雲南的鎮雄縣,由西向東流經仁懷、習水、赤水縣境,入四川合江縣匯入長江。赤水河支流切割較深,氣候隨海拔垂直變化差異顯著。海拔1000~1200m的高地,平均氣溫13℃左右,海拔高度600~800m的地帶,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年積溫3000~4000℃,雨季為5~7月,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由於山巒起伏較大,農業受到一定的限制,如習水縣的耕地面積僅占總面積的11.7%,其餘為荒山、灌叢,牧地寬廣,氣候溫和,天然牧草豐富。地帶性土壤以黃壤土和石灰土為主。地帶性植被以溫濕型灌叢草場為主。產區內有赤水河、烏江兩大河流,赤水河貫穿產區,產區內還有許多小河溝溪遍布各地,水資源十分豐富。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小麥、高粱等,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等,為黔北麻羊發展及其種質特點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品種特性

黔北麻羊屬短毛型皮肉兼用山羊,體質結實,胸寬深,背腰平直,頸部粗壯,被毛有荼褐色和淡褐色兩種,有黑色背線和黑色頸帶,幼年羊被毛色淺,成年毛色變深。黔北麻羊屠宰率為56.6%,產肉性能好,繁殖率高,抗病力強,適應山區粗放飼養,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養殖管理

黔北麻羊的養殖,可以放牧散養,也可以圈養舍飼。山區宜夏放高崗、秋放坡、冬春宜到山窩窩。牧草隨地勢高低,氣候變化而先後枯萎,這樣羊群可長年吃到青綠牧草且高崗夏秋涼,山窩冬春暖,宜牧。至於深山老林,因草少樹深野獸多,病源也多,不宜入內放牧。在農村黔北麻羊吃的青草是比較豐富的。一般包括自然生長的野生牧草和人工種植的牧草。對於放牧面積狹小,青草資源緊缺的農村則採取人工種植牧草來飼養。人工牧草,如hn-mc苜蓿、hn-mc沙打旺、hn-mc墨西哥玉米草、hn-mc皇竹草等營養價值較一般野草高,所以目前很多農戶也開始種草養羊。對於完全舍飼的黔北麻羊,在飼養過程中,一定要有充足飼草和搭配配合精料,尤其每天應有青草搭配飼喂,清潔飲水不斷。黔北麻羊的疾病防疫管理方面,應根據當地羊病的流行特點,堅持“防重於治”的飼養原則,有計畫地對羊群進行藥物預防和免疫接種,防止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要定期驅蟲。3-4個月一次,病羊及時隔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