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03年10月,明水縣人民政府著手申報建立黑龍江明水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明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6/825/nBnauM3XzczM5cDM1UDNyQTN5MTMzYzNzQjN1MTNwAzMxAzL1Q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黑龍江省野生動物研究所的有關專家先後多次深入自然保護區進行實地考察,掌握了保護區的景觀類型、特點、分布規律、植被種類、分布特點和野生動物資源狀況,並在此基礎上編寫了《明水濕地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報告》,該報告在大量野外工作的基礎上,對保護區的自然環境、資源狀況、社會經濟概況進行較為詳盡的論述,引入先進的自然保護區理論,對保護區作出了科學評論和功能區別。
2007年6月明水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委託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編制了《黑龍江明水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便更有效地規範和指導保護區的管理與經建設設。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組織召開兩次專家論證會,並與2007年6月下發黑證函【2007】38號批文:同意建立黑龍江明水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並認定該自然保護區為自然生態系統類、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總面積為5029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5500公頃,緩衝區面積為19300公頃,試驗區面積為15490公頃。
地理位置
![黑龍江明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b/ac1/nBnauM3XycDOyAjM1UDNyQTN5MTMzYzNzQjN1MTNwAzMxAzL1Q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自然保護區於2013年12月25日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即黑龍江明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資源
黑龍江明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綏化市明水縣境內,![保護區內的丹頂鶴](/img/5/13a/nBnauM3X2ATOxQzM1UDNyQTN5MTMzYzNzQjN1MTNwAzMxAzL1Q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共有31目73科301種,其中:魚類5目7科28種,主要有青魚、鰱魚、鱅、鯉、鯽、泥鰍;兩棲類2目4科6種,主要有:花背蟾蜍、黑龍江林蛙;爬行類2目4科6種,主要有鱉、蜥蜴等;鳥類16目45科229種,主要有東方白鸛、天鵝、灰鶴、丹頂鶴、白鶴、大鴇等;獸類6目13科32種,主要有狼、赤狐、黃鼬等。沼澤濕地鳥類占居主體地位,草原及農田鳥類也占有相當大比例。
![保護區內的白枕鶴](/img/3/42b/nBnauM3XzgjM3IDO1UDNyQTN5MTMzYzNzQjN1MTNwAzMxAzL1Q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除動物外,保護區分布的各類植物77科533種,它們也是重點保護對象,其中蘚類植物4科6種,蕨類植物3科4種,裸子植物1科1種,被子植物69科52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野大豆和黃芪。
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保存完整,生境獨特,珍稀物種多樣集中,是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生態旅遊和可持續利用於一體的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松嫩平原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沼澤濕地之一,該保護區具有珍貴性和稀有性,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明水縣地理位置
明水縣位於黑龍江省的西南部,![保護區內的大鴇](/img/4/9fc/nBnauM3XzgTNxgTM2UDNyQTN5MTMzYzNzQjN1MTNwAzMxAzL1Q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保護區旅遊觀光
明水縣西林湖旅遊風景區位於明水縣西部70萬畝草原之中,地勢東高西低,南北長28公里,東西長18公里,總面積為30840公頃。距離縣城40公里處,處在黑龍江明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附近。景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環境特異,共有植物501種、脊椎動物306種、昆蟲432種,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的主要繁殖地和遷徙棲息地。特別是分布著東方白鸛、丹頂鶴、金雕、白鶴、白琵鷺、大天鵝、灰鶴、白枕鶴、鴛鴦等國家級保護動物40餘種。
景區內草甸、湖泡、沼澤和人工林遍布,已經成為人們休閒度假的絕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