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斑赤鮨

側斑赤鮨

側斑赤鮨是暖溫帶底棲海洋魚類。一般體長13cm上下,常以底曳網捕獲,數量稀少。分布於中國東海;日本。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側斑赤鮨
拉丁名稱 Chelidoperca pleurospilus
英文名稱 Grouper
地方名稱 黑點小花鱸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鮨科
拉丁科名 Serranidae
中文屬名 赤鮨屬
拉丁屬名 Chelidoperca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Ⅹ-10;臀鰭Ⅲ-6;胸鰭15;腹鰭I-5;尾鰭17。側線鱗42~43。鰓耙6+12。
體長為體高3.9~4.3倍,為頭長2.5~2.7倍。頭長為吻長3.5~4.1倍,為眼徑3.8~4.0倍,為眼間隔9.6~11.3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7~1.9倍。
體延長,體前部多少呈圓柱形,尾柄側扁。背腹面皆鈍圓,稍呈弓狀彎曲。頭大,背部圓凸。吻短。眼大,側上位,眼間隔狹而平坦,有2列感覺孔。 2鼻孔圓形,等大,稍分離,前鼻孔具辦膜,後鼻孔位於瞳孔前緣。口傾斜,下頜突出。上頜後端伸達瞳孔後緣下方。兩頜具絨毛牙帶,上頜中央內側有向後傾倒的牙l叢,無大犬牙。犁骨和齶骨均具絨毛牙,犁骨牙叢狀;齶骨牙帶狀。舌上無牙。前鰓蓋骨後緣具細鋸齒22~30個。鰓蓋骨有2扁平棘。鰓耙細長,兩端退化成結節狀。
體被櫛鱗。頰部、鰓蓋部及後頭部被細櫛鱗。眼間隔無鱗。側線完全,近背緣,側線在體前部幾呈直線形,在尾柄處微彎曲。
背鰭始於胸鰭基底前上方,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其間缺刻淺。背鰭鰭棘弱,以第四至第六為最長;背鰭鰭條約等長。臀鰭以第三鰭棘為最長,臀鰭與背鰭鰭條部相對。胸鰭長,後端達臀鰭起點前.腹鰭短,後端不伸達肛門。尾鰭為截形,上葉鰭條稍有延長。

生活習性

居於水底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