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山雀科 Paridae
屬: 山雀屬 Parus
種: 黑冠山雀 P. rubidiventris
基本資料
拉丁目名: PASSERIFORMES
中文目名: 雀形目
中文科名: 山雀科
拉丁科名: Paridae
中文屬名: 山雀屬
拉丁屬名: Parus
拉丁種名: rubidiventris
拉丁亞種: rufonuchalis
定名人: Blyth
年代: 1849
中文名: 黑冠山雀新疆亞種
原始文獻: Journ. As. Soc. Bengal 18(2):810
模式產地: 印度西姆拉附近的山脈
國內分布: 新疆(天山西部,喀什)
國外分布: 前蘇聯,阿富汗,印度(西北部)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中國鳥類區系綱要)
亞種分布
黑冠山雀西南亞種(學名:Parus rubidiventris beavani)。分布於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錫金的Tonglo山脈。
黑冠山雀新疆亞種(學名:Parus rubidiventris rufonuchalis)。分布於前蘇聯、阿富汗、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西姆拉附近的山脈。
形態特徵
黑冠山雀體小(12厘米)而具羽冠的山雀。特徵為冠羽及胸兜黑色,臉頰白,上體灰色,無翼斑,下體灰,臀棕色。與棕枕山雀的區別在黑色的胸兜較小,飛羽灰色。幼鳥色暗而羽冠較短。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藍灰。 叫聲:細而高的seet聲,尖chit聲,似抱怨的責罵聲chit'it'it'it及較複雜的短句聲。
磬音嘟聲chip, chip, chip, chip…及含糊的哨音及顫音。 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及中國中西部。 分布狀況:亞種beavani罕見於海拔2500米至針葉林上線,於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及青藏高原東部相接的西藏南部、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北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秦嶺)、青海。 習性:成對或結小群,常加入混合鳥群。
生活習性
黑額冠山雀Tufted titmouse 身長17cm,翼展27cm,體重23g。黑額冠山雀生活在美國東半部森林、公園和遠郊,種群數量很大。黑額冠山雀勇敢、活潑,有時突然猛撲下來,採集人發用於築巢。最大的北美山雀,很聰明,能飛向模擬鳥叫的人,在人們手上啄食。野外,經常可以看到她在開掘地面存放節餘的向日葵種子。適應樹木繁茂的住宅區、大型庇蔭樹和人們製作的鳥巢生活,熟悉周圍環
境。
黑冠山雀有鬆散的羽冠和黑色大眼睛,介於黑色前額和灰色背羽之間。歌聲狂放,高音調,哨聲peter, peter, peter或 peto, peto. 雌鳥的歌聲不同於雄鳥,音調變化多樣,從高音到低聲、粗聲。行為比較溫馴,合群。平時成對或以小家庭形式活動,在繁育季節成群搜尋食物。在樹或灌木上檢查搜尋物,有時緊貼顛倒在樹幹或枝條末端。用雙腳固定堅果,再用嘴啄搗打開。
他們吃昆蟲及其幼蟲、蜘蛛、蝸牛、各種各樣的漿果、橡子、其他堅果和種子。由雌鳥築巢,材料有樹皮、葉子、軟草、青苔、蛇皮、動物毛皮和頭髮等。築巢地點有天然洞穴、人造鳥舍或啄木鳥孔,距地高90 cm -27.5 m。 在求愛期間,雄鳥餵養雌鳥。一夫一妻制,結伴生活。4-8白色到乳白色蛋,偶爾有褐色斑點環繞,短橢圓形1.8x1.4 cm。由雌鳥孵卵,幼鳥13-14天出殼,幼鳥在在巢中逗留15-18天。由雌鳥照顧。雌鳥雄鳥共同餵食。每年2窩,在南方則每年3窩。
人工飼養
1、備巢
黑冠山雀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幾乎常年可以繁殖,每年可繁殖4-5窩。但夏季天氣熱,連續入巢孵化,不但影響成鳥健康,而且孵化育雛率也降低,幼鳥體質不佳,所以夏季應中止繁殖,其方法是每年的7-9月將籠舍內的巢箱取出,進行消毒清洗,10月以後再放入籠內。
黑冠山雀在人工飼養條件,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6月為適宜的繁殖季節。繁殖所用的箱籠及巢箱注意巢箱的數量要超過種鳥對數,這樣才能避免因爭巢而引起的相互咬傷。籠舍內懸掛的巢箱較多時,最好不採用一個接一個的直線式懸掛,而是採用一高一低的波浪式懸掛方式。
2、配對
應該選擇健壯和遠親的1-2歲的青年鳥作為種鳥,黑冠山雀出殼後5-8個月就性成熟,而4-5年以上的老鳥要根據具體情況予以淘汰。另外要注意新品種培育的優良品種種性的保持,不要將不同類型的胡亂配種,以致於後代“四不象”。
3、產卵
雌雄鳥配對後,很快就會選定自己的巢窩(有時一個巢箱中也許有2-3隻雌鳥產卵)並交配,交配後不久,如果是在加食或餵菜時,雌鳥不出巢箱, 雄鳥守候在一旁,就有可能是產卵了。這時可抽出巢箱察看,並記下產第一枚卵的時間,一般是每天或每隔1天產1枚卵,每窩一般產卵4-7枚,如果發現雌鳥有打哆嗦等難產症狀時就及時處理;如果發現不產卵,可能是親鳥已老化或太肥,或受到嚴重的驚憂,應及時淘汰。產卵期應在飼料中增加較多的石灰質,補充成鳥以鈣質的需要,避免產軟殼卵。
4、孵化
乳化期為18-20天,孵化初期雌鳥特別警覺,不要輕易搬動巢箱和窺視巢內的卵,要保持環境安靜。孵化任務完全由雌鳥承擔,孵化期間雌鳥全靠雄鳥叼食餵養,一般雌鳥產第2枚蛋後,就開始邊產卵邊孵化。在此期間, 雌鳥孵蛋,全靠雄鳥餵食。孵化期18-20天。當距產第一枚蛋的時間約8天后,抽出巢箱看是否出雛,將無精蛋、破蛋撿出。以後隔3日查看一次,將蛋多的巢箱勻給產卵時間相差不大而蛋較少的巢箱。由於長期的近親繁殖,有的鳥孵育本能退化,可用電動孵化器進行人工孵化,孵化溫度為38℃。
5、育雛
黑冠山雀雛鳥出殼後最初一段時間,雌鳥整天守護著雛鳥;雄鳥叼食雌鳥,雌鳥進入巢內再餵雛鳥,隨著雛鳥的長大,雌鳥逐漸一段時間,接著飛回。當小鳥基本長齊羽毛或從巢內探出頭來時,有的雌鳥除餵食外,不再理會小鳥,有的又開始交配,並尋找新的巢,開始準備下一窩繁殖。小鳥從巢內探出頭時,也可見雄鳥餵小鳥,小鳥長到30天左右就可離巢生活。如果發現親鳥不餵雛鳥,應在午前多餵些青菜、水果,勤換清潔的飲水,或將雛鳥勻給餵食能力強的雌鳥代餵。
在育雛期間,除供應主食飼料外,還要供應部分雞蛋黃,增加黍的比例。離巢10天后的小鳥要與母鳥分離取出分籠飼養,飼料應放在它們能取食到的地方,注意小米、稗子、黍配合飼喂,補充雞蛋黃,並逐漸改成成鳥混合粒料。小鳥在出殼後5-8個月完全長大,性達到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