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山雀科(Paridae)在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是鳥綱中的雀形目中的一個科。山雀是常見的鳥類,性情活潑,常在枝頭跳躍,喜群居,以昆蟲為食,在樹洞或岩縫中築巢,巢呈蝶形。除南美洲,大洋洲和極地外,山雀幾乎遍及全球,約有3屬46種,我國有3屬17種。山雀科(Paridae)在鳥類DNA分類系統中我國有4屬27種。
形態特徵
山雀科,雀形目的1科。體型略小於麻雀;第1枚初級飛羽不及第2枚長度的一半;嘴短略呈錐形;鼻孔多少被羽或須所掩蓋;巢呈淺杯狀,營於樹洞或岩隙間及牆洞中。世界共有44種,分布於非洲、歐洲、亞洲及美洲。中國有21種,各大區均能見到。大山雀(見圖)為本科常見鳥類。頭頂至後頸金屬藍輝黑色;背與後頸有白色橫帶間隔;上背黃綠色,下背至尾上覆羽灰藍色;頦、喉及前胸黑色;腹部白色,由前胸向後中央貫從黑色縱帶;尾下覆羽黑色;雌雄相似,但雌鳥腹部中央的黑色縱帶較細。常在山地的闊葉林或針葉林中活動,冬季遷至平原樹林中。常結小群活動。主要取食果樹害蟲以及其他農林害蟲,兼吃少量植物。在樹洞或岩縫中築巢,距地面約2~4米。每窩產卵6~12枚。卵呈粉紅白色,密布紅褐色斑點,平均大小16.5×12.7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和育雛。大山雀幾乎遍及中國各省,為留鳥。是著名食蟲鳥。
種類
沼澤山雀
煤山雀
黃腹山雀
大山雀
綠背山雀
灰藍山雀
雜色山雀
黃眉林雀
雀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雀形目(Passeriformes) | |||
雀形目(Passeriformes)包括現存鳥類一半以上的種類,形態和習性都有極大的多樣性。雀形目可分為亞鳴禽和鳴禽,鳴禽具有最發達,最複雜的鳴肌,非雀形目鳥類只有簡單的鳴肌甚至沒有鳴肌,亞鳴禽的鳴肌則介於二者之間。亞鳴禽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鳴禽則遍及世界各地,是數量最多也是最進步的鳥類。雀形目通常進一步劃分成4個亞目,即闊嘴鳥亞目,霸鶲亞目,琴鳥亞目和燕雀亞目,共有64科,中國國有34科。 | |||
目 | 小類 | 科 |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亞鳴禽(suboscine) 雀形目闊嘴鳥亞目(Eurylaimi)、霸鶲亞目(Tyranni)及琴鳥亞目(Menurae)鳥類的統稱,與通稱鳴禽(songbird)或鳴禽類(oscine)的燕雀亞目(Passeres)種類,兩者有所區別。一般以為鳴禽是特化程度最高的鳥類,而亞鳴禽一詞意味著這些種類在解剖構造及行為方面較鳴禽原始,這種說法大致正確。 | 闊嘴鳥科 | 砍林鳥科 | 灶鳥科 | 蟻鳥科 | 食蚊鳥科 | 竄鳥科 | 傘鳥科 | 侏儒鳥科 | 霸鶲科 | 尖喙鳥科 | 刈草鳥科 | 八色鶇科 | 刺鷯科 | 裸眉鶇科 | 琴鳥科 | 藪鳥科 | 百靈科 | 燕科 | 鶺鴒科 | 山椒鳥科 | 鵯科 | 和平鳥科 | 伯勞科 | 鉤嘴鵙科 | 太平鳥科 | 棕櫚鵖科 | 河烏科 | 鷦鷯科 | 嘲鶇科 | 岩鷚科 | 鶇科 | 畫眉科 | |
鳴禽(Oscines) 約占世界鳥類的五分之三。鳴禽的外型和大小差異較大。小的如柳鶯、繡眼鳥、山雀和啄木鳥;大如烏鴉、喜鵲。 | 鶯科 | 細尾鷯鶯科 | 鶲科 | 攀雀科 | 長尾山雀科 | 山雀科 | 鳾科 | 短嘴鏇木雀科 | 鏇木雀科 | 啄花鳥科 | 太陽鳥科 | 繡眼鳥科 | 澳鵖科 | 吸蜜鳥科 | 鵐科 | 森鶯科 | 管舌鳥科 | 綠鵑科 | 擬黃鸝科 | 雀科 | 梅花雀科 | 文鳥科 | 椋鳥科 | 黃鸝科 | 卷尾科 | 垂耳鴉科 | 鵲鷚科 | 燕鵙科 | 鍾鵲科 | 園丁鳥科 | 極樂鳥科(風鳥科) | 鴉科 |